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束手无策
作者:半渡|发布时间:2024-06-28 23:44:40|字数:6326
桂林的冬天,干冷,一阵风吹过城墙,刺骨。
从城下胡同的甜水井到城墙上,青壮们排成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头尾,他们肩挑手提,小步快跑,把满当当的水桶顺着马道运上城头,城墙上,女墙后,垒砌着一排简陋而实用的灶台,下面柴火烧得通红,上面一口口大铁锅蒸汽腾腾,水花翻滚,看到哪里有西军士兵攻上来了,隆武军的士兵就会铁锅,把开水倒进巨大的竹制水槽,顺着城头倒下去。
桂林围城战已经打了两个月,还看不到任何结束的迹象,城里的物资渐渐匮乏,滚烫的火油虽然令西军闻风丧胆,但是仓库里的存量已经不多,西军攻城不太急迫的时候都用开水代替。
随着盔甲锁叶碰撞发出的哗啦啦响声,一队披甲劲卒登上城头,队伍前面一面黄色龙旗,身穿戎装的隆武帝来到女墙前,手扶垛口向城下看去,脸上略带病容。
这几个月,隆武帝心力交瘁。
见到皇帝亲临前线,城头上的士卒青壮纷纷山呼万岁,一个个面露喜色,士气振奋,隆武帝向周围摆摆手,面带和蔼从容的微笑,转过脸再看向城下西军营寨时,神色却变得异常凝重。
西军营寨连绵不断,配上几道壕沟、垒墙组成的防线,包围圈的纵深长度超过五里,在冬天的薄雾中透出一股肃杀之意。城南方向,清晰可闻的战鼓厮杀声不断传来,西军今天选择那里作为主攻方向,西门这边相对平静一些,文武大臣才同意隆武帝上城头视察,虽然暂时没有战斗,城上城下各种激战后的痕迹却清晰可见,还未湮没的血迹,城墙上破损的墙砖,田野里密集的箭杆,都充分说明前天最危险的时候战斗是多么激烈。
西军太能打了!
隆武帝投入血本编练新军,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都是最好的,练兵的法子也是从楚军那里照搬过来的,稍有小成的时候多次请专业军事人士看过,这支新军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一般的大明官军,谁知真刀真枪的对上西军之后,还是明显的差了一截。
围城两个月,西军多次攻上城头,还有两次在城墙上凿开了一个大豁口,要不是城内预备队足够,说不定桂林已经被攻破……桂林的城墙还算坚固,但终归比不上武昌、杭州那样的坚城,城墙上的防御设施相对较为简陋,只要西军瞄准一点发起猛攻,十次有七次能攻上城头,只是因为后续部队跟不上来,才一次次又被隆武军赶下去。
只凭几锅开水,就想挡住连续不断的进攻,未免把当年纵横天下的大西军看得太简单了些。如果继续这样耗下去,万一哪里防护不周,或者反应稍慢,立刻就是城破兵败的结局。对于这里面的危险,朝廷里有很多有识之士看得很清楚,一面顶住西军的连续猛攻,一面积攒力量出城发起反击,试图夺回几个关键的外围据点,在西军的包围圈上打开一个口子,改善桂林城防的形势,但在野战中隆武军明显更逊一筹,接连几次被西军击败,反而损兵折将,现在拼尽全力也只能勉强维持城池不失,再没有能力发起反击,桂林解围也就无从谈起。
隆武军没上过战场,哪怕练到极致,也比不上久经沙场的西军。
要想为桂林解围,只能寄希望于外援。
但是外援迟迟不到。
两广、江西和贵州的可用之兵,早就调到广西来了,要么折损在柳州之战中,要么守在桂林城里,随着西军对桂林发起进攻,隆武朝廷不惜从福建的东征前线抽调部队回援,但是大军长途奔波三千里而回,早就成了强弩之末,刘文秀只分出三五千西军人马,就在桂林以东挡住了福建来的勤王军,勤王军连败三阵,不得已退后一百五十里,才避免了被彻底击溃的危险。
三十里为一舍,一百五十里算“五舍”了,比退避三舍还多两舍。
楚军谭啸、周国栋所部驻扎在湘西南湘桂交界地带,距离桂林不到二百里,却一直按兵不动,隆武朝廷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舍近求远,紧急调四川官军回援桂林。四川总督揭重熙倒是个忠心耿耿的忠臣,立刻筹集粮饷,派郝摇旗、刘芳亮所部回广西勤王救驾,这两支部队虽然都是半独立的军阀,但是揭重熙本来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性质的四川总督,手下没有多少嫡系部队,能把郝摇旗和刘芳亮派来广西,已经是他的最大诚意,费了不少真金白银和人情脸面。
病急乱投医,隆武朝廷岌岌可危,也不在乎郝摇旗和刘芳亮的出身,只要能把西军赶走就行,隆武帝亲派使者赶往郝刘军中,许以丰厚赏赐,勉励二将奋勇建功,郝刘二将俱都慷慨应命,郝摇旗更是刀划掌心,歃血明誓,原为隆武朝廷赴汤蹈火,必将与刘文秀决一死战云云……郝刘二将麾下有三万多人马,都是出自大顺军的精锐,足可与西军匹敌,隆武帝接到回报后,对郝刘二将充满了期望,决心继续坚守桂林,但是坐等郝摇旗不来,右等刘芳亮不到,城外的刘文秀攻势不减,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干扰,终于斥候送来消息,郝刘二将走到贵州的时候,被孙可望派出的兵马拦截,郝刘二将打了败仗,面对大名鼎鼎的孙可望不敢直掠其锋,带着部队向东避走,进入了湖广境内。
这是要绕路来桂林吗?
