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天子十二军


  就在杨信宣布清君侧,靖国难的同一天,天启也在京城检阅了关外凯旋的将士。
  十万大军。
  同样也以南方各路新式军队为样板编为十二个军,每个步兵军四个步兵旅加上一个骑兵旅和炮营,步兵旅同样是斑鸠铳轮射,但所用斑鸠铳和荡寇军相同,都是苏尔式火绳枪……
  工部自己采购的。
  反正拿出样式和标准,然后向民间商人订购,部分工部自造。
  质量还不错。
  毕竟河间那些铁厂也是修三大殿锻炼出来的,技术上因为天启这个科学家皇帝和科学院的支持,实际上甚至略微优于苏钢,比如他们自己已经在试验类似坩埚钢的东西。上次修三大殿时候,就有一个工匠提出,天启自己在科学院召集一帮人试验,目前已经可以制造出来,毕竟皇帝要做镗床第一得有刀具。
  只是成本高,产量低,暂时无法普及,但以产品质量,都足够用来制造燧发枪的弹簧了。
  当然,还是不能普及燧发枪。
  毕竟火绳枪有制造简单的优势,这个暂时还不是燧发枪能比,其实不仅仅是天启,就是松江,佛山这些工业基地的士绅,真要努力一下都能制造出来撞击式燧发枪。
  这又不是什么黑科技。
  能造火绳枪的,当然也能造燧发枪。
  价格也不会太贵,当然,和火绳枪还是根本没法比的。
  斑鸠铳因为目前制造商太多,竞争比较激烈,再加上钢铁产量暴涨,已经快要奔着鸟铳去了,距离远的佛山产斑鸠铳为了挤进市场,已经开始卖不到四两一杆了。福建团练因为购买量大,再加上沿海来源多样容易挑选,最近一批斑鸠铳三两半一杆拿下,话说工部过去那些粗制滥造的劣质鸟铳都二两。
  江西和湖广贵一些。
  而朱燮元给四川士兵采购的,被奸商坑到了十两。
  而且还是老式的重型。
  扛着十几斤重这东西的四川士兵怨声载道。
  但最新的狗锁燧发枪,哪怕在杨信那边,造价也依旧在十两以上,不过他是因为工人待遇高,再加上质量要求严格拉高了价格,实际上真要是控制,差不多能在七八两一支。这个价格并不贵,骑兵两把转轮打火短枪,基本上也就是这个价格了,但燧发枪受制于制造弹簧的工匠数量,无法和烂大街的火绳枪相比,后者就连一些铁匠铺都能造出来。
  战争期间这个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火绳枪的确不如燧发枪,但战争期间一个找个铁匠铺就能造,另一个得高级工匠,这就很难说有绝对的优势了,这边刚刚武装起一个营,那边几乎一个军已经上场了。
  不过天启只有六个步兵军。
  另外六个是骑兵军,他的优势就是骑兵数量众多。
  这六个骑兵军里面,有四个是新式骑兵军,也就是辽东铁骑,虽然关宁铁骑就是个笑话,但这四个骑兵就是真正可以称得上辽东铁骑了,全都是曹文诏式的精锐骑兵战术。
  长矛冲击。
  精于冷兵器格斗。
  远程武器抛弃弓箭,全部改成转轮打火的短枪。
  整整四个这样的骑兵军。
  分别由祖大寿,吴襄,罗一贯和尤世威统帅。
  另外还有两个骑兵军,是分别由顺义王和顺昌王统帅的蒙古兵,他们还是古老的弓骑兵,相当于这支大军中的轻骑兵,主要其实是借助这些雇佣兵的不怕死,而他们则是给朝廷卖命换犒赏,这些犒赏可以帮助他们的族人渡过饥荒。
  这就是天启的新版十二军。
  检阅之后,皇帝陛下直接发出了圣旨,以卢象升为钦差大臣,总督各军南下……
  当然不是讨逆。
  而是为了让大明百姓近距离感受大明的赫赫军威,让这些刚刚从战场上归来的有功将士,接受各地百姓的欢呼,但跟目前南方的战局,这个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再说南方已经和平了。
  皇帝都大赦了,大同军也迫不及待跑去找商周祚投降了,现在已经没有大同军了,只有根据大赦诏书投降并接受南京兵部尚书指挥的浙江团练军,而常胜军之类原本的团练身份也恢复。至于杨都督正在搞的,那个同样也不算谋逆,只不过是杨都督对一些事情还不理解,所以需要……
  需要晓谕一下。
  “你想做皇帝?”
