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下西洋


  处置完了蒙古人的问题,杨信随即把那本坤舆格致递给天启。
  “这是?”
  皇帝陛下很意外地翻看着。
  杨信把圆嘟嘟和汤若望的事讲了一下。
  “倒也有些可取之处,不过比起咱们的似乎还差些,如果说互有短长的话明显是咱们的长处多,他们居然连焦炭都不知道?”
  天启饶有兴趣地说道。
  “欧洲的冶炼被优质矿石惯坏了,咱们的铁矿含铁能有一半就算得上极其优质的矿石了,但他们的一半是低等,百分之七十才算好,这样好的矿石根本不需要过多考虑什么技术,块炼炉就能获得锻打后的优质熟铁。而我们因为矿石的差距太大,块炼不可能获得真正的铁,毕竟我们得首先想办法除去比他们多一倍的杂质,最终我们走上了冶铁的正途。
  铁矿石冶炼生铁,生铁炒成熟铁,熟铁再次渗碳变成钢。
  而欧洲人学会这个过程,都得是永乐年间了,主要是为了铸炮,毕竟块炼炉无法一次冶炼太多,一开始他们甚至不得不用熟铁条箍成筒,就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会用生铁铸造。
  但直到现在,他们那里仍旧有部分在使用块炼炉。
  铜也一样。
  我们有最好的冶炼技术。
  可我们的铜产量仍旧比他们低得多,因为我们没有大型铜矿,我们的铜不得不在一座座小矿,一点点开采冶炼,但他们仅仅瑞典一座铜矿,目前据说每年就能出超过一千万斤。”
  杨信说道。
  有的据说年均三千五百吨。
  而大明目前最主要的铜产地还是云南,每年也就几百万斤,十全老狗时候才能到千万斤,那时候滇铜就已经达到全国的百分之九十产量了,也就是说目前的每年产的铜相当于清朝的最高峰。
  难怪古二爷嚣张。
  有钱,任性!
  “都是好地方啊!”
  天启看着手中的坤舆格致叹息着。
  “陛下,臣说这些是想让陛下明白,您所拥有的虽然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但欧洲各国也并非弱者,虽然我们在此前漫长的岁月里,始终领先于他们甚至目前仍旧可以这样说。但他们也没有停止追赶的脚步,甚至现在已经可以追上,并且依靠着某些优势在某些地方超过了我们,如果我们的脚步放缓他们会迅速超越我们。
  然后他们就不会再继续敬畏我们了。
  甚至在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超出足够多的时候,他们会把战舰开到我们的海岸逼迫我们敬畏他们。”
  杨信说道。
  天启默然地点了点头。
  “兄欲如何处置这二人?”
  他问道。
  “袁崇焕只是邀功心切,而且陛下也的确下过旨,但他身为知县此举也的确有些失职,以臣之见申斥一下,把他贬到广西或者云南一个偏远些的县,也算以观后效吧。”
  杨信说道。
  既然圆嘟嘟不喜欢胡建人,那就让他回故乡吧。
  反正他已经落籍东莞,不再是藤县人,应该不用考虑回避了,他去广西做个小县官还是可以的,不行就扔到云南去,总之大明还有的是比邵武差的,邵武好歹也是府城呢,这次直接给他找个更幽静的地方。如果他还是不老实,那就只能扔到哪个王府当长史了,不过这样太残忍了,要知道去当长史就相当于给仕途判了死刑,当穷县知县还有点奔头。
  杨都督为了他能继续修身养性,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可怜的圆嘟嘟如果知道这个消息,肯定会悲愤地仰天长啸的。
  他的天空更加灰暗。
  天启点了点头。
  他发圣旨时候的确忽视了这个问题,一个县官为了献功邀宠,抛弃职责跑来给他献什么宝,这个口子一开肯定全国纷纷效仿,然后就像过去那些献祥瑞一样让这件事变质。
  当然,如果他们真能献上好东西也行。
  可他们献不上啊!
