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难过的难民
作者:三戒大师|发布时间:2024-06-28 23:18:32|字数:9656
“另外,不能让秦老五闲下来,得给他找些事情做。”文彦博捻须沉吟道:“最好弄得他焦头烂额,没心思管别的。”
兴许是不用退回贿银,文彦韬的思维极是亢奋,挠一挠头顶稀疏的头发,咧嘴道:“有了,这小子身上还背着人命官司呢,原先他远在军营没法子。现在回来了,应该去秦守拙那里喝几次老人茶了吧?”
文彦博点点头,轻声嘱咐道:“不要逼得太紧,谨防狗急跳墙。”
文彦韬心中翻白眼道:‘靠,既要他焦头烂额、还不能狗急跳墙。外焦里嫩的,要求还真高。’
文彦博这会儿已经把问题想通透了,沉声道:“吩咐税务司去他的饭店、青楼、赌坊、米铺、车马行这些地方查账,要频繁点,不要怕麻烦。”
文彦韬呵呵笑道:“对那些蝇头小吏来说,这可是吃拿卡要的好机会,怎会怕麻烦呢?”
却见文彦博摇头道:“吃吃喝喝可以,但一不能抓人打人,二不能打砸抢,必须要三令五申。”说着端起茶盏抿口水道:“不能过度激怒秦雨田,只要把他烦的头昏脑胀即可。”
文彦韬只好苦笑应下。
把这事儿谈妥,文丞相才想起汇总下这些天的战果,轻声问道:“韦夲,这几日订出去几成同进士出身?又收获几何?”
文彦韬笑道:“大哥和铭礼那里还没算,我那里是十八个、折银八十万两。”对于文家来说。一甲三人,乃是各方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没有任何直接收益;二甲三十人也与权势挂钩,不是单单有钱便可以弄到地,大多涉及利益的交换和分配,真正收到的银钱也是了了。
是以文丞相才会在‘三甲’上下工夫,把历来留给庶族士子的‘残羹冷炙’变成了他文家的摇钱树。半公开的售卖‘同进士’身份。这让许多有钱没文化的富户大喜过望,竞相追逐。虽然年景不同,价格也略有不同,但每个同进士至少能卖出三万两去。
后来见供不应求到了有价无市地地步,文丞相便以广纳贤才的名义,将三甲由一百人增加到二百人,除去分给座下众多门生一般地名额,他还余着一百个。每次大比至少也有个三四百万两的进项。
若是把大比改成一年一次,那该多好啊!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文家人时常如此感叹道。
听到文彦韬的报告,文彦博微微颔首道:“做得不错,我这边是二十二个,约摸一百万两的银子。”
文彦韬笑着打开文铭礼呈上的清单,脸上顿时变了颜色:“五十二个?怎么这么多?”