好吧,再坚持一段时间,再等等。
这段时间里,刘文秀一边继续攻城,对隆武军不断保持压力,一边开始在城墙外堆砌修建土城,堆土城虽然是个笨办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非常有效。紧挨着城墙的土城一旦堆好,一旦高过桂林城墙,西军就可以如履平地般跳上城头,再也无法阻挡。
眼看土城一点点的升高,隆武帝束手无策。
第二二零章 援兵
这个时代没有钢筋水泥,没有工程机械,搭建土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单用沙包土石堆垒,每高一层所需的土方就会以几何基数增长,城墙上的敌人又不断用火炮石砲进行骚扰,费尽力气搭起一座土城只能攻破一道外墙的话,还不如用别的方式进攻,所以用土城攻打桂林这样的城池已经是极限,遇到武昌、襄阳这样的坚城就没多大用,遇到南京、北京这样的天下雄城更不用考虑。
总而言之,垒土城进攻是个笨办法,小城池不用这么费劲,大城池没有用。
但是桂林不大不小,偏偏威胁很大。
西军的土城在护城河外二十步处开始垒砌,正好卡在弓箭火铳的射程边缘,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位置较低,站在城墙上的隆武军不断射击,给西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是随着土城一天天升高,早晚有一天会超过城墙,到时候攻守之势发生逆转,就轮到隆武军只能挨打无法还手,如果西军再把大炮拖上土城,就会形成强大的火力掩护,攻上城头再没有任何阻力。
桂林偏处西南,少经战乱,城池修筑的不算太坚固,没有南京、武昌那种复合式的城墙,一旦城头失守,整个防线就会崩溃。这座土城的威胁实在太大,西军今天虽然把主动方向放在南城,隆武帝却专门跑到南城来了,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土城的进度。
进度不慢!
束手无策!
毫无疑问,土城筑成之日,就是桂林城破之时,隆武军虽然用尽各种方法骚扰西军,延误筑城速度,但是大致估算一下,最多还有二十天土城就会高过城墙。
桂林城中,民心军心已然不稳。
刚刚和西军开战的时候,隆武朝廷上下慷慨激昂,以为西军只是张献忠留下的一支残部,这两年远遁云南,在蛮荒之地艰难求生,兵疲师老,定然不是隆武军的对手。不料柳州一战西军大获全胜,攻到桂林城下后,朝廷文武更是亲眼见到他们的赫赫兵威,和隆武军两下一对比,才知道人家是恶狼,自家是土狗,桂林多半是守不住了。
既然守不住,当然要另寻出路,有些大臣提出和西军议和,立刻被众人的口水淹没……开玩笑,西军可不是给点甜头就会收兵的番邦外虏,而是打着永王朱慈焕的旗号来争抢大明统继的,隆武朝廷有一个算一个,从隆武帝到普通的文官武将,都和永王政权是你死我活的仇敌,绝没有谈和的可能,除非让隆武帝退位归藩,让大家也都放弃已有的高官厚禄,才有一线希望和西军签订城下之盟。
守不住,又无法谈和,剩下的唯一出路只有弃城而走,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逃跑。
和崇祯当年困守北京不同,隆武朝廷的文官武将大都赞成撤退,并没有死劝隆武帝死守桂林。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闯的大顺军已呈席卷天下之势,大明王朝眼看就将覆灭,崇祯朝廷的文武官员都做好了跳船的准备,准备投靠大顺新朝,顺应改朝换代的历史潮流,没人愿意陪着崇祯帝瞎折腾……隆武朝如今却有一定的实力,以大明正统自居,放弃桂林仍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文武百官投靠孙可望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当然不愿在桂林等死,搞什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南党、楚勋、东林党等等都主张立刻撤出桂林,西军攻势虽猛,但是他们从云南千里远征而来,没有水师配合,抓紧时间从东城漓江码头上船逃走,成功的把握最少有八分。东林党希望返回江南,楚勋希望隆武帝去杭州,南党希望他去广州,总之“天子守国门”是值得颂扬千古的壮烈之举,“天子守桂林”就没有必要,不值得。
