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追击
作者:远征士兵|发布时间:2024-06-28 23:56:49|字数:22021
赶到克鲁斯角的路上并不顺利,因为日军负责殿后的部队此时发挥了作用。
只不过日军的阻止方式和战术还是老一套……他们就像在缅甸一样分散开来将自己绑在树上打狙击,这使丸山公路变得步步危机,尤其还是在夜色中。
然而远征军战士们对此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的方法就是不分清皂白的用高射机枪或是迫击炮、坦克炮朝两侧的树梢先轰上一阵再说……甚至这其中都有不少战士都能认得出哪些更有可能隐藏日本狙击手,毕竟日军狙击手想要射击的话,就必须得有足够观察的空隙,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得砍掉一部份树枝或树叶。
当然,这在夜晚很难分辩出来,但在一发接着一发的照明弹及充足的弹药支持下,许多日军狙击手根本来不及射出子弹就被一片乱枪给打死了。
这样一路在坦克的掩护下沿着公路推进,一个多时后就顺利的赶到了克鲁斯角,直到这时才遭到了日军像样的抵抗。
但这也仅仅只是“像样”而已……从日方的枪声来看其人数不少,至少也有两个中队,这两个中队分别守在公路两侧的丛林里。
此时的形势对新一团不利,主要原因是新一团为了能够在坦克的掩护下迅速开进所以呈一字长蛇阵沿丸山公路前进,而日军这两个中队则是在两侧的森林里布下埋伏。
也就是说,新一团其实是一脚踏进了日军设下的埋伏。
这是张弛一直在担心的问题,但他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要么踏进日军的埋伏,要么就放缓速度让日军逃走。
思虑再三,最终张弛还是选择了前者,因为现在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今天若是放了这批日军走,以后指不准还会为此多付出多少伤亡了。
首先出现伤亡的是开在最前头的两辆坦克,日军显然是在前方埋好了地雷或是炸药什么的东西,随着“轰轰”的两声巨响两辆“斯图亚特坦克”就飞上了天,其爆起的火光很快就将行走在丸山道路上的中国部队给照亮了,接着两侧就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但任先锋的一个排很快就倒在了日军密集的子弹下。
原本在这时,日军更应该一窝蜂的从树林里冲出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接下来新一团就要跟日军绞在一起并进入中国军队并不擅长的肉搏战。
但日军却没有这么做,他们依旧躲在丛林里射击。
此时的张弛,以为日军是战术指挥上的错误,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因为日军个个都饿得有气无力的,所以日军指挥官以为冲出去与中国军队打肉搏战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然则躲在丛林里射击同样也不够聪明,因为中国军队有坦克,而且还是十分强悍的“谢尔曼”。
两辆“谢尔曼”不等张弛下令,“隆”的一声就冲向了两翼,那些树木就像是一根根被折断的筷子似的发出“啪啪”的声响,紧接着就是狂风暴雨般的一阵枪声和爆炸声……坦克及跟在坦克后头的战士们疯狂地朝森林中扫射着,一边扫射还一边朝日军藏身的方向打照明弹,这亮光及敌我双方枪口上喷出的火光,在丛林中或明或暗的为这战场增添了几分紧张和激烈。
原本张弛还以为这战斗会持续一段时间,他已经习惯了日军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战斗精神。
但这场战斗只进行了十分钟,接着日军很快就朝海岸的方向退去。
到了海岸线时张弛才知道日军这么快就后退的原因:日海军的登陆艇已经来了,日军再不撤的话,只怕永远都要被丢在这海岛上了。
不过这也似乎也不对,越是到这时候日军就更应该挡住新一团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不是?!
下一秒张弛很快就明白了,这两个中队负责殿后的日军是不想死,或者说,他们在岛上吃了这么久的苦,九死一生的活了下来,他们不希望在这最后一刻还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成全别人。
于是日军的悲剧就在克鲁斯角上演了……中国军队已经团团围了上来,但日军五千人的部队才刚刚开始登艇。
“照明弹!”张弛大叫一声。
几发照明弹打了过去,霎时就照亮了海滩上密密麻麻一片的日军……他们一个个瘦骨嶙峋衣着破烂,甚至许多人除了步枪之外身上仅剩一块破布遮住下体,身上到处都是伤痕、污渍的泥垢。
在照明弹的亮光下,他们惊恐的回过身来望向身后,虽然他们根本就看不见什么。
接着就是一声炮弹的呼啸,一辆“谢尔曼”坦克开炮了,一炮就将登陆艇炸得飞到了空中再落回海面大量进水,十几名被炸伤炸死的日军呈各种姿势倒在半沉的登陆艇里发出一阵哀叫,周围的海水很快就被染成了红色。
这一声炮响似乎也是在提醒那些日军,于是刚才还在发愣的日军一声发喊就像被捅了老窝的蚂蚁似的乱了起来,他们争先恐后的朝运输艇的方向跑去,而且已完全没了章法,不少伤员甚至被挤倒的日军都惨遭自己的战友踩死。
但此时的日军早就顾不上这么许多了,他们就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爬上登陆艇,然后离开这里。
看着这一幕,张弛不由犹豫了一下。
因为眼前的这些日军虽然还能称之为日军,甚至他们手里还拿着枪,但是他们已经毫无还手之力,有些人在登陆艇旁被挤下海去,却连爬上去的力气都没有。
然而张弛却知道自己不能这么轻易放过他们……
有句话说得好:“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现在放走他们,假以时日他们养精蓄锐后又会生龙活虎的出现在战场上成为中美联军的威胁,而且无疑还会给中美联军带来一定的伤亡。
于是张弛就下令道:“打!不放走一个!”