文彦博心中也咯噔一声,一边失声道:“不能吧!昨天问他还说没几个呢……”一边探过身子。接过文彦韬手中的单子,赏花似地仔细端详片刻,这才颓然搁下道:“这孩子傻缺傻缺的……”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那倾尽所有买了个同进士县令的倪巴倪大爷,兴高采烈的离了相府,盘腿坐上自家的驴车。亲自赶着往南边去了。
出了东城,倪大爷回头张望张望,并没发现什么异常,不由轻声嘀咕道:“太不重视俺了吧!”先放任驴车在外面游逛小半个时辰,大声浪笑着调戏了几个路过的老奶奶。
待到天黑时,便在道边一家面馆要了碗刀削面,连吃带喝了个痛快。这才赶着驴车离了大道进了小巷,在蜘蛛罗网般的街道内七扭八拐了好一阵,驶进了一家民居。
院里的伙计赶紧牵住车,倪大爷便从车上跳下来。把大门一关。小声吩咐道:“瞪起眼珠子来。”竟是一口正宗地中都官话。几个精干的活计沉声答应下来,便爬屋上墙。警惕的监视着四周。
倪巴则径直进了西头的伙房,将屋角的柴火垛一推,便露出一个缸口大小的地洞。紧紧腰上地包袱,便跳进了洞中,手脚利便的仿佛青年。
掏出火折子晃了晃,借着那菊豆般大小的光,倪巴从墙上取下油灯,点着了擎着往洞深处去了。走了一刻钟,脚下出现了盘旋的阶梯。不一会儿,便走到了尽头,灯光下,四周是环形的墙壁,仿佛置身于一口枯井之下。
把住洞中垂下的绳子,用力拽几下,便发出沉闷的‘碰碰’声。过一会顶上的盖子掀开,露出巴掌大小的一片夜空。倪巴这才将那绳子捆在腰上,又拽两下,上面便传来吱吱呀呀的辘轳声,将他提了上去。这果然是一口枯井。
上去后,与几个黑衣人呲牙笑笑,轻声问道:“大人在哪儿?”“就在屋里。”一个黑衣人小声答道。
倪巴赶紧过去叩响屋门,得到允许后,才轻手轻脚推开门,恭声道:“大人。”
“你辛苦了。”昏黄地烛光下,沈冰那张苍白消瘦地面孔更显得轮廓分明。“坐下吧!”
倪巴轻声答道:“为王爷效忠。”这才在下首一个胡凳上坐下,昂首挺胸地望着正坐上地沈大人,再没早些时候的粗俗懒散。
“把东西送下了?”沈冰沉声问道。
倪巴点点头,沉声道:“都送下了。”说着把褡裢解下来,将里面的一摞字据双手奉到沈冰面前。
“有没有文家保证你中进士的文书?”沈冰一边翻拣着字据,一边轻声问道。
倪巴摇摇头。遗憾道:“属下想让文小二写来着,但那小子显然得了嘱咐,非说他们相府的牌子就是最好地文书,万不会拿了钱不办事儿,高低不给写保证。”
沈冰闻言微微皱眉,但旋即又放松开来,仔细问过他在相府的见闻。便声音平和道:“做得不错,继续伪装。等待命令,回去吧!”
倪巴拱手应下,退出了房门。
待他走后,沈冰将那些字据捧在手里,掀起帘子进了里间,只见炕头上倚着一个英挺年青人,正在油灯下阅读文简。
沈冰恭声肃立道:“王爷。鱼儿咬钩了。”这青年正是威隆郡王秦雷,闻言放下手中的书简,轻声道:“孤都听见了,效果不是很好啊!”
沈冰点头赞同道:“仅凭字据上的印签,确实无法直接扳倒文家。”
秦雷双眼一亮,呵呵笑道:“不错,不能直接,却可以间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啊!”这才招呼沈冰坐下。轻声道:“这段时间,孤会让卫戍司给京里的产业加派护卫,你们也要在暗处加紧盯着点。”
沈冰先是点头应下,然后小声问道:“王爷预计文家会有所动作?”
摇摇头,秦雷轻笑道:“先守好门户,再相机而动。题中应有之意罢了。”两人便仔细推敲接下来行动方略,尽量将每一种可能都考虑进去。
那天与乐布衣一回到清河园,秦雷就找来了沈冰,向他布置了今日的任务。仅用了两日,沈冰便锁定了从陇东前来行贿的倪巴,将他秘密绑架,用自己长期训练地手下,顶替了他。再把那个假倪巴当成一颗钉子,楔进丞相府的大戏中去。至于会有什么效果,即使秦雷这个始作俑者也说不清楚。
……
第二天是初十。乐布衣要在这天回京山营。那里凝聚着他们巨大地心血和希望,离开久了实在不放心。
秦雷自然要送上一送。两人策马说笑着出了中都。眼看就要离别时,乐布衣才定定地望着秦雷道:“王爷已经下定决心了?”这两日秦雷与沈冰做得那些事情,他自然一清二楚。
秦雷有些尴尬地笑道:“还没有,只是先做些准备,一旦先生同意,便可以下手了,到时候也不至于乱了手脚。”
乐布衣没好气看秦雷一眼,怪笑道:“若是我坚决不同意呢?莫非王爷可以收回成命?”
