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倒霉催的
作者:任鸟飞|发布时间:2024-06-28 23:25:52|字数:7763
……
大定十三年春。
虽然皇储的选举还没有结束,但根据已经投出来的选票看,下一届的皇储已经非李济莫属了。
吸取了去年选举失败的经验教训,今年李济每到一个郡,也跟上届的李修一样都会在选举之前四处看看,然后在选举之时,在演讲之际,会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出有建设性的设想。
另外,李济还挖掘到了一个贤才——留正。
这留正,是大定十一年的进士,他清正廉明,直言敢谏,且很有治国之才。
史上,这留正也不是一般人,他主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累官签书枢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少师观文殿大学士等职,先后受封申国公、卫国公、魏国公,死后赠太师,谥忠宣,绍熙初,拜左丞相,在他主政期间,谨法度,惜名器,举贤才,而且在宫廷斗争波谲云诡之中能宽容大度,一心为公毫发不干以私,宋孝宗称其“纯诚可托”,“真宰相也”,他是为南宋前期一位难得的贤相。
有留正为李济谋划,加上李济原来在皇族中攒下的人脉,李济今年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一直一家独大。
李弼、李诩、李破敌没能斗得过李济,让李衍暗暗一叹!
可规矩就是规矩,既然李济能力压所有人赢得大选,那李衍就必须让李济当皇储,然后悉心培养了。
李衍只希望李济真是因为没有机会证明他自己而没有表现出来他的能力。
其实——
李衍很快就想通了。
李济是凭他自己的本事赢了选举的,这足以说明李济至少是一个政治高手,这样的人,只要不乱来,总不会把自己的江山弄丢了。
而且,李济在当上皇帝之前,还有五年储君考验他的能力。
退一步说,李济就是过了五年储君的考验,后面还有五年一届的限制,他如果干不好这个皇帝,五年过后一定就会被换掉。
所以,尽管李济并不太合李衍的心意,李衍还是做好了扶植李济担任皇储的准备。
与此同时,在李衍的调教之下,李修已经能很好的处理政事了,已经可以继承自己的皇位了。
而且,李修走得不是李存那种事必亲力亲为的路子,而是跟李衍一样用人帮自己分担政事。
只不过——
李修跟李衍用一大堆女秘书帮自己不同。
李修用得是大臣和学士来帮他自己处理国事和政事。
在这一点上,李修的评价要比李衍高得多。
由此可见,在大中朝,女人怕是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李修当储君的第三年,李衍就开始大撒手,事事都交给李修去处理,连过问都不过问,而且,李衍又开始长时间不上朝了。
也就是说,从这时起,李修就已经开始接管大中的大权了。
而李衍呐,不顾自己已经六十一岁的高龄,依旧在为皇族增加人口。
但是——
到了六十岁之后,李衍也已经有所收敛了,不再向以前那样每年都要往自己的宫里招上千名各地的美女,而是每年只收几百个,并且这个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倒不是说,李衍的身体不行了——虽说已经年过六十,可李衍的身体依旧那么好,看起来依旧像二十多岁的样子。
而是李衍后宫的女人实在太多了,好多女人到了出宫的年纪都还是初女,甚至有些女人临死之前都念着李衍的名字,希望李衍能看她一眼。
所以,李衍决定了,以后少招,甚至不再招女人入宫了,将精力更多的放在那些陪了自己多年的女人身上,少辜负点女人。
凡是这种时候,时间都过得特别快。
很快,就到了大定十四年夏天。
这届皇储的选举终于要进入尾声了。
事实上,在去年秋天的时候,李济就已经稳赢了。
之所以选举仍在继续,那是因为李衍指定的选举法规定,必须要将所有郡和藩属国都走完,才能结束选举。
不过——
最后这几十站,其实就是走个形式罢了。
几乎所有人都在等新的皇储李济回来,然后就是李衍让位,由李修接任皇帝,同时由李济担任皇储。
可就在所有人翘首以盼之际,突然传回来了一个噩耗——李济死了,被花剌子模人杀死了。
接到这个的电服,就连李衍都蒙了,紧接着不禁大骂此次担任护卫的韩彦质(韩世忠的第三子)和牛通(牛皋之子),他们可是带着三万精锐陪同李济等人去参加竞选的,怎么可能会让李济被花剌子模人给杀了呢?