第一百零一章 屠杀
枪声和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日军霎时就成片成片的惨叫着倒了下去。
日军所处的位置是沙滩,那里除了有限的几块礁石外什么也没有,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暴露在中国军队的火力之下,于是这根本就是一场屠杀,一场子弹、炮弹对血肉之躯的屠杀。
这其中也有些日军还算有种,或许是他们知道自己位置太靠后怎么也逃不走了,于是干脆就抓着步枪嚎叫着反朝中国军队冲来。但这样的冲锋却没有半点意义,如果说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分散了中国军队射向日军的几发子弹而已。
更多的日军依旧不要命的冲向登陆艇,他们哭着、喊着、叫着、骂着……在这一刻,日军那种无视生死的“武士道精神”已经没有了半点影子,展现在张弛和中国军队的面前的,是一支可怜的、懦弱的,毫无尊严的想要保住自己性命的军队。
会有这样的转变其实也不奇怪,因为这才是他们的本性。
以往的他们,一直都被日本军方以“武士道精神”洗脑,或者强行将自己的人性压抑在心里。瓜岛非人的经历就像是个磨刀石,将包裹在外面的伪装一层层的磨掉,最后到了今晚,也就是在逃走即生留下即死的一瞬间……他们终于崩溃了,将埋藏在心里对死亡的恐惧彻底释放了出来。
但这时已经太迟了,张弛不会放过他们,新一团的每一个中国人也不会放过他们。
子弹成片成片的朝日军射去,一边射击战士们还一边朝前推进,脚下踩着的是还有体温的尸体,手中端着已经打得发烫的步枪,手指不断地扣动着扳机……
后来张弛才知道,这时其实已经有许多战士连子弹都打光了……一百六十发子弹,打得一发都不剩。
这不是说子弹带的不够多,而是目标实在太多了,满眼都是敌人,随便扣动扳机都能打倒几个。
子弹用尽的他们本可以到后头去补充下弹药,弹药车就跟在后面几百米远的地方,但他们却不愿意就这样退下去……因为他们担心这一下去补充完弹药回来后,这场战就打完了。
他们不愿意错过这场战斗,于是为步枪上好刺刀后继续杀,有些人就捡起地上日军的步枪用……但这并不是个好主意,因为日军的步枪子弹不多,于是他们就专门选择捡手榴弹投掷。
而日军,就被打得疯狂的朝登陆艇挤,就算人员已经严重超载了依旧往上挤,于是不出意外的,一艘登陆艇由于失去了平衡而翻个底朝天,于是在水中大叫的,挣扎的,往其它登陆艇上爬的……这在枪林弹雨中显得尤为惨烈。
几艘登陆艇这时就再也顾不上搭载更多的步兵了,匆忙间就发动了朝驱逐舰的方向开去,但它们很快就得到了坦克的“特殊照顾”,随着“轰轰”几声就成了一团火球,就算其中有一、两艘幸运逃脱的,在离开的过程中也会被一片弹雨扫过……其带回去的只怕大多也是尸体和伤员了。
这时更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因为担心自己搭乘的登陆艇因为超载而翻船,船内的日军尽然朝船外不顾一切的往里挤的战友开枪……船外的日军见里头的战友动枪,于是自己也毫不客气的还击。
这种情况就俞演俞烈,于是登陆艇内外的日军很快就打成一团,甚至还有日军抱着我逃不了你们也逃不了的心理往登陆艇里塞进了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
他们这样做已经不是为了求生了,而是气昏了头,或者说是在失去求生的希望的情况下就变得歇斯底里而彻底失去了理智。
战斗最后在二十分钟后结束,沙滩上、海水里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还有一艘艘被炸得无法行驶的登陆艇,下半部已经沉在海水里而上半部却还在燃烧冒着黑烟。幸存下来的日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想法,他们只知道举起了手中的步枪,两眼恐惧的望着朝他们走上来的中国人,嘴里含糊不清的用汉语说道:“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如果是在往常,新一团对日军的惯例就是不留活口。
但是在现在,却没有人再愿意朝这些日军开枪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今晚杀人杀到手软,另一方面则是觉得这样的日军根本就不值得他们动手。
而当战士们缴下那些日军的枪时,那些日军下一秒做的事,就是对战士们颤悠悠的伸出手,然后指着自己的嘴巴……
战士们很快就明白了,他们这是要吃的。
战士们愣了下,随后还是从干粮袋里取出压缩饼干丢给了他们,这些日军马上就像饿狗一样扑了上去,匆匆忙忙的撕开了包装袋就狼吞虎咽了起来。
这一场仗,日军在沙滩上可以数得上来的尸体都有三千多具,俘虏了三百多人,再加上被海水冲走的尸体,少说也消灭了日军四千多人。
也就是说,日军这最后一批的撤退计划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据说那尸体最后实在没法处理,就只能调上几部推土机来把它们全推到海里就完事了。
“张……”在收到日军撤出瓜岛的报告后,哈尔西就给张弛打了个电话:“非常感谢你,还有所有驻守在瓜岛上的战士们。通过你们的努力,已经成功挫败了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重要目标。毫不夸张的说,你们赢得了具有决定性的一仗,你们拯救了整个太平洋战役!”
哈尔西的话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这就是瓜岛的战略意义所在……它使美海军在南太平洋上打下一个重要的楔子,依靠这个楔子,美海军就可以在这里建立海空基地,并将其转化为进攻日军的桥头堡,由此美军才有办法对日军展开反攻,否则他们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挡在所罗门群岛之外。
“谢谢!将军!”张弛回答:“不过我认为这只是开始!”
“是的!”哈尔西回答:“这只是开始!”
第一百零二章 50师
瓜岛很快就被中美联军全面掌控。
不过这却让中美联军忙上了一阵……为了肃清瓜岛上的残敌,中美联军不得不在这个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岛上进行细致的搜索。
这是为了瓜岛的安全而做的工作,因为驻守在瓜岛上的任何一名士兵包括美军在内都知道,如果还有活的日军留在岛上,哪怕是只有一个,那也可能会泄露瓜岛的情报甚至对瓜岛的弹药库或是飞机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日本人却很擅长隐藏,即便是一个小山洞也有可能是他们的藏身处,而且还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隐藏几天甚至更久,再加上他们手里还有枪,虽然弹药不多,但还是会对搜索队构成不小的威胁。
最极端的一个例子,就是一名日军在丛林里整整躲了两周,他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在树洞、山洞里钻来钻去与美军周旋,最后竟然打死打伤了美军三十余人。
这使得美军一听说是去搜索那片区域,眼里就透露出恐惧。
最后还是张弛派了一个排过去把那个被美军称之为“死神”的日军狙击手给击毙了。
方法其实也简单,不过就是以狙击反狙击……这意思就是一个排的人上去搜索,确认安全的时候在“死神”经常出没的地方安排下几个人潜伏,接着随便放几枪就退了出来。
这一潜伏就整整潜伏了两天,最终才把“死神”给一枪击毙。
当战士们将日军的尸体拖回基地的时候,那些美军都不敢相信这个又瘦又小的家伙就是击毙他们三十余人让他们闻风丧胆的“死神”。
不过话说回来了,也正是因为他又瘦又小,所以才能轻松的躲进树洞山洞里,而让他活下来的,就是那些被他打死的美军身上搜到的食物。至死,他的口袋里还有半块压缩饼干,这半块饼干显然是不舍得吃才能留到现在,只不过他已经永远没有机会吃了。
在陆军搜索瓜岛的同时,美国海军的军舰也在搜索着瓜岛周边海域。
他们搜索的当然是日军潜艇……这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海军的噩梦,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被日军潜艇分别击沉击伤了一艘航母,使整场战役的结果差点倒转。
现在,在瓜岛的制海权、制空权全面落入美军手里的时候,美军就放手找这些潜艇算账了。
美军的战果很大,不过两天的时间就击沉了日军五艘潜艇。
这主要是因为日军潜艇傻到依旧按照以前的作战方针以美军军舰为攻击对像……其实相对于航母来说,潜艇攻击驱逐舰会更为困难,原因是驱逐舰体积小速度快,体积小就意味着受攻击的面积小,速度快就意味着转向规避更为灵活,所以日军潜艇攻击美军驱逐舰显然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但日本人还是这样做了,这或许不只是因为日本潜艇兵服从命令的因素,更有日本人身体里流着“顽固”、“呆板”的血液。
如果不是山本五十六最后紧急将这些潜艇部队召回的话,日军潜艇部队只怕就会在瓜岛海域与美国海军死磕到最后一艘潜艇了。
其结果就是,瓜岛周边海域很快就被肃清了,于是补给和设施就再次源源不断的送往瓜岛。
拥有了足够多的燃油储备之后,接着就是航空兵的进驻。
正如之前张弛知道的那样,这回哈尔西一口气往瓜岛补充了两百三十架战机。
会安排这么多的战机进驻瓜岛其实也不奇怪,此时美军在南太平洋海域连一艘可以战斗的航母都没有了,那么这些战机如果不进驻瓜岛那就只能在后方生锈了。
张弛相信,如果不是因为瓜岛机场空间有限,哈尔西会把更多的战机塞进来。
让张弛感到有些奇怪的是,这两百三十架战机中有三十架是P400……正如之前所说的,P400一直都是美军不愿意使用的战机,而此时美军因为航母无法出动的原因并不缺战机,那为什么还会使用P400呢?