秦雷也没好气看他一眼,同样怪笑道:“这么好的计划,你为什么要不同意呢?”
乐布衣摇摇头,面色稍微正经些道:“王爷昨儿给的计划,我反复推敲了一夜,只能说有利有弊……”顿一顿,还是诚恳道:“弊大于利。”
“哦?”秦雷肃声问道:“先生缘何如此悲观?”
“您要成就千古伟业,就不能太过迷信阴谋,煽动举子罢考这件事儿,总是容易遭人诟病的。”乐布衣双目炯炯有神地望向秦雷,沉声道:“尤其是读书人,若是将来他们品过味儿来,定然会把王爷当成阴谋诡计之徒,从而横眉冷对,纷纷投向您地敌人。”
只听他一字一句道:“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得罪读书人,他们虽然成事远远不足,但败事绰绰有余。”
秦雷皱眉道:“先生真的坚决不同意?”
乐布衣无奈笑道:“却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了。”说着赞叹道:“对于文彦博这种根深蒂固的老东西,常规的法子确实无法动摇到他。王爷能想到借用大势,激起民愤,造成滔天的巨浪来冲击文家这棵大树,本身就是正确而唯一的思路。”
秦雷苦笑道:“却被先生说糊涂了,一会儿这法子弊大于利,一会儿这思路正确唯一,到底是行还是不行,还是给个准信吧?”
乐布衣呵呵笑道:“王爷心焦了,学生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说您的思路正确,便是赞同您利用民心向背对付文家;说您地法子偏颇,乃是反对您直接挑唆举子闹事。”
秦雷这才品过味来。沉声问道:“莫非先生有间接挑唆地法子?”
乐布衣轻笑道:“我带王爷去个地方转转,看看能不能有什么灵感。”便领着秦雷策马向西南方向行去。
一个时辰后,队伍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村庄外,望着远处的残垣断壁,秦雷喃喃道:“侯家驿,来这干嘛?”定睛一看,便见原本应该荒无人烟的废弃地儿。居然有数道炊烟袅袅升起,不由奇怪道:“什么人在这儿住下了?”
乐布衣面色不太好看。声音也没了一贯的戏谑:“难民。”
“难民?”秦雷重复一句,便催动战马,行进村子里去了,石敢赶紧带着黑衣卫跟上去。乐布衣深深望了秦雷地背影一眼,才打马追了上去。
隆隆的马蹄声惊动了村子里地人,待秦雷行到村头时,便见百十号衣衫褴褛、形如枯槁的男子堵在了村口。手里还持着些木棒、石块之类地物器,也不说话,只是颇不友善地望着秦雷他们。
被当成不受欢迎的人,秦雷不禁有些尴尬,干笑道:“诸位莫怪,在下只是路过贵庄,进来讨口水喝的。”
那些人显然松了口气,一个年纪大些的出声道:“你们真的只喝碗水?”
秦雷微笑着点点头。温和道:“还要歇歇脚。”挡住村口地众人才分开左右,放秦雷等人进村。
为表示没有敌意,秦雷翻身下马,步行跟着那说话地男子走了进去,见到村子里的景象时,不由吃了一惊……
但见瓦砾遍地地村子里竟然搭满了窝棚子、茅草垛之类的小窝。这一个接一个、连成一片的小窝内外,或坐或躺着许许多多的男女,见那男子领着秦雷他们进来,这些人只是看了一眼,就没有更多的动作了,仍旧失魂落魄一般靠坐在地上,几乎没有一丝生气。
这些人虽然脏兮兮的看不出本来面貌,却仍可以看出没有多少老人、也没有几个孩子,秦雷心道:‘看来都快要饿死了。’便默不做声地跟着那男子进了东头一间尚算完好的破屋子内。
石敢带着卫队将小屋围得严严实实,在这种瘆人的地方。他不敢有一丝马虎。
那男子把秦雷和后进来的乐布衣安顿下。便要招呼人烧水,却被秦雷叫住。温声道:“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那男子狐疑地望了秦雷一眼,但还是老实答道:“小人姓南,单名一个过字,乃是陇右省澜阳府人氏,因着俺们那遭了灾,过不下去,逃难逃到中都来了。”
秦雷点点头,又轻声问道:“外面都是和你一起逃过来的吗?”
