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袁隗计,二虎争食


  袁府大门外,冷清清,全不见早先那车水马龙的景象,可称得上是门可罗雀。
  王芬谋逆,汉帝遇险,其实对于太傅袁隗的冲击,最为巨大。党人的声势一落千丈,昔日那些总是围在袁府周遭等待袁隗召见的官吏们,如今一下子都不见踪迹。
  虽然何颙以死来洗脱了袁隗的嫌疑。
  但可以看得出来,这位党人魁首,有着四世三公之辉煌背景的袁太傅,已经是大不如前了。
  袁隗心里也清楚,汉帝虽然放过了他,但并不代表对他没有怀疑。
  之所以放过他,说穿了是里面还牵扯到了大将军何进。汉帝是担心迫的大将军过急,引发出不必要的麻烦。如今是放了袁隗,可只要他在雒阳,就要时刻面临危险。
  坐在书房里,袁隗的气色看上去非常差。
  袁绍静静的垂手站立书案前面,一句话也不敢说。
  “本初,你们谋划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呢?”
  袁隗痛心的说:“若我知道你们要这么做,一定会设法阻止。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你们以为杀了汉帝,我士人真的就能有出头之日吗?”
  袁绍还是不说话,但看得出,他并没有把袁隗的话语听进去。
  叹了口气,袁隗说:“我已经老了,也许比不得你们这般的冲劲,可我多多少少也经历了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事情。早年陈蕃、李膺何等声势,还不是最后落得个……算了,我也知道,这些话你未必听得进去。许子远他们现在的情况如何?”
  袁绍说:“叔父,子远已经派人送信,说他已经去了渤海郡。那里是以靺鞨粟末部的胡人为主体,虽贫瘠,但也还算安全。子远说,他打算在那里呆一些日子,靺鞨人精于骑射,当可招揽之。子远的打算,是在靺鞨粟末部当中招兵买马,徐徐图之。”
  袁隗抬头,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了一抹精光。
  “本初,看起来你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袁绍犹豫了一下,咬着牙点头道:“伯求早先曾和我说过一句话,绍牢记在心中。若士人想要实现理想,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行。这实力就是兵马,谁的手中有兵马,谁就能大声说话。伯求这次失败了,但也更坚定了我这种想法。我们手里必须要有人,否则的话,就算我们聚集了天下间所有的名士,一样是难以成事。”
  袁隗沉默了……
  他闭上了眼睛,很久没有说话。
  书房里的气氛非常压抑,袁绍甚至可以感受到,有一股子凉气,从脊梁骨里冒。
  到了这一步,他也无需在隐瞒什么。
  索性把一切都挑明,若是袁隗真的要杀他,也是没有办法。可何颙的说法,却让袁绍看到了一个从未看到过的世界。如果王芬真的成功了,如果汉帝被杀了,如果士人的手中掌握兵马,那如今的雒阳,又该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呢?那并不好说。
  袁隗道:“你的想法也许没错……”
  袁绍长出了一口气,看起来袁隗也多少接受了他的观念。
  但袁隗接着说:“可现在的情况说,党人已经无法无路可走,等许子远练兵马出来,少说也要两三年。这两三年当中,党人又该如何做?阉寺未除,帝党崛起……这大汉朝自光武皇帝开始,大权集于皇室手中。何遂高手握雒阳防务,皇上如今掌有新军。唯有我等士人,却一无所有。看似强大,其实虚弱,当如何熬过这三年?”
  袁绍啊了一声,摇了摇头。
  “侄儿倒没有考虑这些。”
  袁隗露出了一丝笑意,睁开眼睛看着袁绍,“本初,你有才干,更为我袁家的才俊,为叔甚看好你。但你有时候,过于轻浮,很多事情只想到了结果,却不去考虑这中间的过程。说的好听,你这叫目光远大,说的难听,却是好高骛远,当甚戒之。”
  袁绍恭敬的说:“侄儿定当牢记叔叔的教诲。”
  “如今我士人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在聚为一党,说不定就会有杀身之祸。当引祸水东流,把众人的目光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我等隐忍,于夹缝中求生存,方能保全实力。”
  袁绍心里一动,“叔叔的意思是……”
  “本初,你可知道董卓如今在凉州有何成就?”
