第367章 沙门护法
作者:庚新|发布时间:2024-06-29 00:18:58|字数:7213
未央宫内,有一座佛堂,是刘辨平日里苦修打坐的地方。
要说这佛法,的确是人世间最蛊惑人心的一种信念,与人为善,求来生得报。
刘辨是在西域时接触到佛法,从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西域本来就是重佛的地方,此前龟兹也好,乌孙也罢,乃至于似鄯善、精绝等国,也都是信奉佛法的国家,香火极为兴旺。有善男信女舍家求佛,更有那各国的国王前来求法,所以做那和尚,可以说是衣食无忧,自然少不了鸡鸣狗盗之徒。
董俷攻陷了龟兹之后,就展开了灭佛的手段。
倒也不是他对佛教有什么看法,只是对于信仰这种事,董俷极为重视。此前太平道兴乱,令董俷就对宗教产生了些许抵触。张角死以后,留下了《太平清领道》三卷。而何仪何曼作为太平道教徒,曾经是在张角身边效力的黄巾力士。
张角病故后,何仪何曼已经清醒的认识到,这太平道不可为。
于是带着三卷《太平清领道》投奔了董俷,并把这三卷天书,献给了老夫人。
老夫人喜欢黄老之术,所以对太平清领道颇为喜爱。
董俷曾看过一些,所以对宗教的事情也算是多少有些了解。
太平道,想必就是后世的道教吧……董俷是这么认为的。他不是很清楚佛教何时传入中土,可是却知道,由于太平道的关系,至少在百年内,道教休想兴起。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佛教才会兴起吧。
可是这佛教之中,让无数人舍弃妻子,又说什么七情六欲是人世罪孽之本源。
这是董俷无法接受的事情!
人都当了和尚,都去信了佛,那么这世界还怎么去发展?
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来生的飘渺虚无,本就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而那断绝七情六欲的说法,更是令人无法接受。七情六欲与生俱来,是天道,是人间纲常。
又抛妻弃子,坏了人伦大道,算什么慈悲?
而在当时,西域需要发展,需要增加人口,需要人们去奋斗。所有人都信了佛,那么西域又该何去何从?所以董俷不得不去灭佛,而且是必须要去灭掉佛法。
但对于西域佛教而言,董俷的灭佛却是致命的打击。
为给佛法求一生存空间,摩兰大师才设法与刘辨接触,但后来被何太后派人杀掉。
不过,即便是这样子,也无法阻止刘辨对佛法的喜爱。
这也是后来图澄能够留在刘辨身边的缘故。刘辨在佛堂中,诵读佛法,宝相庄严。
而未央宫外,图澄表情阴郁,眉头紧锁。
在图澄的身边,站立一人。牛山濯濯,却是武将的打扮,手扶佩剑,正是夏侯兰。
当初被典韦在阵前俘获,并且被扔进了天牢扣押。
夏侯兰以为奇耻大辱,虽回到了皇宫之中,对于董俷的恨意,却丝毫没有减弱。
董俷答应刘辨,让他可以在皇宫中自行其事。
刘辨虽然已经二十岁了,还保持着孩童的性子。见夏侯兰回来后把头发剃光,于是就笑着封夏侯兰为沙门护法。也正因此,夏侯兰和图澄走的也就越发亲近。
大雪过后的长安夜空,格外的璀璨。
图澄坐在宫门台阶之上,看着天空中闪烁的星辰,轻声问道:“夏侯大人,你真的这么决定?”
夏侯兰点头道,“在天牢的日子里,兰曾仔细的思考过。有时候就在想,那天如果不是贾诩老儿在,说不定……我觉得,董贼之所以如此嚣张,就是因他手握屠刀。加之他武艺高绝,无人能敌。但如果有人能在武艺上抵住他,又会如何?”
“可是,你那好友并不愿……”
“子龙这个人,我非常非常的了解。他对大王是忠心的,想必不肯答应,还是因为那个田国让的缘故。如今更好,田豫干脆不回来,更断了我和子龙的交情……不过我还有办法,只需能请得老师出山,由老师出面的话,子龙定会应允。”
“就算赵将军答应了,怕也不是董贼的对手!”
“不怕,老师武艺高强,有枪绝之称。于王越邓展,并称三大宗师,绝非浪得虚名。我听说,那董贼武艺之所以如此高强,还是因得了老师的《指月录》所赐。”
“哦?”
“若能请老师出马,与内我等请皇上训练私兵,名为沙门护法,外与子龙相约……虽不一定能灭得了董贼,但也能打击他的气焰。图澄,我意已决,勿再劝我。”
图澄那阴郁的目光,变得柔和了许多。
“若真能如将军所说,是大王之幸,是我佛之幸。”
“董贼如今已经离开了长安,我估计一段时间之内,怕是不会回来。图澄不妨请大王出面说项。若能再收买些大臣为沙门护法,效果会更好……我此去冀州,来回需四五个月的时间。大王这边,就拜托图澄你来照顾,莫要让他受到惊吓。”
“图澄明白!”