  方从哲愁眉苦脸地说道。
  他就是天启派来晓谕的,而杨信宣布清君侧,靖国难之后,紧接着就把李忠的浙江方面军打发南下,而他则指挥直属的南京军迅速拿下合肥并在凤阳家丁配合下,完成了对凤阳的控制。
  期间没有真正的战斗。
  那些士绅都干脆投降,他们抵抗也没有意义,而且这时候杨信还不能说胜利。
  他们等着就行。
  如果朝廷大军击败杨信,那么他们的地依然会保住,如果朝廷大军失败,那他们抵抗也保不住,而且抵抗失去的就不只是土地了,凤阳府,庐州府,滁州,和州这些暂时在杨信魔爪下的都老老实实接受现实,然后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而吕兆熊继续固守扬州,商周祚指挥各军在东线严阵以待,湖广,江西军在池州同样坚守,所有人都在等,等待着皇帝的大军到来。
  而杨信依旧心不在焉,除了南下真正动手了,其他各军都依旧处于对峙中。
  主要是建立地方政权太麻烦。
  因为没有真正的干部队伍,只能依靠那些家丁,虽然这些年杨信培养出了一些,但终究能力有限,很多事情他都得亲自指导,倒是昭义市那边提供了不少地方官。
  他们相对有经验。
  然后就在这种局势下,前内阁首辅方从哲到达南京。
  “没兴趣!”
  杨信很干脆地说道。
  “那你到底是为了什么?”
  方从哲说道。
  “我如果说从后年开始,大明将开始持续数十年饥荒,三分之一的县陷入毁灭性的天灾,紧接着鼠疫杀死整个北直隶近半的人,京城会每天抬出去数千具死尸,然后各地饥民蜂起最终让这个国家失去超过一半人口,您会相信吗?”
  杨信说道。
  “那与你所做所为有何关系?”
  方从哲说道。
  这个他侄女肯定说过了。
  “很简单,我要这片地,我要这片产粮区恢复产粮,恢复苏湖熟天下足而不是每年需要从江西和湖广大量购买粮食。”
  杨信说道。
  “就这样?”
  方从哲愕然说道。
  “对,就这样!”
  杨信说道。
  方从哲还是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很显然这个解释让老奸巨猾的他有点感觉匪夷所思。
  “您可以回去奏明陛下,我对于大明江山没兴趣,但我需要在接下来迎战天灾,而在迎战天灾时候,我会采取任何我认为必须手段,包括现在所做的,我从来没想过与陛下为敌,但我会与阻碍我迎战这场天灾的任何人为敌。
  无论是谁。
  哪怕这个人是皇帝。
  但这不是我和陛下的战争,我从没想过与陛下战争,这是我与士绅的战争,如果他帮士绅,那我只能与他为敌,如果他保持中立,那么我就不会与他为敌。
  哪怕我赢了,他依然是皇帝。
  我暂时只要这块土地,甚至过去这片土地每年交的税,我依然还会给他的。
  漕运同样不会停。”
  杨信说道。
  “暂时?”
  方从哲很警惕地说道。
  “是的,暂时,以后如何得看我能不能应付天灾,如果不够,我还会继续扩张,直到足够应付天灾,所以我会不会继续扩张,只决定于朝廷控制的土地上会不会大量饿死人。
  如果会。
  如果朝廷没有能力解决。
  那么我会接管,然后我来解决。”
  杨信说道。
  “打土豪分田地?”
  方从哲说道。
  “对!”
  杨信说道。
  “也就是说你祸乱的不只限于江南?”
  方从哲说道。
  “对,只要哪里出现了大规模饿死人我就会去接管哪里,既然朝廷的官员和地方士绅,没本事让老百姓不饿死,那我就必须去,我不能看着饿死的人堆满沟壑,而这个过程中,谁敢阻挡我,我就会把谁视为敌人。”
  杨信说道。
  他当然不会停止漕运。
  漕运一停京城立刻饿殍遍地。
  而且今年京城还得接连遭遇地震和大规模洪水,原本历史上的大爆炸还不知道会不会发生,可以说今年京城就得面对缺粮问题,天启急于解决这边就是因为漕运不能受影响。
  好在辽东战事结束了。
  那里的粮食供应因为十万大军南下可以减少。
  但即便这样,京城的粮价也已经开启暴涨模式,主要是那些商人担心漕运断绝,再加上杨家停止输送粮食。
  实际上已经停了,杨夫人下令天津各堡备战,所有存粮停止运往京城,京城米价瞬间突破二两,天启已经下旨京畿粮商有囤积居奇者杀无赦。不过他的这种圣旨基本上就会被当做放屁的,孙承宗也没办法,这些粮商多数都是皇亲国戚,他又不可能像杨信一样,将京城的勋贵团来个一锅端。
  再说勋贵可以端,各地那些控制粮食的主力士绅怎么端?