  袁绍摇摇头,轻声道:“这两年侄儿先是征讨黄巾余孽,而后又……不甚清楚。”
  袁隗笑道:“我却是知道。在凉州,董卓的势力几乎覆盖整个西北,包括北地、安定等郡,全都是看董卓的眼色行事。那武威虽有些许动荡,可未尝不是董卓故意为之。如此一来,他就能长久滞留于西北一地,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庞然巨物。”
  袁绍有点不明白袁隗的意思,好端端,提起董卓干什么?
  他现在听到‘董’字,就恶心的想要呕吐。可也清楚,叔父说这些,绝不会是无的放矢。
  袁隗接着说:“董仲颍如今麾下有雄兵二十万,其中包括了天下最精锐的三支人马、湟中义从、秦胡兵以及西凉兵,皆百战精兵,可称得上是我大汉最为雄健的兵马。麾下猛将如云,更有其董氏一族打造出的幕僚为核心,为他出谋划策……”
  袁绍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那董卓,竟已发展至如斯地步?”
  “何止……董家子与蔡家联姻,结交卢植,与东观博士甚好;而那董家子,更因这次拼死救驾,成了自光武中兴后,我大汉第一个十八岁的将军,亭侯……虽比不得当年的冠军侯,可这二百年来,确是我大汉第一人。如今董家子任虎贲中郎将,汉帝又有意重组虎贲郎……嘿嘿,董仲颍外有西凉雄兵,内有他那狮儿坐镇……本初,难道你不觉得,如果董仲颍再有一个外戚的身份,不就是又一个何遂高?”
  袁绍一颤,骇然的看着袁隗。
  “叔父是说,依附董仲颍?”
  “可命张邈向董仲颍依附,我听闻士孙瑞如今正在安定,可命之也依附了董仲颍。”
  袁绍隐隐猜测到了袁隗的心思,也明白了袁隗的意图。
  “可请荀慈明、王子师依附大将军,我说的是彻底依附。如此一来,则可以为我士人谋求生路,获得喘息之机。同时,挑起何遂高与董仲颍之间的矛盾,坐收渔翁之利……总之,我们想要再有机会,就必须要忍耐、忍耐、再忍耐……一方面让他们去内讧,一方面我们自己发展势力。待时机成熟,则士人就可以重获生机。”
  “叔叔此计……”
  “雒阳一头虎,凉州一头虎……嘿嘿,可称作为二虎争食之计。”
  袁绍沉吟了片刻,觉得袁隗这计策若实施起来,却是如今最为妥当的策略。
  “那如何挑起何遂高和董仲颍的冲突?”
  这时候,袁绍才知道,论起老谋深算,还是叔父高明。他不禁有些可惜,为何早先不把事情向叔父说清楚。若是能得到叔父的同意,并与之谋划,岂不是胜算更大?
  袁隗想了想,“我听说骠骑将军董重最近和凉州联系紧密,可以此为突破,令何遂高猜忌。但仅于此的话,还有些不够。我前些时候曾听人说,阳翟长公主刘脩业已经十八……她是先帝之女,皇上对之甚为疼爱,视若亲妹一般。不如为董家子提亲……嘿嘿,一方面可让何遂高紧张,另一方面则可以令蔡邕和董家子生隙……恩,还有,董家子如今既然是虎贲中郎将,为何不让何遂高得北宫校尉一职?”
  这老头子半眯着眼,说出了一连串的谋划。
  只听得袁绍眉开眼笑,心里乐开了花。正应该这样,几方面一起下手,不怕何遂高不怒。
  袁隗又沉吟了片刻,“听说你与并州刺史丁原关系甚密切?”
  袁绍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丁建阳一介武夫,早先我曾与之交往。此人出自寒家,素有勇武之名,只是为人粗鄙,心胸也不甚宽广……叔叔,您这么一说,侄儿倒想起来了,丁建阳手下猛将颇多,而并州军也是我大汉最为勇猛之戍卫,何不让他出面,与董仲颍争斗?”