想了想张弛就知道了原因,P400虽说有种种缺点,但对地支援的表现却相当不错,而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还会需要对地支援的战机,于是P400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指挥战机和轰炸机的还是史密斯和曼鲁姆,只不过两人都分别晋升为中校和上校了。
两人一下飞机就兴冲冲的找到了张弛,他们向张弛报告道:
“上校!我们回来了!”
“很好!”张弛回应道:“好好干,‘仙人掌’航空队不能少了你们。”
“不,上校!”史密斯说:“我认为‘仙人掌’航空队不能缺少的是你,是你让我们在空中战胜了日本人!”
“是的,上校!”曼鲁姆接嘴说道:“我们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你让我们知道了日本人战机的弱点,更是让我们战胜了对日本人战机的恐惧心理。”
“事实上。”史密斯说:“在此之前,我们总是在想哪一天出发后就回不来了,总是在算着自己还能活多久。但是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想飞上天多杀些日本猴子!”
张弛朝两人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史密斯和曼鲁姆说的话,曾几何时,张弛也有过这种心理上的转变,刚来到这个世上还是一名新兵的时候,他也在时时计算着自己还能活多久。
“一团长!”史密斯和曼鲁姆刚走,王麻子就打电话来说道:“你收到消息了吗?50师被调来了!”
“哦,50师?!”闻言张弛不由一愣。
50师也是远征军的一个师,张弛一直以为它还在缅甸。
“是的!”王麻子回答道:“我也是刚刚听到的消息,他们就在奥大利亚!”
闻言张弛心里不由一阵激动,要知道这可是在太平洋,远离中国、远离家乡的太平洋。在这里能够知道一支兄弟部队就在附近,那种感觉不是外人所能体会的。
虽然,50师在奥大利亚而新一师在瓜岛,但至少,这也让张弛和新一师的战士们知道,在太平洋这个地方并不是新一师一支孤军在战斗。
第一百零三章 防守
原来,在新一师在瓜岛与日军抢夺瓜岛时,麦克阿瑟也带领着奥美联军对占领新几内亚的日军发起进攻。
麦克阿瑟虽然看起来兵多将广实力非凡,但他手下的军人大多是澳大利亚人。
此时的澳大利亚,军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义务兵,另一种是志愿兵。
其中的义务兵大多是武器和装备很差的近乎民兵组织的部队,他们对麦克阿瑟而言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澳大利亚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是志愿兵中的皇家部队共有五个步兵师,其中两个师在中东进行征战脱不开身,另外三个师虽然归麦克阿瑟领导但这三个师在刚刚发生的巴布亚战斗中累得疲惫不堪,需要长时间的休息和整顿。
麦克阿瑟手里还有两个师的美军部队,它们分别是第32师和第41师。
但第32师在不久前布纳的战斗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想要重新恢复士气走上战场至少得一年的时间……布纳之战,美军是以一个师两万多人再加上充足的装备和补给对六千多名补给不足的日军,而且布纳这地方很特殊,其地下水距离地面只有一米多,因此不能挖战壕,一往下挖就是水。
所以,这场仗本来应该说是很容易打的,美军只需要用炮火一阵阵的猛轰无法构筑战壕且缺乏补给的日军,然后再发起进攻也就可以了。
但是美军的惰性在这场仗中可以说是暴露得淋漓尽致。
因为地下水距离地面只有一米多,而且又下了一段时间的雨,所以布纳的道路十分松软泥泞,这造成了美军坦克这些重装备很难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于是32师的美军就开始消极怠战了,他们甚至谎报军情欺上瞒下……32师的参谋长莫特上校向师长报告日军一次又一次的对他们的防线发起疯狂的进攻,但每次都被他们的反击给打退。
但事实上,那段时间日军根本就没有对美军发起进攻,前线的枪声和炮声都是莫特上校让士兵随便开枪制造出来的假像,而士兵们已经基本没有了纪律,一些人在盲目晃悠,另一些人明显没受伤却在战地医院等待治疗。
这事情被发现后,美这32师的师长和参谋长很快就被就地解职了。
在长达17天的战斗中,这个师的参谋长换了6次,师长换了4个(其中2位是因为受伤)。最后终于把布纳给打了下来,但美32师也遭到了惨重的伤亡,士气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被认为是不适合上战场的部队,必须调回国内彻底整训。
麦克阿瑟手里的另外一个美军师41师的情况只会比32师好一些,但同样在新几内亚的战斗中损失惨重。
所以,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表现实在是并不怎么样,其之所以能获胜,相当一部份原因是日军大部份兵力都被拖在中国战场上,再加上补给严重不足而美军无论在装备、补给甚至兵力都要比日军多得多。
因此,麦克阿瑟手里能够调用的就只有澳大利亚的民兵组织了,但是这些人既没有战斗经验又不具备很强的作战能力,于是他就想到了中国军队……
对于50师的到来,张弛还是感到有些意外。
因为从战斗力来讲,更应该调新38师和新22师来才对。
后来张弛才知道,这并非麦克阿瑟不知道调,而是蒋校长说什么也不愿意,原因是国内的日军对大别山南的国民党军展开了“大扫荡”,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此时的蒋校长更希望将这两个师调回国去挡住日本人的进攻。
当然,张弛也知道这其实是蒋介石的一个借口……虽然他也知道太平洋战场对中国有利,但他更希望能保存实力看着美国人与日本人两败俱伤,可恨的是太平洋战场更多的是海空大战,需要用到陆军的兵力不需要太多。
“上校……”就在张弛胡思乱想的时候,风尘仆仆的哈尔西就推开门走进了张弛的指挥部。
“将军!”张弛赶忙起身敬礼。
哈尔西握了握张弛的手,摇头笑道:“知道吗?一度我还以为我们会在失去瓜岛输掉这场战争了。但是,你奇迹般的让整个战争出现了反转!干得好!”