很快,李衍就通过电报知道了具体经过。
原来——
当初,花剌子模的沙阿即思,在都城被攻破的前夕,率领愿意跟他走的人出逃,然后一路向西逃到了小亚西亚。
可是他们刚到小亚西亚不久,就赶上了十字军东西。
元气大伤的阿即思他们,自然是打不过十字军的。
无奈之下,阿即思又率领他的人逃到了花剌子模的北边,与钦察人搅和到了一起。
用通婚等方式,阿即思他们借着钦察人的力量又慢慢壮大了起来。
不久之后,阿即思死了,他的沙位被他的儿子继承了。
他的儿子始终记恨着大中的灭国之恨,因此,时不时的就派人去对大中的商队进行抢劫,壮大他们自己。
这次,花剌子模人就是在抢劫一个商队的时候,被选举团给撞上了。
本来,这事跟选举团没甚么关系。
可李济觉得,花剌子模人劫掠大中的商队,是在挑衅大中,必须立即还击。
因此,李济找到韩彦质和牛通,让他们出击剿灭花匪。
牛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热血青年,当即就同意了。
见牛通同意了,李济就要亲自率领牛通和一万精锐出击。
韩彦质不同意李济亲自出战,李弼等人也劝李济不要去,李弼甚至表示愿意代李济出战。
可李济豪迈道:“小小花剌子模数千人马,我都不敢率兵与之一战,将来怎么统领咱们大中?”
李济的皇储之位已经定了,在无形当中其身份就要超过其他人一大截。
这种情况下,李济坚持,谁还能拦得住?
结果,李济和牛通就率领一万精锐出击了。
牛通热血归热血,打仗的能力却不是盖的,否则,他也不可能被派来保护李济他们。
因此,这一战,打得很顺利,花剌子模人被李济和牛通他们打得大溃而逃。
可也不知怎么就这么寸,一支流箭不偏不斜的正好就射在了冲得太靠前的李济的脸上。
还没等牛通将李济带到最近的城县医治,李济就没了气息……
……
第九百零一章 天道酬勤
……
李济倒霉催的被流箭给射死了,给大中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困扰——皇储没了。
因为交通和通讯还不是那么便利,最主要的是因为大中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搞一次皇储选举,快一点也得三四年时间,像第一次皇储选举,更是历时了整整五年时间。
而现在,李衍已经六十一快六十二岁了,关键是李衍是真当够这个皇帝了。
而且,李修也已经快四十了,正是当皇帝的最佳年龄。
因此,总不能再等个三五年等下一届的皇储选出来李衍才让位吧?
于是乎,李衍更改了皇储选举法,不,准确说应该补充了皇储选举法:
在皇储选拔出来了以后,包括皇储在即位以前,皇储一旦出现甚么意外,其皇储之位就由其同届选票第二多的皇储候选人继承,皇储和选票第二多的皇储候选人如果都出现了意外,皇储之位就由其同届选票第三多的皇储候选人继承,依次类推。
说明:如果查明皇储和皇储候选人是非自然死亡,也就是被人害了,必须查明死亡原因,如果其死与后位皇储候选人有关,依法严惩,剥夺其继承资格。
根据李衍新补充的皇储选举法,李济的皇储之位就应该由此次选票第二多的皇储候选人继承。
那谁是此次皇储选举选票第二多的皇储候选人?