  袁隗赞赏的看了一眼,对袁绍这个反应很满意。
  “早些天,丁建阳派其从事……哦,好像是叫张辽来求见,说是想要调拨一些盔甲装备。我当时没时间,所以就扔在一边。你可去见此人,给些好处于丁建阳。不过,有何遂高和董仲颍这两头老虎斗就可以了,丁建阳……好像还差了些份量。”
  “那叔父的意思是……”
  “招揽丁建阳,设法令其依附与我等。这样一来,也可以为我士人多谋一出路。”
  袁绍连连点头,“侄儿明白了!”
  袁隗谋划了这许多事情,也觉得疲惫。
  突然问道:“近来公路在做什么?”
  “这个……不甚清楚。只知道他常不在雒阳,与长安张温联系颇为密切。至于在做什么,侄儿确是不太清楚。”
  提起袁术,袁隗就感到一阵头疼。
  “盯着他,别让他招惹是非。如今是非常之时,万不可再如以往那般行事。”
  袁绍恭敬的回答:“侄儿明白!”
  ……
  眨眼间,已经到了五月。
  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任红昌的伤势业已经大好。
  而董绿呢,虽说因为早产,使得身子虚弱。可经过了女神医济慈的调理,也已经恢复了健康。五斤一天天的长大,看上去比刚生下来的时候,也是要健康了许多。
  总之,日子过的倒是蛮悠闲。
  朝堂上的事情和董俷无关,虽然不管走到那里,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目光,但他也已经习惯了。
  这一天,他召集了手下人前来议事。
  如今董俷的手下,人越来越大。那小书房已经不足为用。
  而董俷有不喜欢那种议事大厅里的说话气氛,感觉过于严肃。故而每逢议事,都是在小校场中。一来他手下武人居多,二来这里说话,有巨魔士在外护卫,不担心被人听到。要知道,随着他的官儿越来越大,就会吸引来越来越大的目光。那议事大厅常有家仆路过,天晓得什么人就被收买?董俷很小心,特别是在商议的时候。
  典韦、沙摩柯早早的就来到了小校场。
  过了一会儿,庞德和麴义、成蠡也抵达了小校场。接着又有班咫、晏明、唐周来到,张郃、武安国和史涣,是最后来到。围在遮阳伞下,有巨魔士送来了还挂着霜气的绿豆汤。这也是解暑最佳饮品,在井水中冰了很久,一口下去,透心凉。
  “我拟让出北宫校尉职务!”
  董俷坐下来,一句话引起了众多人的惊讶。
  “主公,这是为何?”
  董俷苦笑一声道:“皇上拟以虎贲郎吞并南北宫卫,可如今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容易。北宫卫已经被打残,除了麴义手中的一营之外,几乎没有完整的编制……而且,我如今是虎贲中郎将,再把着北宫校尉的职务,确实有点说不过去。皇上的意思是,要我以此次参战的北宫卫为基础,去丹阳招募人马。丹阳素来出雄兵,一来可以避免落了人口实。这二来嘛,也可以让我暂避朝廷里的各种麻烦……”
  典韦一蹙眉,轻声道:“可如此一来,你和宫内的情分可就要断了。”
  董俷点头道:“我也有这种担心……不过皇上看起来,也不甚相信他人。故而让蹇硕通知我,我即便是让出北宫卫,也需要选一可靠之人担当。我思来想去,却是大哥你最为合适。”
  典韦愕然道:“我?”
  其余人也有些不解,沙摩柯忍不住开口:“可是大哥不是下军校尉吗?如何兼任?”