“谢谢!将军!”
“现在我们无疑已经在瓜岛站稳脚跟了!”哈尔西望着张弛,筹躇满志地说道:“现在,就是我们给小日本点颜色看看的时候了,如果我让你继续负责瓜岛的指挥,你不会介意吧!”
“当然!”张弛爽快的接受了下来。
他很清楚美国人的习惯不像中国人一样,要推个几次然后最后免为其难的接受下来。
“很好!”哈尔西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你在瓜岛指挥,我想我们的战斗一定会很顺利的!”
“将军是准备对日本人发起反攻了吗?”张弛问。
“是的!”哈尔西点了点头,随后就指着地图说道:“我们的目标是拉包尔!”
顿了下,哈尔西又接着说道:“不过,要打下拉包尔却不是简单的事,因为我们会遇到日本人同样的问题,甚至比日本人的情况更为严峻!”
张弛点了点头。
他明白哈尔西这话的意思。
就像日本人从拉包尔进攻瓜岛一样,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及瓜岛机场的威胁迫使日军不得不用“东京快车”来运输补给。同样的,现在美军要进攻拉包尔,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再加上拉包尔有更大的机场,于是美军也很难保证后勤补给。尤其是此时的美军还没有可以使用的航母,战斗机航程还无法像日军零式一样达到一千多公里外的拉包尔。
但这些却暂时不在张弛的考虑范围之内。
张弛给哈尔西递上一根烟,两人分别点燃了之后,张弛就对哈尔西说道:“我认为此时还不是进攻的时候,现在应该防守!”
“防守?”哈尔西疑惑的望着张弛:“你认为日本人在这时候还会进攻?还有能力进攻?”
第一百零四章
“并不是说日军还有能力进攻!”弛弛回答道:“而是日本人的防御方式不一样!”
“哦!”哈尔西绕有兴趣的看着张弛:“他们的防御方式?”
“对!”张弛说:“日本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不知道将军听说过没有?!”
哈尔西点了点头,顿了一会儿后,他摇了摇头说道:“我还是不相信日本人敢进攻。”
“更重要的是另一点……”张弛说:“日本人的战机有着比美军战机更远的航程,所以现在,日本人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拉包尔坐等中美联军沿海占领小岛修建机场一步步逼近拉包尔,另一个是将中美联军逼在日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之外,与此同时日军在拉包尔一线甚至外围做好防御准备。将军以为日本人会选哪一个?”
沉默了一会儿,哈尔西就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对,我会选择第二个。我不会坐等拉包尔进入敌人飞机的作战半径然后再开战!”
“是的!”张弛说:“所以……”
“所以日本人会进攻!”哈尔西站起身来:“该死!我都在做什么?在日本想着进攻的时候我也在组织进攻!”
“上校!”说着哈尔西就握着张弛的手道:“你又提醒了我,我该去做些准备了!”
说着朝张弛敬了个礼就匆匆走出了指挥部。
哈尔西就是这样,不管做什么都雷厉风行,虽然张弛与他接触不多但却也已经习惯了他这个性格了。
张弛说的是对的,此时的山本五十六正在积极组织一场进攻,山本五十六将这个进攻计划命名为“伊号作战”。
“伊号作战”计划从日本第十一舰队调用220架战斗机,从第三舰队调用了200架战斗机,共投入了420架战斗机到拉包尔一带地区。
山本五十六很清楚,在南太平洋战场上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不是别的,就是制空权,它可能会关系着一场战役的胜败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所以,山本五十六希望调集航空队的精华后与美军来一场决战……山本五十六依旧带着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决战”的心态,以为只要一举摧毁美军的航空兵,那么美国就会被日本打得无法翻身只能低下头向日本投降了。
然而残酷的事实是:美国如果全面开动机器,那么一年就可以生产近十万架战机。这种生产能力就算是熟悉美国的山本五十六也想不到,如果他知道这一点的话,那么也不会制定下这个旨在打败美国航空兵使其无力进攻的“伊号作战”计划了。
所以,这个作战计划本身在战略上就有问题,它从一开始就是个无法达成的目标。
不过这个计划却有另一个可取之处,那就是“伊号作战”计划打乱了美军反攻的时间表,使得日军争取到了一些时间在拉包尔周边做了些防御部署。
然而,“伊号作战”计划最大的失败却不是这些……由于担心航空母舰会成为瓜岛上美军航空兵的轰炸目标,所以山本五十六决定,将所有作战飞机转移到岸上,比如拉包尔、肖特兰岛、巴莱尔、布因等机场上,然后再从这些岛屿的机场起飞前去轰炸瓜岛。
会这么做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山本五十六是海军出身的,在他脑海里关心的只有航母、军舰,而对飞机、飞行员却不怎么放在心上。
按他的想法:把飞机转移到岸上对敌人发起进攻,那么航母就不需要出动了,于是也就不会有被击沉的危险,这场战顶多就是损失一些飞机。
但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其它的不说,仅就是日军战机从拉包尔飞到瓜岛上空都要三个多小时,战斗完之后再返回拉包尔总时间要七个多小时……而且在这期间,日军战机必须得全程小心不能偏移航线,也不能做过多的空战和追逐,否则就有可能会因为燃料不足而不得不迫降在海上。
这对飞行员来说简直就是个噩梦,就算有些飞行员成功返航了,也几乎是被其它日军从机舱里给拖出来的……七个多小时高强度的飞行,早就远超过一个人能承受的极限。
这个作战计划虽然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最后还是强制执行了……这是日本军队的风格,命令从上到下不容属下质疑的。
后来许多人猜测,山本五十六当时或许也意识到自己这个作战计划有问题,但还是得硬着头皮执行。
究其原因,是山本五十六这个指挥官的地位已经遭到挑战……他除了偷袭珍珠港一战可以称得上胜利外,之后的战斗无一例外都是惨败,甚至日军将领还偷偷的说:“有他(指山本五十六)掺和的战斗,那多半是要输了!”