  这本书最多也就是个参考价值。
  目前已经完全熟悉了苏钢技术的皇帝,哪还看得上这些连焦炭都不懂的东西。
  实际上欧洲现在连煤炭冶铁也刚刚会,英国第一个用煤炭炼铁的专利是三年前发的,不过他们所用的煤属于低硫煤,但即便如此,煤炭冶炼的生铁因为含硫问题依然不受欢迎。
  “至于汤若望,臣倒是有个想法,咱们是不是可以派几艘船去欧洲,说到底这些年只有欧洲船只到咱们这边,却没有咱们的船到欧洲终究不行,而且据臣所知,就连倭国人也已经远航欧洲。”
  杨信说道。
  日本第一艘到达欧洲的是伊达丸。
  仙台藩的伊达政宗建造,他的家臣支仓常长带着一百八十人,连同一个传教士和少量葡萄牙人,从仙台起航三个月后到达阿卡普尔科,停留两个半月后,航行四个月到达西班牙,不过紧接着德川政府就开始清理传教士,之后又经历天草之乱开始锁国,倭国的航海时代刚刚开始就落幕。实际上这时候已经开始,带着伊达丸号去欧洲的那个传教士,刚刚在长崎被烧死,不过这并不妨碍大明也派艘船去欧洲。
  不用走美洲航线。
  先航行到印度果阿,然后和葡萄牙海船一起就行了。
  汤若望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确保这支使团顺利到达欧洲,并且带着他们去所有想去的国家。
  “兄是想让汤若望带领?”
  天启说道。
  “对,而且不仅仅是要让汤若望带领,船员也要挑选那些信他们的,这样的航程得持续至少两年,没有坚定的意志是肯定不行,陛下可以放出口风,说是要派人去欧洲考察,再决定对传教士的态度。陛下也知道,朝廷大臣里面还有几个信他们的,比如徐尚书,还有罢官回籍的前南京太仆寺卿李之藻,陛下可任命李之藻为钦差,臣的造船厂正好造完了四艘战列舰,给他们接着建造三艘专门的远洋海船。
  从江浙雇佣一批信他们那些的人做水手。
  让汤若望带队前往欧洲。
  今年秋天就可以从广州起航,估计明年年初就能到达,但不能让他们只到葡萄牙或者西班牙,而是必须得航行到丹麦或者瑞典,然后从那里用携带的丝绸和瓷器换铜。
  估计明年年底他们就能返航,后年秋天前就能回国。”
  杨信说道。
  “可他们去这一趟有何用处?”
  天启疑惑地说道。
  他知道杨信是坚定地反传教士派。
  “很简单,让他们看看真实的欧洲。
  陛下,徐尚书这些人信他们那些,只是因为不知道真实的欧洲,而他们了解到的欧洲就是这些人说的,而这些人自然会尽情美化他们的一切,但事实上利玛窦对欧洲人所说的,却是把我们描绘为他们梦寐以求的繁荣富庶。
  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时候的欧洲绝大多数地方都很穷,我们吃着米饭馒头,他们吃的是掺了近半锯末子的黑面包,硬到可以砸死人。
  我们穿的绝大多数是棉布甚至丝绸。
  他们穿的绝大多数是麻。
  我们吃饭用瓷器,他们用陶,我们的茶叶在他们那里是公主陪嫁的珍宝,我们这里廉价的白糖,在他们那里需要到药铺购买,属于给病人吃了安慰他让他能够死的幸福一点的东西。我不认为那些信奉他们那套的人,在看了这样的欧洲后还会坚定信仰,另外一定要让他们去法国,让他们去看看那些一辈子不洗澡而且随地大小便的贵族们。
  还得去荷兰。
  德意志就别去了,那里正杀得恍如永嘉之乱时候的北方,但可以走海路北上去瑞典。
  我们需要和瑞典成为朋友。”
  杨信说道。
  “这个国家很特别?”
  天启说道。
  “陛下,我们未来在陆地上主要的敌人就是俄国,他们是目前欧洲唯一从陆地上向东方扩张的,已经到北海了。
  而俄国在西方主要敌人是瑞典。
  另外,如果说欧洲有什么东西是值得我们大量购买的,那也就只有瑞典的铜了,我们未来对大炮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而目前铜的价格已经在上升,但我们自己的铜产量提高缓慢,欧洲的商人又不喜欢携带铜过来,那么我们可以自己去他们那里运。”
  杨信说道。
  当然,他只是哄着天启而已。
  这时候俄国还谈不上威胁,事实上刚刚进入罗曼诺夫王朝。
  这时候的沙皇还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个沙皇米哈伊尔一世,而且正在波兰的阴影下苦苦挣扎,至于瑞典的铜也就是聊胜于无,大明正在缺铜是真的,毕竟这些年铸造了那么多大炮,未来就算有蒸汽机,也改变不了青铜是最好的铸炮材料这个事实。海军炮可以用铁,但陆军炮,尤其是那些野战火炮,最好的还是青铜,所以铜价的确在悄然上涨,但同样云南和江西也在大量生产,每年产量稳步提高。
  不过这东西总归多一点的好。
  而且杨信也很期待瑞典这个搅屎棍,能够在欧洲表现更好一些。
  这时候古二爷还没死呢!