这个人是……李诩。
有人可能不解,李诩怎么会是选票第二多的?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事实上,在最开始阶段,选票第二多的皇储候选人并不是李诩,而是李貌,李诩在开始阶段,连前五都没排上,李简、李顼、李典、李破敌的选票都比李诩要多,李诩的选票只是稍稍比李慈和李弼多一点,排在第七位。
这种顺序,一直保持到李济已经稳胜之前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到了李济稳胜之后,李貌一见大局已定,便灰心了,后面的选举,他也就走走形式,将所有精力全都放在了游山玩水上,一路之上做出了诗词歌赋上百首。
跟李貌情况差不多的还有李简。
不过,李简在游山玩水的同时,还不忘他的教育大业,比李貌要强上一些。
而李顼、李典、李破敌也各有各的事要忙,要知道,他们可全都是一个行业的领袖,本来就有不少事情要做,他们绝对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选举的,现在他们既然已经落选了,自然要继续忙自己的事,说实话,要不是皇储选举法强行规定,一旦参选,就必须走完所有郡和藩属国,他们早就回到自己的那一块去了。
其实,不仅李貌、李简、李顼、李典、李破敌,就连李慈和李弼,甚至就连李济,在结果已定之后,都不再用心去参加选举了——最后这段选途,他们全都在忙自己的事。
像李济,已经开始走访各处体察民情了,为将来施政做准备。
像李慈和李弼,已经开始遥控他们小国发展了。
只有李诩,仍在兢兢业业的参加选举,而且态度极为端正,第到一地,不论是郡城,还是藩属国,他都一定先去用心走访,然后根据当地的情况亲自撰写演讲稿。
在别人全都糊弄、只有李诩认真对待的情况下,很多原本不看好李诩的地区,也将他们的选票投给了李诩,有些干脆就是赌气似的将他们的选票丢给李诩。
结果,李诩在后半个选途,不,准确说是后小半个选途,大爆发,名次爆升,最后将排在第二位的李貌都挤到了第三去,成为选票第二多的皇储候选人。
当时,对于李诩的做法,所有人都不解,李貌更是跟李简说:“九十七就是一个榆木脑袋,结果都已经定了,他还忙活个甚么劲,难怪他能在漠北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待上十几年。”
不得不说,李济一死,李衍补充了选举法,让李诩捡了个皇储,让李貌一下子成了笑话。
可不论是谁,在说李诩运气好的同时,也得衷心说一句,这是李诩坚持不懈的结果和天道酬勤。
等李诩回到中京,李衍直接就颁布了皇储选举法补充条例,随后就宣布由李诩担任皇储,并由李诩暂任燕京府尹,另外,耶律余里衍被李衍升为贵妃。
李衍的这一系列旨意一出,很多原辽人、原金人、原蒙古人、原中南人、原中亚人、原欧洲人,开始欢呼雀跃——李诩成为皇储,打破了皇权被汉人笼罩的传说,李衍陛下果然说到做到,对所有子民都一视同仁,让有契丹人血统的李诩当皇储、当皇帝。
这也使得大中的凝聚力变得更强了,原辽人、原金人、原蒙古人、原中南人、原中亚人、原欧洲人终于开始相信宣传部一直宣传的:大中不只是汉人的大中,也是天下人的大中。
大定十四年底,李衍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第四子李修。
李修登基后,将年号改为永定,尊李衍为太上皇,尊刘慧娘和环儿为太后。
李修登基之后,以为李济报仇的名义派兵将在中西伯利亚高原以西的西西伯利亚山平原生活的花剌子模人和钦察人全部剿灭,并收服了黠戛斯,彻底占据了西西伯利亚山平原,然后派遣官员去治理那里,将那里彻底并入大中,使大中的国土面积又增加了不少。
无疑,这是李修登基以后,烧得一把火,以显示,现在大中是由他李修当家了。
对此,李衍很支持。
事实上,打西西伯利亚山平原的兵就是李衍派的。
彰显了自己的皇权以后,李修也就不再考虑动武一事了。
事实上,李修也没必要再动武了,因为大中已经天下无敌了、大中的地盘也已经多到快治理不过来了的地步,还有甚么好打的?