  董俷说:“我自然也知道这件事。不过皇上的意思是,让大哥让出下军校尉的职务,担任北宫校尉,秩比下军校尉,同为一千二百石。我猜想,皇上已经有了接任下军校尉的人选……这件事有好有坏。失了下军校尉,固然令你我手中的实力减弱,可一旦虎贲郎重建起来,则能顺利的合并为一体。我想皇上也是这个意思。”
  典韦挠挠头,“若是二弟觉得可以,我自然没有问题。可我先说清楚,我不精于练兵。此前新军都是有成蠡一手操办,要我担任也可以,成蠡要过来帮我的忙。”
  董俷一笑,“这个大哥不必担心……成蠡我另有安排,不过我会给你安排一合适的人。麴义将军有大才,精于兵事。我拟请麴义将军担任北宫左都一职,唐周为军司马,协助大哥重组北宫。晏明、史涣、班咫在大哥帐下听令,各领一营,为都尉。”
  被点到名的人,不禁惊喜非常。
  特别是麴义,格外兴奋。而班咫则捻须点头,心里道:如此一来,主公深信与我。
  要知道,此前班咫虽跟着董俷,但始终未曾掌握实权。
  如今自领一营,说明他已经通过了董俷对他的考验,只需继续努力,总有成功的一天。
  董俷说:“至于鸾卫营,我打算交给李信和司马香儿。虽说她们是隶属我北宫,可实际上却是听命于皇后。我不想再插手进去,红昌我另有安排,就由她二人执掌鸾卫营。但北宫重建,我只能将博浪士拨给大哥。此次参与冀州之战的北宫卫,我一个都不会归还,我准备以此为根底,作为重建虎贲郎的基础,请大哥见谅。”
  麴义、庞德,可是盯着那四五百个北宫卫呢。
  参加过战斗的,和没有参加过战斗的士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
  只是董俷既然这么说了,他二人也没有办法,流露出遗憾之色。反倒是典韦一副无所谓的模样,想了想说:“自家兄弟,何需客气。既然你有用,那我另外找人。”
  董俷点头,招手示意任红昌捧着一个盒子过来。
  打开来,将虎符转交给典韦:“皇上的旨意,会在这几日下达,大哥你先熟悉一下。”
  说完,他看着张郃、庞德和武安国。
  这三人看上去有点失望,不过当董俷看过来的时候,又立刻挺起了胸膛。
  “我已奏明皇上,请隽义为虎贲中郎,还望隽义莫要推辞。”
  张郃闻听,顿时喜出望外。这虎贲中郎,秩比七百石,比之他早先那河间从事的职务,可要高出了好多级。更重要的是,为虎贲中郎,可自领一军。虎贲中郎将下虽然还有左右仆射和左右陛长,但实际能掌兵的,却是虎贲中郎,共有三个名额。
  如此,足以看出董俷对张郃的重视。
  士为知己者死,张郃此刻对董俷,可说是感激不已。
  “令明,我也拟拜你为虎贲中郎,待成军之日,与隽义各领千人。”
  庞德本来是有点失落,原本为假司马,不成想被唐周顶替。可没想到,竟然是……
  连忙起身:“庞德定不负主公厚望。”
  “安国兄,武力不俗……”
  董俷最后把目光盯在了武安国的身上,沉声道:“我身边本有四名亲卫,成蠡董铁,王双成廉。他们原本是执掌巨魔士,可如今董铁虽王越先生学艺,王双成廉……使我身边亲卫不足以调配。我拟请安国为我巨魔士护卫长,与成蠡一起执掌,如何?”
  那巨魔士,武安国自然也领教过。
  说实话,对于巨魔士的战力,即便是麴义也为之赞赏。武安国闻听让他做护卫长,先是一怔,旋即感动的热泪盈眶。扑通跪在地上,“武安国愿为主公效力,但有一息在,绝不令主公失望。”
  而麴义、庞德等人,莫不是以羡慕的目光看着武安国。
  护卫长,连品秩都没有,可偏偏是董俷的亲卫。足以说明,董俷对武安国很信任。
  董俷搀扶起武安国,目光环视众人。
  “今日我等共聚一处,却也让我感触颇多。只希望多年后,诸公都功成名就时,我们能再次聚在一起。那时候饮酒歌舞,再叙今日之相聚,俷也许会更加开心。”
  很简单的话语,却让众人心中,暖呼呼的。
  除了典韦和沙摩柯之外,其余众人齐刷刷跪在董俷面前,“我等定不负主公厚望。”
  “好了,都起来吧!”