南过摇头道:“有陇右地、有陇东的、也有关北的,俺们年前被从京里撵出来,才聚到这儿的。”
秦雷温声道:“南过,你先坐下,我看了村子的情形,心里十分不忍,你跟我讲讲到底发生了什么,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
就是瞎子也能看出秦雷权势不凡,那男子闻言哆嗦一下,知道遇到贵人了,噗通一声跪下,使劲磕头道:“求大官人搭救、给点粮食被褥吧!我们年前两千多人过来,现在还剩一千五六百,老人和孩子几乎都饿死、冻死了……就是我们这些青壮,也坚持不了几天了!”声如杜鹃泣血,闻之催人泪下。
秦雷解下腰间玉佩,递给石敢道:“去找馆陶先生要十车粮食被褥过来,天黑之前送到。”因为要供给京山营的数万官兵民夫吃住,王府里备有充足的粮秣,并不需要专门去买,是以很快就能送到。
南过听了,叩首如捣蒜般的放声大哭道:“您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边上几个难民亦是如此。
秦雷额头青筋突突直跳,尽量轻声道:“你先起来,这些东西只能救急不能救穷,坚持不了多久。跟我说说下一步地打算吧……”
第六卷 云诡波谲 第三三零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南过闻言直起身子,抹泪道:“贵人无需挂怀,只要出了年,能重新进城,不论是要饭还是扛活,俺们总能活下去就是了。”
“知道你们这样的村子还有几个吗?”秦雷面色凝重地问道。
“怎么也得二三十个吧……如果都能找到住处的话。”南过小声答道。
秦雷终于忍不住狠狠的一拍,便把那破桌子拍成了柴火,咬牙低喝道:“京都府干的这叫人事吗?”
乐布衣正在边上佯作养神,立时被他吓了一跳,坐直身子道:“这事儿王爷得管啊!”
秦雷瞪他一眼,便把视线转回南过身上,肃声道:“南过,我把粮食衣服给你,可有个条件。”
南过俯首道:“只要小人能做到,就是把这条贱命给您也不会含糊的。”
秦雷轻笑道:“要你的命作甚?等你们吃饱了,有了劲,你要去通知那些难民点,让他们做好准备,等我传来讯息,立刻就进城。”
南过瞪大眼睛道:“真的吗?您……那么厉害呀…”
秦雷坚定点头道:“这事儿我包了,你们等消息就是。”说着对一边侍立的沈乞道:“你留在这里接应,等着石队长过来。”沈乞恭声应下。
交代完事情,秦雷也不多留,起身便往外走。此时外面的难民也已经得知秦雷的决定,提起最后地力气。毕恭毕敬的伏跪在街道两旁,用最虔诚的姿态,表达着他们最卑微的谢意。
秦雷紧了紧衣领,沉声道:“都起来吧!”想了想,又补充一句道:“是朝廷对不起你们……”说完便大步走到村口,翻身上马,逃也似的离了这破败不堪的侯家驿。
他的面色一片铁青。一路上都默不作声,只是双手紧紧地攥着马缰。眼神却飘忽不定,透露出内心的纠结。
今天地事情对他冲击很大,这是他两年来虽然听说过,却从未见过的一幕——那繁华都城外的苟延残喘异常的刺耳,那鲜衣怒马下的颓然等死异常的刺目,即使捂住耳朵、闭上眼睛,侯家驿的那些窝棚子、那些苦痛的呻吟声。依旧会清晰地直达他的内心……大声拷问他——你可以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吗?