真正不愿放弃桂林的,主要还是隆武帝本人,以及一部分坚定的帝党官员,从广西之战爆发以来,隆武帝舍上了血本和西军拼命,如果现在退出桂林,就等于前功尽弃,元气大伤,以后更无法控制各路军阀。
“坚持最后五分钟”,隆武帝虽然没听过这句话,抱的却是这么个打算,他还想坚持一下,不到最后关头不认输,看看是否会有奇迹发生。
城墙下,一队队的西军士兵往来穿梭,忙碌不停,骚扰进攻一直没停止,在堆砌土城的同时他们也在尽力破坏各种城防工事,填平护城河和壕沟,清出一大片平坦的空地,以便大型攻城器械可以顺利抵达城墙脚下……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统帅,刘文秀当然不会把胜利的希望都寄托在土城上,各种进攻手段互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隆武军不断浇下开水,扔下飞石,就是为了对付那些无穷无尽的“蚂蚁”。
隆武军的进攻很快引来西军的反击,除了用弓箭、火铳和城上对射,摆在营寨前面的一排大炮猛烈开火,炮弹不断击中城墙,砖石稀里哗啦的不停往下掉,城楼似乎随时都会坍塌,一大群西军士兵呐喊着冲向城墙,队伍中间掺杂着几辆云梯车,不疼不痒的骚扰性进攻变成了真正的进攻,战场上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
玩真的!
西军占据着战场上的主动权,随时可以投入后续部队,把佯攻变成真攻,隆武军始终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概是看到了隆武帝的龙旗,冲锋的西军士兵非常兴奋,嗷嗷叫着都朝龙旗直扑而来,活捉朱聿键的喊声响彻四野。
顺着城墙上的马道,几个文官武将急匆匆地奔了过来,为首的正是兵部尚书程问。
“陛下,这里太过危险,还请暂避!”程问仍是文官打扮,并未披甲,只是袍襟撩起别在腰间,几丝花白的头发从束发巾里探出来,神色颇见憔悴。
“朕不用避,也无处可避!桂林危在旦夕,朕又能避到哪里去?!唉,我虽然不能如太祖一般亲手杀敌,但也不至于临阵而逃……”隆武帝一般不会冒险亲临最前线,但是今天正好赶上了,见到危险就仓皇避走对士气影响太大,说什么都要撑过这一战。
“陛下威武,但……”程问向城下看了看,西军已经冲到城墙前,十几个身强体壮的大汉一起搅动转盘,把站满士兵的云梯缓缓升起,隆武军不断扔下飞石,打得西军士兵噼里啪啦往下掉,但那云梯打造的非常结实,仍在继续上升,眼看就要搭上垛口。
不行,一定要把隆武帝劝走:“……但陛下身系大明江山,本不该轻易犯险,城中眼下并不安定,还要陛下主持大局,不要纠缠于战阵厮杀。”
“这个……”隆武帝有些犹豫了。
城中有主战的,有主逃的,或许还有人藏着其他心思,在生死关头大家意见相左,矛盾就很容易激化,主张逃离桂林的文武官员占大多数,其中有些人最近很不安生,经常在暗中串联密议,为了以防万一,隆武帝已经在城中实行戒严,没有他的钦命谁都不许调动一兵一卒。
虽然如此,他还是很不放心,那些主张逃走的文臣武将都被西军吓破了胆子,觉得桂林肯定守不住,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情急之下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冲动的事情,况且隆武帝有一种感觉,得知永王朱慈焕是崇祯的亲儿子后,朝廷里有一部分官员的立场已经不太坚定,比如最重封建伦常的陈子壮,比如广西派官员的代表翟式耜,哪怕最坚定的帝党官员,提起孙可望固然会骂上一句乱臣贼子,提起朱慈焕的时候却都尊称永王陛下。
天地君亲师,君大过父母,仅次于天地,崇祯皇子既然现世,普通军民和一些官员很难把他当成敌人,如果桂林到了最后关头,说不定有人会临阵倒戈。
哗啦一声,高高翘起的云梯猛然砸在垛口上,云梯上的西军士兵跳上城墙,和早有准备的隆武军杀在一起,西军士兵虽然骁勇善战,但是上城的人数太少,接连被砍倒刺倒,乱刃分尸,鲜血喷溅处,剩下的几个西军士兵如野兽般嘶吼连连,死死守住垛口处的云梯,掩护后面的同伴继续往上冲……紧接着,又是砰砰几声大响,其他几架云梯也搭上了城头,更多的西军士兵冲了上来,隆武军的优势渐渐缩小。
龙旗稍退,甲士向前,负责保护隆武帝的御林军没有轻易出战,只是排成一道厚实的防线,挡在隆武帝的前面,但是他们同时也挡住了友军的来往通道,隆武军的后续部队补充不利,被西军不断冲上城墙。
该走了!