接下来,李修就按照李衍以前的规划继续治理大中。
李修当了五年皇帝以后,得到了大多数皇族成年男子的认可,又连任了一届。
在李修当皇帝的这十年里,最大的功绩就是,他将李衍没有完成的“大铁路”计划和“一带一路”计划完成了,加强了大中对这个世界的统治。
十年一到,李修选择遵照李衍制定的皇帝法退位,将皇位交给了他的九十七弟李诩。
而李诩的皇储之位则由在第三届皇储选举中高票当选的李破敌继承……
第九百零二章 大结局
……
李诩也当了两届皇帝,然后将皇位让给了李破敌。
而李破敌的皇储之位,则由李衍的一千五百五十三个儿子李旦继承。
这一年,李衍八十四。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
可李衍依旧极为硬朗,能吃能喝的,样子看起来也不过才三十出头,照样能将自己的混铁盘龙棍舞得虎虎生风,怎么看都不像过不去这道坎的样子。
不过——
尽管如此,李衍也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了。
虽然大中的皇室大多都埋葬在十三陵当中,可李衍却不准备埋在这里。
上一世,盗墓小说看得太多太多了的李衍,可不想自己的坟墓教人给盗了,至少也要像秦皇陵、乾陵那样别轻易的就被军阀或盗墓贼给盗了。
所以,李衍网罗天下奇人,不惜成本让人给自己找一处地方建皇陵——李衍对风水的考量倒还是次要,李衍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而且,李衍还学曹操搞了一个八十一疑冢让人给自己建了八十一处陵墓,并准备学蒙古人搞秘葬。
事实上,李衍还在位的时候,就已经让人给自己建皇陵了。
屈指数数,李衍的皇陵已经建了快二十年,其规模,其坚固程度,可想而知。
在这二十来年里,李衍的皇陵是边建边使用——李衍不仅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东皇大典(李衍让李清照编的大典),比如各国的传国玉玺,比如李衍妃嫔们的画像,李衍的那数万妃嫔,在去世了之后,全都被李衍派人秘密葬在李衍的皇陵之中,只等将来自己死后,与她们一同合葬。
现如今,李衍的皇陵里面充满了机关埋伏,将来一旦李衍葬进去,千斤闸落下,怕是科技发展到后世那种程度,不用动国家机器,也绝难打开,就是动用国家机器,那也绝对是一个极为浩大的工程,没个十年八年的,别想挖到李衍的主墓,而且,前提还是能准确找到李衍的皇陵。
总而言之,李衍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可这准备,李衍虽然早早就做好了,奈何李衍就是不死。
不仅不死,李衍还活得越来越好。
没办法,李衍开始作妖,带着自己的一众妃嫔各种折腾:
像改良传统服装——李衍将以前传统的服装改成后世的衣服,并不断推出新款,而且,李衍还经常搞服装秀,并且命令画师画下来留念;
像为了方便自己,李衍搞一些“发明”——比如机械钟表,比如眼镜,比如卫生巾,等等……
李衍如今的身份,就跟先知差不多,随便弄出点甚么,都能搞出一场大地震。
像李衍自娱自乐搞出来的时装秀的废稿,不经意间流出承德宫,立即就掀起了一场服装革命。
像李衍搞得那些本来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小发明”,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
等等……
这些也就罢了,李衍还总发表一些“危言耸听”的学术性文篇。
像,进化论——李衍竟然说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成的,这要换成别人说,非得被群起而攻之不可。
像,李衍说地其实是圆的,人类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由地和水组成的球上,而这个球只是无数个球之一,并且是比较小的一个,而且李衍还说,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着太阳转。
等等……
李衍这一翻折腾,让现在执政的李破敌,真是疲于应对。
要知道,凡是掌控国家大权的人,最怕的就是不稳定。
而李衍每搞出点事情,都会让国家有所变化。