  那是他的基本盘。


第五七零章 牧羊人的纲常
  “天灾年年有,饿死人的同样也年年有,再饥荒也到不了咱们头上,死了一茬人还会生出一茬,人是死不绝的。
  饥民造反杀就是了。
  百姓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
  就是羊群,我们是士大夫,我们是牧羊的,羊群遇上灾荒,我们尽量救护,但能救多少算多少,只要羊群还在,过了这一阵又是繁盛起来,可为了救羊群,把自己赔进去,甚至以身饲羊就愚蠢了。
  你以地主为敌。
  可你难道不是大地主?
  你以勋贵为敌。
  可你难道不是勋贵?
  你和他们一样,我们都一样,皇帝坐天下,我们代天牧民,民就是我们的羊群,这才是纲常,我们需要做的是确保这个纲常永续,而不是毁了它。
  可你却在毁了它。
  的确,你改变了这些百姓的日子。
  他们丰衣足食了,可如今的他们还需要官员,还需要皇帝吗?你口口声声大同国那些人是乱臣贼子,但那只是士绅,而且他们要的不过是一些权力,可你现在却在把所有人都变成乱臣贼子。你让羊群知道了自己并不是羊群,你让羊群知道了,自己头上的角也可以顶死人,他们现在还需要你来带领他们,等他们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你的时候还能让他们听话?他们不需要皇帝,不需要大臣,那么他们还需要你吗?
  无论你想不想做皇帝,你都做错了。
  你想做皇帝。
  那么你应该拉拢士绅。
  利用他们维持这个纲常,甚至以你的实力也会成功,朝廷所依赖者无非辽东军,但辽东军不会真正抵抗你血战到底,曹文诏,满桂和赵率教三人在关外振臂一呼,朝廷就完了。
  如果你不想当皇帝。
  那你同样错了。
  因为你毁了自己,你打土豪分田地?
  你才是第一个需要被打土豪分田地的,你是大明最有钱的人,你有一百多万亩良田,还有谁比你更需要被打土豪分田地?
  你想救人?
  可作为一个牧羊人,你需要的是羊群不反抗,而不是让他们丰衣足食。
  纵然饿死一半的人又如何?
  只要我们不死,只要我们能够维护这个牧羊人的纲常,用不了几十年又是一片盛世,我们的子孙后代依旧可以高踞于上,世世代代永远做这个牧羊人。可你毁了这个纲常后,还会再有这样的好事吗?更何况还为此把自己变成天下公敌,所有士绅切齿的奸贼,一旦失败将万劫不复,别说是你,你的后代也将永远万劫不复,甚至你就算死了也会被鞭尸。”
  方从哲说道。
  他这是说心里话了,连支持杨信当皇帝都说出来了。
  不排除这是北方士绅的试探。
  毕竟杨都督如今也算得上是兵强马壮,本人又是无敌猛将,以目前局势看已经有夺天下的实力,唯一的问题也就在于把自己摆在了士绅公敌的位置上,逼得士绅不得不坚决抵抗。
  如果不呢?
  如果他转而与士绅合作呢?
  那么商周祚那里的精锐军团,立刻就会加入他的麾下,他们早就已经对朱家没什么忠心了,而且还被杨信打得节节败退,如果不是这个家伙打土豪分田地把他们逼到绝路,以他们的节操早就该投降了。而辽东南下各军未必能挡住他,就算能挡住也没用,因为辽东留守的曹文诏等人肯定会南下支持他,甚至他在新城的那些庄户都可以直捣京城,西南那些土司就算不支持他也不会抵抗,实际上多数会支持他的。
  朱家就江山易主了。
  而如果他愿意这样做,那士绅们可以抛弃朱家转而选择他。
  又不是什么大事。
  说到底这种事情士绅们早就驾轻就熟,需要换个皇帝时候,只要这个皇帝还愿意与他们共天下,或者说这个皇帝还愿意让他们继续当牧羊人,并且维护这个所谓的纲常,那就换呗,那个位子谁坐还不是坐啊。再说天启也不是什么好鸟,虽然士绅们现在把他夸的跟圣主明君一样,但大家都是狐狸,哪还猜不到这个小皇帝才是幕后元凶。
  人家一直就在扮猪吃老虎呢!
  杨信不过是他的狗,现在只不过是这个狗变成狼了,所以皇帝陛下不得不露出真面目,但杨信这些年的恶行真要算的账簿上,君臣俩一人一半,如果杨信能接受这种交换,正好借着改朝换代把朱家那些猪全宰了,士绅们还等跟着狠狠地捞一笔,这样过去的损失就得到弥补了。
  当然,主要是打起来心里没底。
  北方士绅们也知道,十万辽东铁骑未必能稳赢啊!