“程卿,谭啸、周国栋二将现在何处?”隆武帝帝王气概,临走仍然保持着镇定自若的风度,向程问淡淡询问,楚军的按兵不动是相对的,并不是真的一动不动,时不时也做个穿插调度,小打小闹的打两仗,只是不和西军决战罢了,桂林的形势如此危急,隆武帝不指望楚军来解围,只要能更积极些,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就好。
“谭啸在全州一带,周国栋在灵渠,前锋兵马已经逼近灵川,正与西军激战。”程问是兵部尚书,对各部动向了如指掌。灵渠就是湘桂运河,汪克凡投入了不少本钱,随着西军逼近桂林,楚军也向前屯兵灵渠,绝不容他人染指。
“到临川了啊?好,好……”隆武帝点点头,心中稍感宽慰,临川县是桂林的北大门,不过60余里的距离,楚军进兵到这里,西军决不能坐视不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楚军只有一支前锋部队抵达灵川,如果谭啸和周国栋的主力都来了,刘文秀最少要调走一半兵力迎战,桂林就能大大的松口气。
把这个意思和程问一说,程问却早有对答之词。
“陛下有所不知,谭啸、周国栋二将虽然善战,兵马却比西军少,若是贸然急进万一受挫,再无精兵敢来为桂林解围,唯有等待郝摇旗、刘芳亮二将进入广西,广东、江西兵马也从漓江以东赶到,几家一起合力,定能将刘文秀逐走……”
……
灵川城下,楚军和西军列阵而对,大战一触即发。
和隆武帝掌握的情报不同,周国栋只在灵渠一带留下少量守军,自己却带着主力亲自来打灵川。
“灵川一定要拿下,否则咱们到不了桂林,万一陛下出了意外,再没法向军门交待。”周国栋用马鞭一指对面的西军军阵,目光锋利如电:“西军当年风头不逊于闯军,军门对刘文秀异常推许,说他在西军中是仅次于李定国的大将,今日一见他的兵马,果然名不虚传,这一仗胜败难料,可不要坠了咱们楚军的威风!”
周国栋虽然年轻,这几年却一直带兵打仗,激将法用的炉火纯青,不动声色间就把几个部将撩拨的斗志昂扬。
众将纷纷请战,随着周国栋一声令下,战鼓骤然敲响,数千楚军排成整齐的队形缓缓向前压去,火枪兵居中,长枪兵和刀盾兵掩护左右侧翼,游骑兵在四周游弋,各个兵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上来就是决战的架势。
西军攻占灵川县后,在这里留有四千多精锐,监视湖广方面的楚军动向,楚军进占灵渠,逼近灵川,西军守将没有选择消极防守,而是率军出城迎战……早就听说楚军有攻城秘技,灵川只是一座县城,守在城中也未必能挡住楚军的进攻,还不如拉出来进行一场痛快的野战,凭西军的实力打败敢来进犯的楚军。
更重要的是,守在城中过于被动,就算保住城池不丢,也无法解除楚军的威胁,如果谭啸和周国栋的主力全都赶到,反而会承受成倍的压力,不如趁着周国栋孤军深入,把他们彻底击溃,谭啸也就不足为患。
解除楚军的威胁后,桂林自然唾手可得。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