夏侯兰站起身来,“好了,我这就去收拾行囊,天一亮就会出宫,不再向大王辞行了!”
图澄也站起来,“将军早去早回,我定不负将军所托!”
夏侯兰当下离去,图澄却站在台阶上,目送夏侯兰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
几乎已经是寂灭的心思,一下子又恢复了许多生趣。
虽然不清楚夏侯兰能做到什么地步,可是对于图澄,对于佛门而言,却多了些希望。
良久,图澄转身回了大殿。
一个黑影从未央宫的边角暗影处转了出来,朝着宫门看了一眼,又看了看夏侯兰离去的方向。
发出一声冷笑之后,复又没入黑暗之中。
……
对于董俷来说,这一世重生以后,有几个人在他生命中的地位,无人能够取代。
大姐董玉,自不必说。
还有四姐董媛、蔡琰、绿儿,红昌……
但如果说谁对他最重要,那毫无疑问当是奶奶。
在董俷看来,他这一世的性命,是母亲和奶奶一起给予的。当年若不是奶奶,说不定他早就被董卓给溺死。而在董俷的成长过程中,奶奶所起到的作用,更无人可比。
听闻老夫人病危,董俷好像发疯了一样。
若不是蔡琰阻止住他,说不定当天夜里他就敢一个人赶回西域。
第二天,董俷带着八百巨魔士就离开了长安。启程之前,他连夜召见了陈宫徐庶,顾雍石韬等心腹,把长安的事情安排妥当。并且在临行前,和刘辨道别。
说实话,刘辨乍听也是非常吃惊。
并且告诉董俷,他会在佛堂里为老夫人祈福。
不管怎么说,在汉安城的时候,老夫人对他和太后非常照顾,也算是承了人情。
而董俷也十分的感动。
随行的,除了巨魔士之外,还有董朔董宥两个大小子。
也许是因为性格和相貌很接近董俷的缘故,老夫人对他二人的疼爱,比蔡节和董冀都要多。听说曾祖母生病,两个大小子怎么可能还坐得住。磨了一个晚上,总算是让董俷答应。其实,就算是董俷不答应,两个大小子也会偷偷跑出来吧。
十一月的关中,寒风凛冽。
越是向西北,天气也就越是寒冷。
一路上,各地官署早就听说了董俷出京的消息。各驿站都准备了马匹,并且沿途迎送,不敢有半点的懈怠。董俷等人,也没有怎么休息。几乎是到了一地,喝口水,吃个饭,立刻换乘出发。
就连狮鬃兽那等强悍的体力,在连续奔波了十五天之后,也撑不住了。
而巨魔士虽说是万里挑一的军中强勇,也吃受不起,更不要说董朔和董宥两人。
没办法,只好在河西休整了三日。
等人和马匹都恢复了一些后,再次踏上归途。只是这一次,董俷不敢再像开始时那么拼了。离开长安的第二十七天,董俷一行人出嘉峪关,踏入了西域疆土。
如今,应该称作大西州。
自兴平元年入西州,至今已经过去了快七年的时间了……
七年中,整个西域五十国依次被消灭,并且有能吏治理,变得比当年更加富饶。
苍松古木,沃土千里。
与之后世的江南相比,怕是不遑多让。
只是,西域的人口虽然增加了许多,但是由于土地广袤,看上去还是很空旷。
李儒在这两年中,大力的发展西域内政。
虽然还没有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但可以想像,在多年以后,西域一定能发展起来。
董俷无心于此,晓行夜宿,又是十余天的紧赶慢赶。
在年关到来之前,终于抵达了汉安城。而汉安城此时也已经得到了消息,李儒率领大小官员,出汉安城二十里迎接董俷。汉安城,如今的人口已达四十余万。
不过,于汉安城的规模而言,这么多的人口,还远远不够。
董俷没有在城外过多的耽搁,李儒也知道,董俷现在最想看到的,就是老夫人。
于是迎董俷入城后,大小官吏随之散去。
一行人径自来到了城东南方向的董府大宅。董俷一进门,就看见董媛满面泪水的扑过来。
“四姐,奶奶她怎么样了?”
“奶奶,奶奶他……”
“奶奶不会是……”
“不是,不是!”董媛连连摇头,“奶奶这两天的精神好了些,不过,不过……华神医说,怕是快不行了。能撑到现在,就是因为奶奶还没有看见你,一直在等着。”
董俷忙道:“快带我去见奶奶!”