有些军官还说,这可能是山本五十六只会下象棋而不会下围棋的原因。
下象棋,就总是想着能够吃掉对方的将然后就能定输赢。下围棋就要与敌人抢地盘,打持久战。
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因为很明显的,太平洋上的战争更像下围棋抢地盘而不是下象棋的“大决战”。
然而,也正是因为山本五十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所以他才不得不硬撑着,如果计划一变更,那么他的权威很快就会受到质疑……这与美军的习惯恰恰相反,美国军官如果敢于采纳部下的意见,往往更会受人尊敬,但在日本军队里,这会被认为没主见,或是连部下都不如。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军队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不见棺材不掉泪、死也不听劝说的军官,他们的出现,不仅仅只是这些军官的性格问题,更是整个日本军队的风格甚至是日本人的习惯问题。
于是“伊号作战”计划很快就展开了。
只是山本五十六没想到的是,这个作战计划不但让本就后继无力的日军航空兵雪上加霜,最后甚至连他自己的性命都赔掉了。
第一百零五章 伊号作战
在山本五十六为“伊号作战”计划做准备的同时,哈尔西也因为张弛的建议而在瓜岛布署防御。
这个防御当然是对空的,因为很明显,日本海军已不敢其实也没有必要再侵入瓜岛海域了,这日军没有半点好处。
首先要布署的当然是雷达,装备到瓜岛上的是一台CXAM型雷达。
好家伙,张弛还以为这雷达不过是个小玩意,因为在现代时看多了那种一辆汽车就带着到处跑的雷达,所以以为这时代的雷达也这样……没想到那却是个两千多公斤的大玩意,用美军在瓜岛上的装备还没法运输,必须得分解了然后再组装,这整整用了美军一大堆技术人员三天的时间。
后来听史密斯说,如果是更先进一些的SC型对空雷达就会轻一些,大约只有CXAM型雷达一半的重量。但是这种更轻的新型雷达肯定更适合装在军舰上……军舰需要腾出些重量来运输补给或其它什么的,而瓜岛对雷达的重量可以说基本没有要求。
更何况,其实瓜岛上有没有配置雷达并不是很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瓜岛有“海岸监视员”配合,澳大利亚甚至所罗门群岛许多小岛上都有美军向澳军布下的“监视员”,他们能及时为瓜岛提供预警。
另一方面,就是美海军许多军舰上都装有雷达,它们也同样可以对瓜岛发出警报。
不过托雷达的福,瓜岛自此就装备上了发电机,士兵的宿舍里就挂上了电灯,总算是脱离了原始人的那种生活状态了。
其次就是哈尔西调来二十几艘驱逐舰两艘巡洋舰分成两个舰队日夜不停的在瓜岛海域附近巡逻,有时间的时候还会与“仙人掌”航空队来个演习,用此来磨合航空队与海军军舰之间的配合。
可以说,美海军是在瓜岛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距离瓜岛装备雷达不过十二天,雷达就发挥了作用。
这天中午,张弛和皮特等军官享用午餐……这时瓜岛上的午餐早就不像之前除了罐头就是压缩饼干了,军官们已经可以吃得上新鲜的蔬菜饭后还有水果。不仅如此,工兵们还在岛上就地取材搭建了一幢幢木房供部队使用,这其中自然有宿舍、医院、澡堂等,俨然成了一个基地。
对于这一点,张弛还是觉得挺别扭的,因为下级军官及士兵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待遇。不过想想,瓜岛终归是个海岛,补给要从远在上千海里的澳大利亚运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中高级军官数量少还可以勉强保障,下级军官及士兵如果也要这样的伙食,那就太难为美国海军了。
这时突然一名通讯兵跑到张弛面前报告道:“团座,雷达部队那么传来消息,发现敌人机群!”
张弛不由一愣,当下就站起身来叫道:“敌袭,全体返回战斗岗位!”
“是!”食堂里不管是中国军官还是美国军官,全都抛下餐具匆匆跑出了食堂。
“敌人机群的位置?”这时张弛回到指挥的第一句话。
“西北和东北两个机群!”粱参谋在地图上找了一会儿,然后就在地图上标了两个点,说道:“大慨在这,距离我们大约一百公里!”
“嗯!”张弛点了点头。
粗略的计算下时间,日本零战巡航速度大慨是时速三百公里,那么一百公里就需要二十分钟。
“马上把情报转给舰队,请求他们配合我军防空!”张弛下令道:“同时命令所有战斗机起飞拦截!”
“是!”
命令一个接着一个的发了出去,瓜岛的军舰和战机就朝日军战机方向蜂涌而去……
这就是有雷达和没有雷达的区别……有雷达的瓜岛对来袭的日军情况可以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而日军却对瓜岛一无所知。
在这种情报不对称的情况下,日军注定又要遭受另一次惨败。
这次日军派出的战机共有两百架次,他们分为两批,每批一百架。
他们的目标依旧是瓜岛机场希望能尽可能多的摧毁美军战机……但这个战略目标在美军的雷达面前就变成了天方夜谈。
史密斯派出了一百二十架分为两批每批六十架迎战。
虽然美军战机的架次要比日军少,但美军战机胜在主场作战而且还对日军的机群的位置一清二楚……史密斯甚至还把战机都分开来使用,每批战机的六十架又被他为成了三个部份每个部份二十架,这三个部份分别在不同地段不同方向的高处等待着日军机群。
然后,等日军机群出现的时候,他们就驾驶着战机俯冲而下一阵猛打接着迅速脱离战场。
这使得日军机群一路上都在遭受美军的埋伏,等到飞临瓜岛上空时又遭到美军舰和战机的联合打击,最后其真正能闯进瓜岛空域并往亨德森机场上空投下炸弹的不过只有十余架轰炸机。
不过,像往常一样,不断有受伤的日军战机撞向美海军军舰……这批日军那是根本就不会迟疑,因为瓜岛距拉包尔有一千多公里,这已经到了日军战机航程的极限,所以,一旦日军战机被击伤,那就意味着他们肯定无法返回拉包尔,于是与此死在海上,还不如驾驶着战机撞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
所以,这场战斗日军仍然击沉了美军一艘驱逐舰,一艘油船和一艘护卫舰。
日军付出的代价就是被击毁59架战机。
然而有趣的是,日军飞行员回去后就告诉山本五十六,说他们在这次行动中击沉了美军一艘巡洋舰,十八艘运输船,击落了美军一百三十多架战机,并把美军机场炸得面目全非,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都无法继续使用。
虚报战果的情况在此时的日军中已经是相当普遍了,因为他们需要用胜利来麻醉自己,也需要用胜利来麻醉国内的老百姓,比如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的惨败之后,依旧高唱着凯歌摆出一副胜利的样子返回港口……
然而,更有趣的还是,山本五十六竟然相信了这个战果,这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第一百零六章 电码
因为山本五十六相信了日军飞行员谎报的战果,于是他就决定亲自去视察日军在前线的几个机场,以此来激励日军的士气。
对于山本五十六的这个决定,日军中许多将领都感到焦虑,因为这样做太危险,难保不会遭到美军的袭击。
但山本五十六却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固执的要亲自去视察,甚至他还认为那些劝阻他的将领有违武士道精神,山本五十六认为,身为海军上将的他,如果在这点危险面前就望而却步,那还怎么能要求部下英勇奋战?!
于是他命令自己的亲信参谋渡边拟定了日程安排,并将这些日程安排通过无线电发送到需要视察的有关部队所在地。
“大将阁下!”渡边参谋在接到这个命令时有些迟疑:“无线电发送……有可能会被美国鬼畜截下并存译,这样做有些不稳妥吧!”
渡边参谋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证明美军已经能够破译日军的电报了……这也是日军中途岛海战惨败的原因之一,由于破译了日军的电报,使美军全面掌握了日军的兵力部署并依此制定了针对性的作战方案。
中途岛海战时日军还不知道这一点,但是现在,这对日军来说早已不是秘密了。
“渡边君!”山本五十六自信满满的回答道:“请放心,我们现在使用的这套电码是十天前刚刚启用的,美国人不可能这么快就将其破译!”