  这样的人一定不会错过这个与东方携手的机会。


第四七零章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对于这个问题,天启当然不会反对。
  实际上他也很好奇。
  毕竟从欧洲这些传教士带来的著作可以看出,欧洲那边的科技水平并不比大明低多少,但这边对那边的了解全都是来自传教士,后者会吹嘘自己的老家是必然,他也很想通过大明自己人的目光,去真正看看欧洲是个什么样子。
  反正又花不了多少钱。
  三艘大型海船,战列舰大小但减少木板厚度,造价直线下降,估计三艘加起来花不了十万两。
  人更不值一提。
  既然这样此事就由河间侯全权负责了。
  至于李之藻……
  召他进京。
  重新给他一个官职,他之前是鸿胪寺卿,这次给他个礼部右侍郎,以礼部右侍郎充巡阅西洋使。
  不仅仅是去欧洲。
  既然要出去当然要像样些,以杨信在香港的舰队设立南洋水师,然后由南洋水师护送李之藻巡阅南洋藩属各国,安南,暹罗,勃泥这些都要去走一趟,宣示大明威仪。然后一直护送到果阿,反正都去一趟了,干脆走的远一些,两艘战列舰,十几艘大型的巡洋舰,这些足够航行印度,实际上荷兰那些快船绝大多数都还没杨信的巡洋舰大。他们沿着马六甲,亚齐,锡兰,果阿这条线一路过去然后李之藻的三艘船在那里等待返回欧洲的葡萄牙船队一起,至于护送舰队就带着货物返航了。
  其实也没什么可装的。
  这时候那里除了点在大明已经不值钱的香料,真没有什么值得大明购买的,而香料这时候随着海外贸易的全面开放真不值钱了。
  也就些粮食和马匹还值得买。
  “其实我对欧洲的马匹也很喜欢。”
  杨信对汤若望说道。
  后者正一脸难以抑制的惊喜看着他。
  “侯爵阁下,如果真能够以此改变皇帝陛下对我们的态度,鄙人愿意赠送您几匹最好的战马,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马。”
  汤若望说道。
  他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转折。
  “我对安达卢西亚马没兴趣,骑士们的时代已经过去,这种大型战马饲养成本太高,但我希望你到欧洲后能够帮他们采购一批夏尔马。你可以放心,如果你们能够帮我弄一批夏尔马回来,我保证会劝说陛下,重新接受你们在大明的活动。
  我其实不讨厌你们。
  龙华民或许说过我一些坏话,但本质上我是个支持宗教信仰的人。
  我反对佛教了吗?
  没有,相反这些年我做的最多的就是修建寺庙。
  我的确信仰我们自己的,但对于外来的也不反对,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信仰的权力,当然,你们必须遵守大明的法律。”
  杨信很真诚地说道。
  “侯爵阁下,我们过去没有做过违反大明法律的事情,以后同样也不会做这种事情。”
  汤若望说道。
  “那就这样说定了,我现在就可以释放你,并且派锦衣卫护送你返回澳门,你去联络果阿,最多到七月我们的使团会到达澳门,然后在那里接上你,并由香港的舰队护送西行。你们先去安南,分出一队副使去勃泥,最终在马六甲城会合,会合后在那里由你们的向导船同行前往亚齐,锡兰一直到果阿,之后使团和你们的归国船队一同前往葡萄牙。
  包括去拜访梵蒂冈。”
  杨信说道。
  汤若望激动地点头。
  他会成为教廷在东方的头号功臣啊!
  “但是,他们还得去新教国家。”
  杨信说道。
  汤若望瞬间就很尴尬了。
  “汤若望先生,您必须得帮我做到这一点,不过他们不会去荷兰,我不会让你很为难,他们只需要去丹麦瑞典就可以了。”
  杨信说道。
  “侯爵阁下,我会尽力的。”
  汤若望说道。
  “不是尽力,而是必须,我必须看到古斯塔夫二世的亲笔信,你必须得做到这一点,否则我会让陛下维持对你们的禁止令,你应该知道我在陛下面前说话很管用的。此行你必须做到两条,第一,给我运一批夏尔马,必须有公马也有母马,别骗我,我知道夏尔马模样,第二,必须让使团到达瑞典并拜访古斯塔夫二世,带着他的亲笔信回来。
  他应该是用拉丁文吧?”
  杨信说道。
  说完他迅速写了一段。
  “侯爵阁下,我会完成您的任务!”
  汤若望深吸一口气说道。
  “那么,旅途愉快!”