  这十万辽东铁骑的确都是战场下来的精锐,但问题是这些精锐都怕杨信,杨信在辽东的威名就像阴影般笼罩,这些年整个辽东军团,全都靠着杨家供应后勤,面对杨信时候本来就本能地亲切。可除了他们也没别人可用,这时候战争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早就把旧式军队踢到垃圾堆了,虽然兵部依旧可用从各地调动几十万大军,但鲁钦在战场的战绩已经告诉了孙承宗结果。
  只有辽东军团可以与杨信手下的新式军队决战。
  这种情况下北方士绅真得幻想着杨信能幡然醒悟,如果他真能醒悟,那么卖一下天启也无所谓。
  但是……
  “叔父,您说的我都明白。”
  杨信很认真地说道。
  方从哲看着他。
  “但我就是要一意孤行!”
  杨信微笑着说道。
  方老头深吸一口气,看得出心情极其失望,也不知道是失望自己的这个侄女婿不能做忠臣,还是失望自己侄女不能做开国皇后。
  “您回去奏明陛下。
  漕运不会停的,而且杨家向京城输送的粮食也不会减少,甚至过去这两地应该解京的税款以后也都不会少,至于留存的就依然算留存,但不会再向宗室支付俸禄了。我只要这片地而已,该尽的臣责是不会少了的,即便我打赢孙承宗,也不会断了京城的钱粮。
  另外我在天津的庄户也不会袭击京城的。
  这一点他可以放心。
  但是。
  杨家在北方的产业,他同样也不能动,杨家损失多少,我会从每年解京的税款里扣除多少,当然,守诚钱庄依旧会正常营业的。若这家钱庄垮了,内库在里面的存银也就没了,故此这家钱庄一切照旧,同样我杨家在各地的生意也照旧。而目前跟随我的这些人的家人也必须照顾好,有人欺负他们的家人,逼得他们给我黄袍加身,那我很难拒绝。”
  杨信说道。
  他肯定不会断了京城的钱粮。
  那样的话今年京城就得饿死人,更何况民兵本来就是交租代税,他每年一样要收大量的余粮,这些余粮除了供应本地,剩下的都会卖到北方的。
  作为交换杨家在北方产业得到保护,这样就可以继续维护毛驴运输线,同样那些商号在各地的地瓜推广甚至垦荒,也会依然维持下去,孙承宗要是敢动这些那就别怪杨都督给他勒紧绞索。
  “这个无需多虑!”
  方从哲很干脆地说道。
  这个真无需多虑,天津的杨家庄子是没人敢动的,主要是想打也打不下来。
  那是由减河串联起来的二十座棱堡,堪称是全副武装,那些家丁都是杨家的真正核心,背靠着兵工厂和海上运输线,能让进攻者打到绝望。而且那里的地形也易守难攻,除了沿着减河一座座打之外,就只能从天津开始沿着那条大路去硬撼新城堡。
  孙承宗早就研究过。
  打下这二十座棱堡,估计得花两年时间,而且还未必成功。
  但只要激怒杨信断了漕运,再没了这片产粮区的供应,用不了半年京城就得饿殍遍地,那里输入京城的粮食并不全是自产的,还有大批是杨家船队从南方运过去的,尤其是台湾李家和杨家的垦荒区。两家一南一北,已经开垦出超过三十万亩良田,都是优质水田,一年可以产两季水稻,去年李家就运出超过二十万石稻谷。
  杨家虽然刚开始一年多点,但也已经自给自足,今年就可以运出稻谷。
  孙承宗打新城的结果就是把京城自己玩死。
  杨夫人都不用做什么,就是跟他玩固守,不出一年孙承宗就得哭。
  握着粮食大棒的就是这么嚣张,敢打就得做好京城百姓饿极了造反的准备,而且这还不包括一旦失败,那些杨家家丁直捣京城,左右就那点路程,骑兵跑快点两天兵临张家湾了,事实上这段时间孙承宗最害怕的就是那些家丁会这么干,好在他们始终没动。
  至于守诚钱庄更不敢动了。
  因为九千岁和京城大批豪门勋贵乃至阉党官绅的银子,都存在守诚钱庄,存在新城堡的银库了。
  而朝廷的很多支付,也都是靠着这家钱庄。
  它倒闭?
  整个朝廷都损失惨重。
  实际上它已经相当于大明的央行。
  央行倒闭这种事情就夸张了,无论它属于谁,都必须维持它的正常营业。
  至于杨家在各地的商业……
  漕运啊!
  杨信手握漕运,这点面子必须给。


木允锋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