  董俷一一搀扶众人,重又落座之后,商谈细节问题。
  就在这时候,有一鸾卫匆匆走进了小校场。在任红昌耳边低声说了两句之后,任红昌一蹙眉,转身来到了董俷身边。
  “主公,府外有一人,自称是从颍川来,受主公故人所托,前来求见。”
  董俷一怔,愕然道:“颍川……故人?那人叫什么?”
  “只说是叫石韬,不过他手中,却是有一件巨魔士令牌,说是当年主公你给的信物。”
  石韬?
  董俷还真的是想不起这个人的来历。当下让众人继续商讨,他带着任红昌、武安国和成蠡走出了小校场。当初参与冀州之战的鸾卫女,经过治疗后,能恢复健康的,只有八十九人。至于伤者,董俷已命人送往敕勒川将养,在他看来,那些受伤的鸾卫,绝不能够亏待。毕竟,她们曾为了这汉家江山流血卖命,皇帝不管,他却不能不管。
  那剩下的八十九名鸾卫回到雒阳,不愿意再入鸾卫营。
  她们更希望能留在大宅门里,至少在这里,她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过活。其中还有几个就是出自于大宅门的虎女营女兵,对她们而言,这大宅门,就如同她们的家。
  董俷身为北宫校尉,处理这事情并不算难。
  在通知了李信和司马香儿后,八十九名鸾卫,就算是在大宅门里安了家。
  平日里负责内院的安全,或者处理些家务。不管是董绿还是蔡琰,对她们也格外尊敬。
  董俷随着鸾卫走进了议事大厅,一路上也没有想起来石韬是谁。
  进了大厅,却见里面站着一人。年纪约在十七八岁的样子,生的齿白唇红,带着浓浓的书卷气。
  见董俷进来,这人先是一怔,显然是被董俷的相貌所惊吓。
  而后迅速的恢复过来,上前一步,躬身道:“敢问将军可是那曾在颍川平乱的董俷将军?”
  董俷点头,搀扶那人道:“在下正是。”
  “那将军可认识颖阴一个名叫徐庶的人?”
  徐庶?
  对于董俷而言,那是一个已经数年未曾想起过的名字。可即便如此,却非常的熟悉。
  “当然识得!”
  董俷疑惑的看着那人,“敢问阁下是……”
  那人却是长出了一口气,扑通跪下来,激动的说:“在下石韬,表字广元。是元直的朋友。将军,还请您出面救一救元直,否则的话。徐元直可真的就要死了!”
  董俷闻听,顿时大惊!


第一九零章 奉旨募兵
  “徐元直怎么了?”
  董俷听的出来,徐庶只怕是招惹了祸事。
  对于那个有着强烈游侠情节的少年,还是印象颇好。已经确认了那徐庶,就是传说中的单福先生。徐元直这个名字,对于董俷而言可是并不算太过于陌生。何况,相识一场,董俷都不能袖手旁观。故而当石韬说徐庶有难的时候,董俷很吃惊。
  石韬被武安国和成蠡搀扶起,坐下来后,平定了情绪。
  “自太平道之乱后,颍川战乱虽然平息,但还是屡有流寇骚扰,颇为动荡。元直回家后,就苦练剑术,对将军也是非常的敬佩,时常会与我等好友谈论起将军。”
  看起来,石韬是个碎嘴子。
  董俷虽然有心打断,可这小子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丝毫不给董俷机会。
  无奈,只好耐心的听下去。但同时又觉得有些奇怪。石韬这个名字,他很陌生,但这家伙的表字,为何总有种听过的感觉?石广元,石广元……难道也是评书中榜上有名的人物吗?