这种心灵上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他今生从质子开始,虽然没有自由,却也衣食无忧。之后虽然进过齐国的流民大营,但那时,对叵测命运的担忧占据了他全部的心神,这个世界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场幸存者的游戏,赢了便存活下来,输了便到此结束。
他那时根本没把自己当成这个世界地一份子,或者说没把这世上的人……当成原本世界的那种人。荒谬的不真实感阻碍了他对这世界的感触,自然可以无视那些齐国流民的困苦无助,将他们如草芥般抛弃。直到一年多以后。对这里有了归属感,那道无形地隔离墙,才逐渐消失不见。
再后来,他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王爷,出则千骑相随、入则深宫叠院,即使带兵打仗,也被卫士们团团围住,这样一来固然安全,却将他的视线遮挡,自然无法感受民间疾苦。
虽然在邸报上偶尔看到‘某地饥馑饿死八千人’、‘某地水灾淹死两万人’。也经历过南方那场导致人口锐减百万的动乱。但毕竟没有亲眼所见那凄惨景象,便不会像今日一般被触及到灵魂深处。以至于对自己有没有人性都产生了怀疑。
这不同于战场厮杀,在战场上,即使残肢断体、血肉飞扬,他都觉得是应该的,也早习惯了那种血腥。
但他不习惯这种让千万人走投无路,只能绝望的等待走上黄泉路的残忍,他无法漠视这种残忍背后的自私冷酷。他认为天下百姓以七成产出奉养贵人,贵人理所当然也应该保护百姓,这个交换的过程本身就严重的不等价,怎能连保证百姓生存这条最基本准则也要肆意践踏呢?
而剥夺这些百姓生存权利地理由,竟然只是为了让京都地贵人们过个好年,如此而已。这种赤裸裸的冷酷,让秦雷无比地愤怒,他感觉自己的肺叶里似乎已经着了火,连呼吸都变得滚烫起来。
乐布衣一直不疾不徐地跟在他身后,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望着前方。
终于还秦雷憋不住了,勒住马缰道:“你早有预谋。”
乐布衣也不反驳,轻声道:“我只是觉得王爷的水桶还差最后一块木板,想给您补上罢了。”
“什么水桶、木板的?”秦雷没好气问道。
乐布衣不慌不忙笑道:“水桶之所以可以盛水,是因为有底有壁,底是基础,壁是条件。”说着掰指头数道:“京山城、政务寺和子弟兵,便是您的桶底;而心胸豁达、御下宽严相济、严以律己、轻财重义等等,便是组成水桶壁的一条条木板。有基础才能起事、有条件才能成事。今天之后,您便具备成就大业的一切条件了。”这最后一句,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有马屁之嫌。
“我哪有那么好。”秦雷果然眉开眼笑起来,抚摸着后脑勺故作腼腆道。看来,乐布衣对秦雷还是十分了解的,知道他是顺毛驴,只爱听好话。
笑一笑,算是把方才的不快淡忘掉,乐布衣轻言慢语道:“凡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点‘爱民’,无论是汉高祖还是汉光武;无论是隋文帝还是唐太宗,莫不如此。”摘下腰间的葫芦,仰头灌一口,便扔给秦雷道:“唐玄宗前半生爱民恤民。所以有开元盛世,后半生只顾一己私欲,毫不顾忌对百姓造成的苦难,便将盛世糟蹋成了天宝之乱。”
秦雷抱着葫芦喝一口,怪笑道:“你糊弄不了我,天宝之乱是因为安禄山与杨贵妃偷情,后来被李隆基知道了。安禄山又惊又怕。便干脆作乱,这才有了天宝之乱。”说着一本正经道:“要不李隆基干吗在马嵬坡赐死杨玉环呢?”