看山本五十六这么坚决,渡边参谋也就不再劝说了。
山本五十六会这么做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他的道理就是……他所要视察的这些海岛距离美军瓜岛机场最近的都有520公里,而美军战机的作战距离就只有四百公里,所以山本五十六似乎根本就不用担心美军的偷袭。更何况,此时的瓜岛机场已经被日军在“伊号作战”计划中炸得无法使用了,他们的航空队也遭到严重的打击,此时的美国人只怕还在忙着重建瓜岛机场吧,哪里还有能力去理会山本五十六是否会去视察?!
于是,这项保密度极高的电报通过无线电波从拉包尔的山本司令部中发出去,电波飞过了南太平洋海空,到达了日军所在的北所罗门各部队,同时也到达了美国人那里。
事情最初也的确像山本五十六猜想的那样,这封电报虽然被美这截留但却无法破译,于是也就不知道藏在里头的情报。
“将军!”这天哈尔西再次飞到了瓜岛,对此张弛并不觉得意外,因为哈尔西一直在想在对日本人发起反攻……哈尔西一直在希望兑现他说的那句话:“杀死日本人,杀死日本人,杀死更多的日本人!”
所以,张弛以为哈尔西又是来瓜岛察看准备情况并做准备发起反攻的。
但这一回张弛却是猜错了。
“张……”哈尔西一边与张弛走向吉普车一边说道:“我此行却不是来找你的,我们碰到了个棘手的问题!”
“哦!”张弛想不明白在这时候还会有什么棘手的问题。
“是这样的!”在吉普车发动之后,哈尔西就解释道:“之前,我们一直都能破译日本人的电报,所以我们总能先一步掌握情报。但是……十几天前,日本人突然换了一套全新的电码,于是我们现在对日本人就一无所知。我们认为,在这时发起反攻并不合适!”
“嗯!”张弛对此表示认同。
众所周知,情报的搜集对一场战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掌握的情报不够充分而贸然发起反击,那就是对士兵生命的不负责。
吉普车在瓜岛的公路上开了十几分钟,然后“哧”的一声就在一幢平房前停了下来。
张弛知道那是美军设在瓜岛上的情报部门……但也仅仅只是知道而已,这并不是说张弛没有仅限了解更多,而是张弛一直都对这一块不甚关心,所以虽然知道有这么一个部门但却从来没有接触过。
“将军!”一名留着小胡子的美国军官迎了上来,朝哈尔西敬了个礼。
哈尔西随意还个礼后,就对张弛说道:“或许不用我介绍了,这位是情报部的吉姆少校!”
“呃……”对此张弛有些尴尬,因为他对这个部下实在不怎么熟悉。
“当然!”吉姆少校十分善解人意的替张弛解了围,他朝张弛敬了个礼说道:“我们已经和上校共同奋战一个多月了,我们都十分佩服上校的指挥才能,尤其是上校的判断力,因为上校似乎总走在我们的前面,这使我们看起来都有些是多余的!”
吉姆少校说的倒不是假话,而是张弛在整场瓜岛战役中总能比情报部门更快的做出判断,比如不久前就断定日军会发起攻势,这让吉姆等人有些无法想像,他们不敢相信在没有足够的情报的支持下能够做出这么准确的判断。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张弛是有作弊的成份在里头,他的历史知识使他知道战局大慨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走进这座貌不起眼的木房后,展现在张弛面前的就是一台台发报机,以及一些张弛连见都没见过的仪器。
吉姆少校将哈尔西及张弛带到他的办公室里头,从抽屉里取出一叠文件放到哈尔西面前说道:“将军,就是这些……到现在为止三百零五个小时,这段时间日军换了新电码,我们绞尽了脑汁也无法将这些电文破译。”
接着吉姆少校又递给哈尔西一份电文,说道:“这是昨天截留的,同一份电文发送往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担心这可能是日本人组织的另一次作战计划。”
哈尔西看了看电文,回答道:“如果只是日本人的作战计划的话,我倒不担心。”
哈尔西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他并不担心日军的进攻……原因是瓜岛有雷达,就算不能破译电码,瓜岛也能先一步发现日军机群并及时做好准备。
哈尔西担心的,是因为无法破译这些电码而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第一百零七章 码译
“我们也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吉姆有些苦恼的把手中的电文晃了晃,叹了口气道:“可是我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甚至都把电文发给英国方面的专家都无法破译!”
“你们得抓紧时间,少校!”哈尔西说道:“要知道,如果你们破译不了这堆东西,那么我就不得不派出飞机或是军舰去侦察,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失去许多士兵的生命,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战役的失败,明白吗?”
“是,将军!”吉姆回答。
“我能看看吗?”被吉姆这样说着,张弛就有了好奇心。
“当然!”吉姆笑了笑,随手就将手中的电文递给了张弛:“无法破译的电文其实就是废纸一张,它本身就是秘密,所以并不需要我们保密!”
张弛接过一看,那上头密密麻麻的写着一些日文字母。
由于知道些日语,所以张弛就试着读了一段,但却没有任何意义。
“你懂日文?”吉姆有些意外。
“只懂一些!”张弛回答:“但并不是很熟!”
“嗯!”吉姆笑了笑,朝门外扬了扬头道:“我们中大多懂日文,其中还有几个可以说是日文专家,但是……我们还是做不到!”
张弛随手翻了翻,再拿过其它电文对照了一下,然后再拿几张仔细对照……
“你发现了什么吗?”哈尔西问。
“这不可能!”吉姆给哈尔西递上一根烟,脸上带着笑意说道:“要知道上校才只有几分钟,他甚至对日文知道的都不多……”
“或许这根本就不需要知道日文!”张弛打断了吉姆的话。
“什么?”闻言吉姆不由一愣。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张弛随手将一份电文递到吉姆面前:“这些电文上的日文总是重复着那十个字母,为什么是十个字母而没有其它的呢?”
“你的意思是……它们并不是日文,而是另有涵意?”
“是的!”张弛回答:“我想你们从一开始的破译方向就错了,这十个字母,很有可能代表着数字一到十,然后把各个数字进行组合,就代表着不同的涵意!”
吉姆拿过几份电文翻了翻,眼睛很快就亮了起来。
“上校,或许你是对的!噢,上帝……抱歉,我得去工作了!”说着抓着那叠文件风风火火的就走出了办公室。
“我就知道……”哈尔西端起桌上的咖啡朝张弛晃了晃:“带你来是正确的。正如吉姆少校说的,你才来几分钟。如果你能成功破译这些电码的话,那么我也许得考虑……”
说着哈尔西就朝门外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我得考虑是否要把他们解雇了!”