一进门,二进门,三进门……
董媛带着董俷父子,来到了后院老夫人的卧房门口,就看见华佗正从屋中出来。
“华神医,我奶奶他……”
当初汉安军从西域入关中的时候,华佗因不想再奔波,所以并没有跟着一起走。
毕竟,长安有马真,有济慈,足以继承他的衣钵。
如今作为西域太医学府的院长,华佗的所有志愿都寄托在这上面,回关中也无甚作用。
见到董俷,华雄还是很开心。
他刚要开口,就听见从屋中传来了老夫人的声音。
“是阿丑回来了吗?快快进来!”
华佗说:“大都督先去见老夫人吧,咱们一会儿再说!”
董俷点点头,瞪了董朔和董宥两个家伙,那意思是说:进去以后给我有点眼色。
然后整理衣冠,迈步走进了卧房中。
老夫人,正倚在榻上,脸上带着喜悦之色,那双浑浊的瞽目,也闪烁中异彩。
第三九零章 家国天下
对已经过九十高龄的老夫人而言,一生里最骄傲的事情,莫过于她的孙子阿丑。
这位在历史上,本应该于八年前丧生的老太太,在西域渡过了最惬意的晚年。如果说,她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恐怕就是董俷居然只有四个孩子,似乎少了些。
但不管怎么说,在孙子和两个曾孙来到汉安城之后,老夫人一下子精神了。
气色看上去更加矍铄,董俷到达汉安城的第三天,老夫人居然拄着拐杖下了床。
董媛、李儒……
包括董朔和董宥,都非常开心。
可是董俷却一点都不开心。他很清楚奶奶现在的情况,如果用后世的言语来解释,那么四个字就可以解释清楚:回光返照。上一世,山村里的老人也有过这样的情况,而华佗虽然说不出原因,但同样明白,这康复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
“主公,有时间……多陪陪老夫人吧!”
私下里,华佗对董俷说:“前些日子,老夫人在梦中还在不停的叫你的名字呢。”
心里一阵酸楚,董俷默默的答应了。
对他而言,狗屎的江山大业,狗屎的天子庶民。如果老天爷能让老夫人再活一百年,他情愿用一生的事业来换。因为,对他而言,奶奶甚至比他的生命还重要。
没有老夫人,他董西平又怎能有今日的成就?
于是,让李儒写了一封信送往长安,告诉陈宫等人,他要留在汉安城一段时间。
在这之后,中原的纷纷扰扰,似乎和董俷都没了关联。
每天陪伴在奶奶的身边,听她的唠叨,陪着她吃饭散步,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阿丑,陪我去关望亭走走吧。”
已经过了新年,天气似乎开始好转了。
老夫人有一天突然对董俷提出了要求,而董俷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关望亭,在关望山之巅。那关望山,其实是位于汉安城东北方的一个山丘,大约有二十余丈高,不算雄伟,是天山的支脉山岭。关望山是当年董俷给起的名字。
关中在望……
铺上了厚厚的褥垫,命人准备好了暖轿。
三十六名体魄雄伟壮硕,皮肤黝黑的昆仑奴抬起了暖轿,出汉安城往山上行去。
这昆仑奴,是当年大月氏国供奉的礼物。
据说是生活在东南方,有一人种,肤色黝黑,发髻卷曲,为贵霜国治下的臣民。
说穿了,就是天竺,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印度人。
这些昆仑奴倒也老实,很勤恳。董俷步行于暖轿一侧,狮鬃兽和雪鬼在后面跟随。一行人登上了关望山,就见一棵古松畔,一座四丈高的楼亭矗立于悬崖边上。
楼亭也名关望。
站在这楼上,可俯瞰整个汉安城,雄瑰的西域风情,尽入眼帘中。
“奶奶,孙儿背您上去!”
董俷也不等老夫人说话,就把奶奶背在了身上。昆仑奴待在楼亭下的门房之中,巨魔士随着董俷登楼,沿着曲转的回廊,每五步就有两人停下来,直至楼顶。
老夫人享受着孙子的这份心意。
枯槁的脸上,带着非常灿烂的笑容。是啊,有如此孙儿,就算死了又有何遗憾。
两个曾孙,非常安静的随在董俷的身后。
在观景亭外站立,充当起了守卫的职责。风很烈,董俷站在风口处,为老夫人遮风。
亭子里,有一个火塘,里面燃烧着煤炭。
老夫人靠在摇椅上,身上盖着褥子,似乎在倾听那呼啸的风声,一句话也没说。
董俷也没出声,在老夫人身旁跪坐。
许久之后,老夫人突然道:“阿丑,还记得你叔公吗?”
“当然记得!”
“十年前,他过世了……”
“啊?”
“当时你和你爹在打仗,我没有通知你们。不过,你叔公走的时候,非常开心。”
成方……
那个几乎快要被遗忘的老人,曾经在董俷的生命里,占居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那个老人,把伏波将军一生所学交到了董俷的手中。不是说那些所学会的兵法谋略能产生什么用处,但董俷却知道,老先生交给他的,还有一颗殷切的心。
他,居然走了?而且走的无声无息……直到十年后,董俷才知道!