乐布衣听得眼睛都直了。呆呆问道:“这是那本书上讲地,我怎么没看过?”他无书不读、无所不知,竟然从没听过这说法,不由大为惊奇。
见乐布衣惊奇万分,他便知道自己把在某点某小说上看到的,当成历史了。赶紧岔开话题道:“难道不是因为安禄山吗?”
好在乐布衣知道王爷素来喜欢满嘴胡柴,也没有在意。呵呵笑道:“凭着开元初年的雄才伟略,贤臣猛将,灭一个安胖子还不是在反掌之间?问题还是出在明皇本身,他沉迷享乐、妄杀谏臣,让大唐政乱刑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这才给了安胖子机会。”说着正色道:“问题还是出在是否‘爱民’上。”
秦雷若有所悟道:“水能载舟,亦能煮粥。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他说的含糊,乐布衣也没听出‘煮粥’和‘覆舟’的区别,闻言颔首道:“不错,王爷只有把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他们才会把您的事情也放在第一位。”
秦雷肃然拱手道:“受教了。”
乐布衣也正经还礼道:“让王爷卷进来,我却要抽身离去。实在有些不当人子。”
秦雷洒然一笑道:“先生不必多说,若是没见着,我可以当他们不存在。但既然看见了,就不能不管。”
乐布衣拊掌赞道:“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为上善!”
见他那副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模样,秦雷没好气的白他一眼,哀叹道:“难道还有比我这大秦第一负翁更穷地吗?”
两人议了几句难民的处理问题,便挥手作别,一个向西南京山营驶去。一个折回了中都城。
等秦雷进了城。还没进清河园,便看见门房里坐着两个京都府的官差。心中微微一动,但仍毫不理睬的走马进了园子。
待洗去行尘,换上宽松些的衣裳,再吃一碗若兰煮的银耳莲子羹,这才轻声问道:“京都府的官差来作甚?收增容费吗?”
一边侍立地黄召赶紧细声答道:“回王爷,去年攀诬咱们的官司,现在由京都府主审了,好像是要请您过去一下。”
秦雷擦擦嘴,摸着额头道:“送传票的啊!”说着便起身对石敢道:“备马,我们去京都府,老子正好要找秦守拙那个老王八呢。”石敢心道:‘您早说一刻钟,我就不让他们卸鞍去甲了……’赶紧下去准备了。
若兰捂嘴笑道:“王爷还要换衣服吗?”
秦雷低头看看,摇头道:“不用了,你给我把那棍子拿过来吧!”
若兰轻声应下,须臾便从卧室里取出一根绿油油的竹杖,正是秦雷獒口夺食,从太子爷手里抢来的‘驯逆杖’。接过竹杖攥在手里,颇有些天下第一帮帮主的感觉。
见秦雷拎着竹杖便往外走,黄召赶紧问道:“那两个官差怎么办?”
“随便打发了吧!”秦雷头也不回道。
不到半个时辰,大名鼎鼎的黑衣卫便开到了京都府衙前。衙役们一见这群煞神来势汹汹的样子,便感到腿肚子转筋,忙不迭地想把大门关上。
大门还没关到一半,便被战马狠狠一撞,‘轰隆’一声,便把门后的衙役撞飞了出去。两队黑衣卫策马鱼贯而入,完全无视地上或躺或站的京都府官差。
……
接了相府的指示,秦守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正在屋里发愁,就听着外面一阵鸡飞狗跳,紧接着有人大喊道:“不好了大人。隆魔王来了……啊哦……”喊声突然变成惨叫声,然后便戛然而止。
秦守拙知道,五殿下定然到了门外,顿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四下一看,这间书房中并无密道暗坑之类的容身止住,只有床下似乎……
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容不得他再犹豫了,两步跨到床边。扶着床沿便要弯腰钻下去。就在这时,屋门被人一把推开,秦守拙心中哀嚎道:‘丢死人咯……’
门口进来地正是秦雷,看见秦守拙这幅模样,不由乐道:“秦大人这是在作甚?”