张弛不由哈哈笑了起来,他当然知道哈尔西说的是玩笑,张弛这下就算能撞对那也不过是运气罢了。
不过说是运气,还真不能全说是运气……因为张弛会想到这一点,是因为史上日本人的确有用过这样的编码,也就是用十个字母代替十个数字,再用数字的组合表达内容的编码方式,只不过这种编码方式是在中国战场上使用最后被重庆的情报部门破译的。
吉姆少校及他的手下所要做的,就是按照张弛的破译思路将字母转化为数字,然后再根据之前截留的电报与发生过的战况,比如几天前“伊号作战”计划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然后一点一点的将这些电文像融冰一样融化掉。
吉姆少校及他的部下动作很快,只半个多小时后吉姆就兴奋的冲着办公室里报告道:“将军,上校是对的,我们成功破译了这些电文!”
“太棒了!”哈尔西一握拳头:“我就知道……这些日本佬永远都逃不出我们掌握!”
当哈尔西和张弛走到吉姆少校面前时,吉姆就抬起头来说道:“稍等,我们正在破译昨天的那份电文!”
“呃……”这时一名军官回答:“我已经完成了,真不敢相信!”
“什么?”吉姆问:“是重要情报吗?”
“当然!”那名军官随后就将破译好的电文递了上来。
只见上面写着:
GF长官4月18日视察巴莱尔,肖特兰和布因的日程安排如下:
6点,乘机从拉包尔动身;
9点45分到达巴莱尔,换潜艇前往肖特兰岛,11点30分到达……
“天哪!”哈尔西不由叫了起来:“这是一份视察日程表!这个GF是谁?”
“是山本五十六,长官!”吉姆回答。
吉姆的话让哈尔西张大了嘴巴半天也合不拢,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是山本五十六,竟然是山本五十六……狗杂种,我逮到你了!”
也难怪哈尔西会高兴成这样。
要知道美国佬对山本五十六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因为正是山本五十六成功的组织了珍珠港事件,这一仗几乎将美太平洋舰队全部歼灭;也正是山本五十六组织了中途岛战役,让美军着实紧张了好一段时间;还是山本五十六亲自坐镇拉包尔,组织了日军在所罗门群岛上的种种行动。
虽然山本五十六在除了珍珠港之外的战役中都是败多胜少,就像有些日本军官对山本五十六的评价是:有他掺和的战役多半是要输。甚至山本五十六的有些计划还可以说是愚蠢至极,比如不久前的“伊号作战”计划。
但山本五十六对美军眼里,就既是一个疯狂的“赌徒”又是一个天才的指挥官。更重要的还是,山本五十六还十分熟悉美军,这给了美军指挥官很大的压力。所以一提起山本五十六的名字,所以美军将士都对他又恨又怕。
现在,山本五十六居然要亲自视察日军,而且所经过的路线距离瓜岛只有五百多公里,这可是一个干掉山本五十六的绝佳机会。
由于这件事非同小可,哈尔西觉得自己不能做主,于是立即向华盛顿方面发送了一份电报,请示美国方面应该怎么做。
但在此同时,好战而兴奋的哈尔西就开始制定截杀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了。
第一百零八章 孔雀
然而,这个重要的情报到美国政府那还差点被忽略掉。
这份电报很快就转到了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的办公桌上,诺克斯只是草草的扫了一眼,看是一份日程表,并没有太在意,顺手就放在了口袋里。
他会这么做并不奇怪,因为在这战争年代,秘密电报都像是雪片一样飞向各国指挥官的办公室,尤其是什么日程表,那常常只是某个地区的指挥官报告下出行情况,所以,诺克斯并没有对这份电报引起重视。
然后,诺克斯就匆匆赶往白宫,因为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在等着他共用晚餐。
在晚餐间的闲谈中,诺克斯随口提了下自己刚刚收到的那份秘密电报。
“因为日本人的电报无法破译,瓜岛那边的情报越来越少了。”诺克斯说:“不过今天倒是来了一封电报!”
“什么电报?”罗斯福多嘴问了声。
“只是一份行程表!”诺克斯耸了耸肩,回答:“没什么重要之处!”
说着顺手就将这份电报从口袋里掏出来递给了罗斯福。
罗斯福拿起了电报,仔细读完之后眼睛马上发出了光。
“诺克斯!”罗斯福震惊的问着诺克斯:“你确定这份电报没什么重要?”
“难道……”诺克斯的表情有些茫然。
“天哪!”罗斯福说道:“这是一份山本五十六的行程表!”
“扑”的一声,诺克斯被罗斯福的话给呛到了,把刚塞进嘴里食物全都吐了出来。
罗斯福半刻也没有停留,当即就给哈尔西发了一封电报询问,他在确认这件事后就下达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干掉山本!”
罗斯福还给这次行动取了一个颇有深意的名字:“复仇”。
至于是复什么仇,那就不用说了,指的就是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所造成的损失。
“张……”接着哈尔西又找到了张弛:“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觉得怎么样?”
“什么?”张弛有点不明白。
哈尔西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提醒道:“截杀山本五十六的任务!”
“可是……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呢?”张弛指着地图说:“行程上最近的巴莱尔岛,距离我们也有520公里,而我们的野猫战机的作战半径只有四百多公里!”
说野猫战机的作战半径有四百多公里其实已经是往多里说了,野猫战机的最远航程是1239公里,因为要飞到目的地还要返回,于是理论上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只有六百公里。
但是,这其中还得考虑战机携带武器装备的重量,还得预留战机与敌发生空战时的油料消耗,途中还有可能遭到敌机拦截等,这样算下来,“野猫”根本就无法胜任这次任务,除非美军还有航母可以用。
“我们当然不会派野猫去!”哈尔西回答:“我们从美国调来了十八架P38,它们傍晚就会赶到瓜岛,飞行员也全都是美国最优秀的!”
“哦!”闻言张弛不由点了点头。
P38“闪电”式战斗机是美军的一种先进的战斗机,它每小时飞行速度732公里,最大载荷航程达到3600公里,拥有高速度、重装甲、火力强大等优点。日本飞行员对P-38又恨又惧,称之为“双身恶魔”,也是太平洋战争初期唯一能够与日本零式战斗机抗衡的战斗机。
只不过由于这款战机是重型战斗机造价高昂,而且发动机还有致命的缺陷……P38是款双发战斗机,原本双发战斗机在一个发动机故障或是被击中后通常能凭着另一个发动机返回,但P38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顺利返回的慨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十。这主要是因为其一个发动机受损后,会令整架飞机的冷却子系统出故障进而引起全机过热,所以P38失火后往往会很快就爆炸,飞行员甚至连跳伞的时间都没有。
出于对飞行员生命的重视,这个重大的缺陷甚至引起了第八战术空军司令杜利特将军的忧虑并考虑收回战场上的P-38。
因此P38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使用并不频繁,如今为了拿下山本五十六,哈尔西却是毫不犹豫的拉上了一个P38部队。
张弛不知道的是,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里,山本五十六折地位是仅次于裕仁天皇和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的第三大巨头,山本五十六的存在不但的对日本海军,甚至对所有日本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干掉他,日本就等于失去了主心骨。
所以,不只是哈尔西,任何一个美国人都会尽一切努力抓住这个机会。
“是!将军!”张弛回答:“我接受这个任务,但不敢保证能否成功完成任务!”