  石韬说:“颖阴有很多望族,战乱时都逃走了,但如今平定了之后,又一一回来。其中有些人,对将军常有非议。元直有时候听到了,就会和他们争吵,甚至还会大打出手。本来,这也是常有的事情,都是年轻气盛,谁又会在意这些事情……”
  董俷终于忍不住了,“广元,还请说重点。”
  “哦,重点……重点就是去年冀州人王芬作乱,幸有将军护驾,才使得皇上免于遭难。皇上回了雒阳以后,对士人多有怀疑。各地士人也有遭难,甚至有一些人更遭受了无辜的牵连。前些日子,有人在酒楼说,是将军您一手操纵了对士人的镇压。”
  董俷闻听一蹙眉,冷哼一声道:“简直是胡说八道。”
  的确是胡说八道,这种事情,他董俷有什么资格去操纵?皇上也好,士人也罢,却都非他能掌控。
  石韬说:“对啊,元直也说是胡说八道。可就是有不少人相信,后来还愈传愈烈,说的好像真的似的。我当时就和元直说,这里面肯定有问题,说不定是有人在暗中操纵,想要搞臭将军的名声。特别是颍川书院的那些人,把您说的更加不堪。”
  “广元,重点……”
  “唔,这马上就说到了……一个月前,元直我们在酒楼喝酒,就听见有人责骂将军,说将军是猪狗不如之类的话,反正很难听。那天元直也是喝了一点酒,听了以后,马上就火了……他过去把人教训了一顿,本来也没什么了。却不想那人又召集了一批书院的士子,把酒楼围住。他们都拿着武器,元直一怒之下,仗剑杀人。”
  终于说到重点了……
  董俷长出了一口气,然后道:“那后来呢?”
  有人送来了解暑的豆汤,放在了石韬的手边。石韬也是渴了,端起碗来咕嘟咕嘟就喝了个干净。
  “元直杀人而被入监,却不想被人百般折磨。后来我打听到,那颖阴县尉本就是书院出来的人,自然是有所照顾。本来这件事并不难解决,按照大汉律,我们凑钱就可以为元直买罪。但那县尉却不同意,而且每次过堂,都先是一顿暴打……我实在没办法了,因为听元直说,您和他相识,就去找婶婶求了您当年留给他的令牌,想要求您救一救元直……”
  董俷闻听,再次蹙眉。
  不管怎么说,徐庶都必须要救下来。
  可现在,他不比从前。想要离开雒阳,就必须要有汉帝和何进的同意,并不自由。
  “广元,事情我已经知晓……放心,元直我一定会救。你且稍待,我这就派人去颖阴,先保住元直的性命再说……成蠡!”
  “喏!”
  “你速带二百巨魔士,虽广元前往颖阴。我不管你用什么手段,用什么方法,在我到达之前,给我保住徐庶的性命。实在不行,就说我征辟徐元直为我节从虎贲……”
  “小人这就召集人马。”
  吩咐了成蠡之后,董俷站起来,拉着石韬的手说:“只是要烦劳广元再辛苦一趟。你放心,我最迟比你们晚到三天,总之在我抵达颖阴之前,你要保住徐庶的命。”
  “草民明白。”
  ……
  让石韬随着成蠡出发后,董俷又跑去找了蔡邕。
  对于董俷的请求,蔡邕是不会拒绝。听完之后,立刻手书一封信,命蔡安星夜赶赴颖阴,找他当地的朋友出面,以保住徐庶的性命。然后董俷急急忙忙赶往北宫,求见汉帝刘宏。
  说来也巧,刘宏也正要找他。
  董俷在小黄门的带引下,来到了汉帝的书房里。
  经过一番惊吓之后的汉帝,看上去精神比以前更加的矍铄了。
  他面色红润,气色很好。
  见董俷进来后,就笑呵呵的摆手,示意董俷在一旁坐下。
  董俷唱了个肥喏,然后正襟危坐。
  汉帝说:“董卿,朕找你来,是想要你走一趟徐州。虎贲郎的组军,迫在眉睫。天下雄兵出丹阳,你此次前往徐州,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朕招募三千虎贲猛士……朕命你为假光禄勋,可持节行事。各地官员都需听你调遣,若有耽误正事的,可先斩后奏……董卿,朕知你忠义,此事务必要般的妥帖,回来后朕自有封赏。”
  董俷正愁着找借口离开雒阳,闻听哪还有不同意的道理。
  “陛下只管放心,臣绝不会令陛下失望。另外,臣有一件私事,想要途径颖阴……”
  汉帝说:“这倒无妨。只要董卿你能把虎贲郎的事情办好,也没有大碍。”
  “那臣这就回去准备,今晚动身。”
  “还有,北宫校尉……”
  “哦,我已经转告了我家兄长,他说愿听从皇上的安排。”
  汉帝满意的点头,“董卿一门,果然忠义。”
  有蹇硕从门外进来,手捧一长方形铁盒,里面摆放着一应物品,董俷当下清点后,告辞离去。
  才走到北宫门的时候,有一人跑来。
  “董卿,董卿留步。”
  扭头看去,董俷不免诧异。原来是辨王子,只见他一边跑,一边喘着气。来到董俷面前,辨王子调整了一下呼吸,轻声道:“董卿,孤听说你……辞了北宫校尉?”