再加上,现在又处于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这些变化很容易被无限放大,搞得李破敌不得不到处灭火。
可即便是这样,李破敌仍不敢坏李衍的兴致。
一来,李衍搞出来的这些事,大多都在促进这个社会发展。
二来,李破敌也是打心底里尊敬李衍,不敢也不想坏了李衍的雅性。
鉴于李破敌表现得如此之好,李衍改变了以前的初衷(也就是不到自己死时绝不交出兵权),将兵权交给了李破敌。
也就是说,李破敌有了改变李衍法令的能力。
可李破敌并没有运用他这个能力,而是遵照李衍建立的继承法,在当了十年皇帝之后将他的皇位传给了他叔叔李旦,而李旦的皇储之位,则由李济之子李华荣继承。
不过——
虽然李破敌将皇位传给了李旦,但他却听从了李衍的意思,没有将兵权给李旦。
直等到李旦在皇位上表现出来了他的能力和他对李衍的敬意,李破敌才将兵权给了李旦。
(李破敌死后,李衍亲自给李破敌定了一个庙号“孝宗”。)
到了这时,李衍原来的设想,基本上全都已经实现——他的子孙已经进入大中的各个领域,并且成为各个领域的关键人员。
可也就在这时,工业革命彻底爆发了,国际XX主义的理论开始出现,无数人信奉它、吹捧它,甚至就连很多李衍的子孙也对它深信不已。
这种声音越来越大。
眼见着一场真正的革命就要爆发。
这时已经九十五岁高龄的李衍,突然将自己那些拥有新思想的子孙全都找来,对他们说:“既然你们觉得自己是对的,那就去证明你们自己吧。”——李衍给自己的这些子孙指了一条路:在西伯利亚以东穿过一个大海峡有一片新大陆,那里不比大中小多少,那里环境优美、土壤肥沃,可以尽情的实现你们的梦想。
很快,李衍的话就被证实——在大中海军的不断探索之前,新大陆被发现了。
李衍出面,让当时掌权的李衍的重孙子李有道,给自己这些有新思想的子孙组建军队,为他们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让他们去新大陆实现他们的新思想。
另外,在李衍的指导之下,凡是有新思想的人,不管愿不愿意,一概被李有道他们遣送到新大陆。
李衍以开闸放水的方式缓解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这是李衍能为自己的子孙做得最后的事了。
又过了四年。
李衍九十九岁。
这一年,李衍的身体依旧很硬朗,照样能吃喝玩乐。
可突然有一天,李衍福灵心至——他感觉自己的大限马上就要到了。
这时的李衍,已经没有了无牵挂了——李衍的妃嫔们几乎全都被李衍熬死了,包括李衍最后收的李凤娘等女,都没能熬过李衍,而李衍的子孙又都有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绝大多数都很幸福,当初跟李衍打天下,包括后来跟李衍一块治理天下的老兄弟们,绝大多数也已经死了,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让李衍非常陌生了。
所以,李衍并不畏惧死亡,相反还有些解脱。
随便给自己的子孙们留了一封信,李衍就在自己的绝对亲信的护送下,带着死乞白赖非得要跟自己走的一百多个妃嫔,离开了承德宫来到了自己已经准备了四十多年的皇陵。
李衍没让自己的亲信们跟自己上山,而是带着自己仍坚持不退缩的八十多个妃嫔提着自己的混铁盘龙棍上山去了。
来到了自己的皇陵,李衍后头看了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良久之后,李衍道:“我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
李衍又看了看自己的一众妃嫔,重点看了看其中几个年仅三十岁左右的,然后说道:“你们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我不会怪你们的。”
众女一齐摇头,异口同声道:“妾等愿随大帝长眠,无怨无悔!”
李衍听言,不再废话,大踏步的进入皇陵之中。
不久之后,一条黑龙突然从李衍皇陵所在的大山中冲了出来,然后直入云霄。
紧接着,李衍皇陵所在的大山轰然坍塌,李衍的皇陵彻底消失。
(全书终)
======================================================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