“不,你一定得完成!”哈尔西回答。
“是!”张弛有些无奈的回答。
傍晚,果然就有十八架p38降落到瓜岛机场上,这个美军飞行中队是由一名叫米歇尔的王牌飞行员指挥,据说他在战斗中击落日军的飞机达到38架之多……其中将近有一半都是零式战斗机,这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有“零战无敌”这种说法时是十分难得的。
当然,米歇尔也被日军击落过两次,一次成功跳伞,另一次迫降之后被救起。
这也是美军飞行员往往比日军飞行员出色的主要原因:美军飞行员有更多的机会,他们的战机被击毁或是迫降并不代表死亡,而日军飞行员绝大多数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的飞机上大多都没有降落伞,当然就没有跳伞之说,至于迫降,一直以来上级对他们的要求都如果战机负伤,就该驾驶着战机冲向敌人。
张弛从哈尔西那了解到,除了米歇尔之外,这支P38中队的其它飞行员也同样个个都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很明显,这次行动出动的战机虽然不多,只有十八架,但美军却是付出血本挑了飞行员中的精英了。
接着,哈尔西就拍了拍张弛的肩膀,幽默地说道:“‘孔誉’(指山本五十六),会飞过来的,你所要做的就是狠狠地抽死它!”
第一百零九章 调虎离山
张弛给米歇尔P38中队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睡觉,休息!然后就带着队员到瓜岛附近转一转,随便他们是在天上还是地上!”
哈尔西对此还感到有些不解:“我们还有两天的时间,你不打算让他们做一些模拟演习?”
“如果他们像你说的那么优季,还需要演习吗?”张弛回答:“我想,他们需要的只是熟悉下瓜岛海域、空域的环境,或是各个飞行员之间彼此互相了解和交流,而我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环境或许更好!”
这也是张弛并没有告诉米歇尔中队行动目标的原因,当然,没有告诉他们行动的内容也有一部份是出于保密考虑。
“你是对的!”哈尔西点了点头。
由于P38超远的航程……满载情况下有3600公里,这都超过了日本零战的航程,所以张弛可以选择的截杀山本五十六的地点很多,甚至拉包尔都在其中。
但张弛还是把目标选择在了巴莱尔岛,而且就是在山本五十六从拉包尔动身前往巴莱尔岛的空中。
“为什么是巴莱尔岛?”哈尔西皱着眉头问:“而且还是在启程的第一段路的飞行途中?要知道,这路日本人很有可能警备森严,他们的飞行员也早有准备!”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才选择这段路!”张弛回答。
“说说原因。”哈尔西满脸不解。
旦凡作战,就只会选择敌人戒备不严的时候出击,从这一点来说,更应该选择山本五十六乘机从巴莱尔前往布因,或是从布因返回拉包尔的时候……因为在这时山本五十六已经即将或是已经结束视察了,他们的防备也会相应放松。
然而张弛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在可能是敌人防备最严的时候出击。
哈尔西接着又补充了一句:“要知道我们可能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截杀不成功,山本就会知道他的出行计划已经被我们获知,于是他就会取消整个视察行程。”
“当然!”张弛点了点头:“我之所以这么选择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巴莱尔岛距离瓜岛最近,520公里,以P38每小时667公里的速度,大约要飞行一小时……行程越短,就越不容易被敌人发现,同时也能保证飞行员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战斗中去。”
“嗯!”哈尔西点了点头:“但这不能成为此次攻击的理由,山本五十六至少还有一次从巴莱尔岛起飞。”
“其次,是我们需要知道山本五十六战机的位置。”张弛继续说:“否则,如果要让十八架P38在敌人的空域上搜索的话,很快就会被日本人的战斗机发现并拦截!”
哈尔西闻言不由点了点头。
这一点是很明显的,P38必须准确而快速的拦截到山本五十六的机群,而这对于在空中高速飞行的战斗机来说并不容易。
“所以,我们需要雷达!”张弛说:“而我们最先进的雷达,据我所知其最远的探测距离只有147公里,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有军舰偷偷潜入距目标147公里的位置,能做到这一点的就只有巴莱尔岛!”
哈尔西再次点了点头。
巴莱尔岛距离瓜岛520公里,而野猫战机的作战半径大约有400公里,这也就意味着,驱逐舰在进入巴莱尔岛147公里范围时有可能得到野猫战机的空中掩护。
“最重要的一点。”张弛继续说道:“正如将军之前所说,这一段路可能是日本人警惕性最高的时候,但同时也可能是他们警惕性最低的时候!”
“我不明白!”哈尔西不解的问:“怎么可能是警惕性最高同时又是警惕性最低的时候?”
“零式战机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时三百多公里。”张弛说:“这意味着他们从拉包尔飞往巴莱尔岛需要两个多小时,正如将军说的那样,他们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然后眼看就要到达巴莱尔了,而且巴莱尔岛还有日本的海军和航空兵,这时……”
“哦!”闻言哈尔西不由恍然大悟:“是的,这时他们就会放松下来,觉得自己的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又或者以为此次航行终于圆满完成了。”
“尤其是他们在这时还会因为就要降落而减速!”张弛补充道。
“对!”哈尔西赞同道:“而我们就在这时迅速切入对其展开攻击,以P38的速度,日本人没有任何战机能够拦得住它!”
张弛点了点头,这正是张弛所想的。
所以,这次行动与其说是一次战斗,还不如说是一次心理战。
“还有一个问题!”想了想哈尔西就有些忧虑地说道:“我们并不知道日本人为山本五十六护航的战机有多少,他们在电报里没有说明。如果他们的战机足够多的话,我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到并摧毁山本五十六的座机!”
哈尔西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这并不是说P38打不过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实际上……P38是重型战斗机,其各方面性能都远超日军零式战斗机,再加上驾驶P38的美军飞行员又个个都是王牌飞行员,而日军却因为飞行员在战斗中大量伤亡素质有所下降,所以可以预见的是p38会在这次空战中胜出。
但问题就是:山本五十六的座机不可能会在外头写上“我是山本座机”几个大字,怎样才能在众多战机中找到并将其摧毁,尤其还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其摧毁,这就是个难题。
张弛不答反问道:“如果日本人放松警惕后,突然发现有美军战机出现……他们会怎么样?”
“会受到惊吓,马上迎战!”哈尔西回答。
“嗯!”张弛继续说道:“而美军飞行员的作战特点,就是往往一次攻击之后就马上撤出战斗,不与日军零战做过多的纠缠,这时受惊吓的日军战机……就会担心这些战机再次返回发起进攻而紧追不舍。”
“然后呢?”哈尔西问。
“然后……我们的第二批战机就出现在山本五十六的座机面前了!”张弛说:“这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调虎离山’!”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