“知道你叔公在最后几年,去了什么地方嘛?”
董俷摇摇头,“孙儿不知!”
“他去了巴郡!”
“啊?”
董俷不禁感到疑惑,忍不住问道:“叔公去巴郡做什么?”
“他入川之前,曾书信与我说,要去那里拜访一位老友……临走前,命人送了一个盒子回临洮,里面装着一块令牌。”
老夫人从怀中,取出了一块黑黝黝的虎头令牌,递给了董俷。
那令牌是用青铜打造而成,看上去年代已经极为久远,以至于色泽黑黝黝的发亮。一面写着‘伏波马’,另一面却镂刻着一个虎头,不过老头的额头处并非是‘王’的图形,而是一个古拙的石鼓文,仔细辨认了一会儿,董俷认出那是‘严’字。
“奶奶,这是什么意思?”
“你叔公当时在信里面说:有朝一日若是董家有了危险,可以持此令牌,往巴郡找一严姓人投靠。并且说,那人与他关系甚好,有此令牌可保我董家无忧。”
严姓?
董俷略一思索后,立刻醒悟了过来。
当年成方说过,伏波将军马援的麾下,一共有四个家将,分别是成黄庞严四姓。
如今,四大家将中,董俷属成家;黄忠庞德已经出现,只剩下一个严姓家将未曾知晓。想必这巴郡严家,就是当年那严姓家将的后裔,没想到居然和成方认识。
成方为何如此做?
很显然,当时董卓在雒阳行废立之事,面临关东诸侯的讨伐。
老爷子是想要给董俷找一个落脚地。万一老董家失败了,也可以有一个藏身处。
虽然成方没有明说,可是这份情意,却让董俷心怀感激。
老夫人说:“我一个瞎老婆子,不懂得你们这些爷们儿究竟在做什么。说实话,我已经满足了。我家阿丑如今驰名天下,手控关中西域兵马,西北之地百姓,提起老董家谁个不敬?管他是真的敬也好,假的敬也罢,你爷爷毕生所求,终无憾了!”
董俷的爷爷,也就是董卓的父亲董雅,一生致力于壮大董氏家族。
为此,董卓奋斗了一生!
董俷知道,老夫人这是话里有话啊……
如今董家的确是关中第一大族,整个西北之地,董家跺跺脚,地皮就要颤一颤。
老夫人轻声道:“阿丑你曾经说什么大汉江山如何如何……呵呵,老婆子不懂这些。老婆子只知道,汉室江山和我们董家没有半点关系,董家有今日局面,是阿丑你用手中双锤砸出来的一片天地。阿丑,我只想问你,你于董家,如何考虑?”
“董家……”
董俷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沉吟片刻说:“孙儿定会护佑得董家辉煌。”
“呵呵,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可是,你能护得吗?你就算可以,你的儿孙可以嘛?你的儿孙可以,你儿孙的儿孙,可以吗?阿丑,还记得奶奶和你说的一句话吗?”
“唔……”
“奶奶说过,背弃谁都可以,但不能背弃咱们的家。这家,就是咱们的命根子!”
董俷糊涂了!
他不明白老夫人和他说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山风呼啸,楼亭中格外寂静。董俷看着奶奶的脸,渐渐的……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叔公走了,昔年的誓言,也都随风散去。阿丑,今后你该怎么走,要周详才是。一步错,步步错……有时候你未必会发现,可当你发现时,也许已晚了。”
董俷觉得,老夫人今天这些话,说的好生怪异。
没头没脑,话里有话……
但是这总体的意思,就是说:家族才是利于根本。那么这与世家,又有何关联吗?
奶奶是想要告诉我:世家不可绝?
董俷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老夫人说完了这番话,显得很疲惫。想必她并不想去干扰董俷,但又不得不说。
只好用非常隐晦的言语,来提点董俷。
但说这些话,却又耗尽了她的精神。于躺椅中,老夫人安静的躺着。被褥下,枯瘦的手掌放在董俷的大手中。不知不觉,老夫人闭上了眼睛,而董俷却无所觉察。
那嘴角微微的翘着,有自豪,有满足,还有些许的留恋……
手渐渐的冰凉,董俷这才觉察到,老夫人的异常处。他轻声道了一声:“奶奶?”
但老夫人却没有回应。
“奶奶,奶奶!”
董俷连着呼唤了数声,但老夫人好像睡着了一样,随着那摇椅轻轻的晃动着。
一只手,扔放在董俷的手里,而另一只手,却紧紧的抱着那根董俷送给她的龙头拐杖。
摇椅摇啊摇,山风在呼啸。
而老夫人,躺在摇椅之中,安静的走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