  董俷点点头,“确有此事!”
  哪知这话才一出口,辨王子眼睛一下子红了。
  “那是不是,你以后就不管孤了?”
  也许是三年相处,也许是在雍丘的那一次救驾。在辨王子心里,董俷已经是他最值得信任的人。从第一次见面,第一次击鞠,第一次董俷教他练武,一幕幕一下涌上心头。
  辨王子眼泪汪汪,无助的看着董俷说:“董卿,若是你也不管我了,孤以后就再也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这皇城之内,孤最相信的就是你,你,你为何要辞官呢?”
  仔细想想,辨王子如今不过十二三岁,还是个孩子。
  这皇城之中,真的是……
  董俷看四周没人,轻轻拍了拍辨王子的肩膀。
  那辨王子的个头只到董俷的胸口,活脱脱像个小孩子般。董俷说:“殿下,臣不会不管你。只是臣做了虎贲中郎将,如果再做北宫校尉,就会遭人说闲话……接掌北宫校尉的人,是我大哥。他也会照顾你,若是有什么事情,可以去直接找他。”
  “你,你真的不是因为……所以才辞官?”
  “当然!”董俷知道辨王子说什么。他恐怕是想说:你真的不是因为我不受父皇所爱才要辞官吗?
  “殿下,臣今晚就要离开雒阳,前去丹阳招募新军,重组虎贲郎。到时候,虎贲郎建起,臣还是会为您效力,还是会全心全意的保护您。何来我不管殿下的说法?”
  “可母后……”
  董俷叹了口气,明白过来。
  原来这里面,还有何皇后在戳哄。当下又劝说了一会儿,才让辨王子彻底放了心。
  小脸儿又绽放笑容,“董卿,早点回来。到时候带些好玩儿的物件,和孤说说,你一路的见闻。”
  “臣,遵旨!”
  董俷目送辨王子离去,长出了一口气。
  离开北宫之后,回到家里。又把各种事情处理妥当后,在天亮之前,带着三百巨魔士出发。
  随行的,还有庞德和武安国。
  而沙摩柯,则继续留在家中,负责守护大宅门的安全。董俷此行,等同于将大宅门的防卫抽调了一大半。家中只剩下一百多五溪蛮战士,和内宅那八十九名鸾卫。
  不过这里是雒阳,有典韦的北宫卫和位于雒阳城外,北邙山庄中由张郃率领的六百北宫卫,当不至于有危险发生。出发时,蔡琰等人恋恋不舍的将董俷送出大门。
  反复的叮咛,让董俷心中也是更感动不已。
  “回去吧,我事情一结束,就会马上回来……”
  蔡琰和董绿,眼睛都是红红的。
  才相聚了几个月,马上就又要分别。心里的那一份牵挂,真的难以用言语表达。
  “你们也要多保重,照顾好文姬和五斤……红昌,我不在家,就烦劳你多费心思。”
  董俷说完,翻身上马。
  马蹄声愈行愈远,一行人终于消失在夜色之中。只留下大宅门外,一群人翘首远眺。


庚新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