秦守拙面红耳赤地站起来,弯腰拍拍膝盖上的灰尘,干笑道:“禀王爷。卑职的一支湖笔不见了,正在四下寻找。”
“脸咋这么红呢?”秦雷一边往里走,一边促狭问道。
“精神焕发……哦不,弯腰低头憋得。”秦守拙赶紧招呼人上茶,自己则老老实实侍立在一边,轻声问道:“王爷大驾光临,不知有何指教啊?”
秦雷翘着二郎腿,一掸衣角。哂笑道:“不是你秦大人拘本王来的吗?”说着状若无意地抚摸下腰间的驯逆杖。
见了那绿油油的竹杖,秦守拙地心里一阵阵发毛,顿时叫起了撞天屈:“下官是让那群小崽子,去看看王爷在不在家,下官好前去拜访,哪敢劳烦您老人家。”
秦雷翻翻白眼。啧啧有声道:“能干十年京都府尹的人,就是不一样,相当能屈能伸啊!”
秦守拙讪讪笑着不答话,只听秦雷接着道:“说吧!你找孤什么事?”
秦守拙亲自给秦雷奉上茶,字斟句酌道:“刑部和大理寺把案子转到京都府衙门来了,要求从正月十二开始审理。因为当初朝议定地是三堂会审,下官也不能拒绝。”见秦雷的脸越拉越长,秦守拙赶紧没口子地表明态度:“王爷钧鉴,下官坚决相信您是清白地。也会全力证明您的清白地。”
秦雷打量他一阵。把那腰间的驯逆杖抽出来握在手里,一节一节摩挲道:“这案子孤应下了。但只有终审才会来过堂,你没意见吧?”
秦守拙苦笑道:“王爷至少初审也来露一面吧!不然丞相那里实在不好交代。”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也实在不想得罪秦雷。
秦雷听出他地口风,怪笑道:“看来这事儿是丞相府交代下来的?你还挺听话的嘛”
秦守拙刚要出声辩解,却见秦雷手中的棍子倏地探出,正搭在秦守拙的膀子头上,冷声道:“看来你是只在意丞相大人,不在意我这大宗正了?”说着用那杖子点点他的肩头道:“别忘了,你可姓秦,不姓文。”
秦守拙额头冒汗,小心翼翼陪笑道:“相府总揽五院六部,京都府自然也在其御下……”
却听秦雷冷笑一声道:“荒谬,京都府尹乃是陛下亲自任命,何须对他文彦博负责?”一双鹰目刀子一般挂擦着秦守拙的老脸,火气渐升道:“孤问你,你到底听谁的!”
秦守拙噗通一声跪下道:“我地爷,我的亲爷哇,京都府尹历来都是忠于陛下的,卑职虽然人品猥琐,却也不敢沦为忤逆。但几位前任府尹,皆是因为只听陛下的,便被文相构陷倒台,到了卑职这里,哪里还敢明着与文相对抗,只能先虚与委蛇,留着这有用之身,以便在关键时刻报效皇恩,就是粉身碎骨也再所不辞哇……”声音低沉、感情真挚,令人闻之肃然起敬。
见秦雷依旧一脸的似笑非笑,秦守拙偷偷一拧大腿,疼得一脸菊花,终于挤出了几滴眼泪,呜呜干嚎道:“下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偏偏还受尽了夹板气啊!苦啊……”
秦雷一言不发的着他真假难分地表演,直到秦守拙自觉无趣,抽抽搭搭止住哭声,才硬邦邦道:“你若真是心在汉,现在就回来吧!孤王保着你,总不能让你干一辈子卧底吧!”
秦守拙嘴角哆嗦几下,干笑道:“谢王爷大恩,守拙铭感五内,不过下官觉得还是在敌营里作用更大些,就不让王爷费心劳神了吧!”
第六卷 云诡波谲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