  杨信站起身说道。
  说完他就撇下了汤若望,他出去的时候圆嘟嘟正垂头丧气地被两名锦衣卫押出来,他用悲愤的目光看着杨都督的走过,他已经接到申饬圣旨并被改为怀远知县。
  不是常遇春老家。
  他这个怀远县是柳州府怀远县。
  好吧,现代这个地方改名了,改成了三江侗族自治县,那里非常符合杨都督期望,正好算是湘桂黔交界地带,真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民风淳朴。总之非常适合圆嘟嘟,比邵武还适合他,而且交通便利,坐船漂流沿着苗江,溶江,漓江一边欣赏着丹霞地貌可以一路漂流到他老家……
  就是回去麻烦点。
  “袁知县,旅途愉快!”
  杨都督春风满面地说道。
  圆嘟嘟这时候想骂他,但最终还是忍住了,现在就已经跑到怀远,再骂完估计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我就欣赏你这种懂事的样子。”
  杨信满意地拍了拍他肩膀。
  然后就那么走了。
  后面圆嘟嘟终于控制不住,发出一声悲愤地嚎叫。
  当然,他爱嚎叫就嚎叫吧,总之这个名字很难再重新出现在杨都督的耳中了,杨都督心情愉快地出了北衙走向自己家,这时候已经天黑,他就那么悠然地向前走着。很快转到宣武门大街,然后走到他居住的咸宜坊和安富坊之间,前面出现了几个行色匆匆的身影,其中一个抬头看了他一眼露出一丝恨意,但随即低下了头。
  很显然他不知道杨都督的俩眼具备夜视功能。
  “你们,站住。”
  杨信说道。
  那几个人犹豫一下,最终还是停住了。
  “我们以前应该没见过吧?”
  杨信说道。
  “这位爷,小的的确与爷初次相识。”
  那人笑容僵硬地说。
  他看起来很年轻,估计也就二十出头。
  “义乌人?”
  杨信说道。
  “回这位爷,小的都是义乌来的商贩。”
  那人回答。
  杨信端坐马上盯着他。
  这人表情没有异常,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其他几个人也一样,但这些人应该不知道他的身份,这个人肯定认识他,不过这时候看杨都督难免控制不住心情的不算稀罕,虽然义乌的确没被他祸害过,但也说不定有亲戚朋友被他祸害过,总之……
  “我不喜欢你刚才的目光,下次再见到我的时候,一定要控制住情绪最好摆出笑脸。”
  杨信说道。
  “小的记住了。”
  那人小心翼翼地说道。
  “微笑,记住一定要微笑,不管你内心什么想法,一定要对我保持微笑。”
  杨信说道。
  说完他昂然地走向坊门。
  那人在背后阴沉着脸看着他的背影,然后紧接着走进安富坊,另外几个人跟着他,很快钻进了一条胡同,在一处很普通的宅院门前停下,敲了敲门之后里面打开。隔壁院门前一个女人妖媚地笑着,眼含春水般看着那年轻人,那年轻人厌恶地看了她一眼,紧接着就走进门内,那女人勾引失败,哼了一声转身回去,里面可见灯光旖旎……
  好吧,这是一处暗门子。
  京城娱乐场所虽然通常就是指教坊司三院,但实际上还有大量隐藏各坊的。
  这叫暗门子。
  “玛的,客家找的好地方!”
  许都的好友,义乌人冯三元进门后恨恨地说道。
  “怎么回事?”
  里面他同乡冯龙友迎上前问道。
  “适才在坊门处遇上杨贼,此贼传说有夜眼应该不假,黑夜里隔着五丈远,我脸上神情居然都能被看出,差点没能脱身。”
  冯三元说道。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冯龙友叹息着。
  然后他们几个进了二门,这是一座三进宅院,两个人正从厢房走出,手里还提着篮子,并没跟他们说话,直接绕过正房走向后院,冯三元二人跟着同样绕过去。后院隔着花园就是一片房屋,里面一个人挎着篮子打开门走出,直接钻进了花园,很快又走了出来,那花园的土层厚度明显有些不正常……
  “在继续堆下去,万一有人过来就麻烦了。”
  冯龙友说道。
  “让客家想办法,实在不行先往两边房里堆,让客家送些女人用的衣物再把房子里做成闺房,想来有客家的牌子不会有人进来。”
  冯三元说道。
  说话间他俩跟着前面两个挎篮子的走进房间,并走进内室,内室里面一张大床已经移开,两个男人正坐在床边,紧接着回头接过篮子,将里面的圆木段倒在地上。而在地上赫然是一个直径近一米的圆形洞口,在摇曳的烛光下黑洞洞释放着寒气,下一刻里面出现一点亮光,紧接着一个装满泥土的篮子从洞口升起……


木允锋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