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造神运动
作者:木允锋|发布时间:2024-06-28 23:17:01|字数:6987
“杖一百?!”
杨信愕然道。
这时候史可法已经自首并被张惟贤安排人扭送五城兵马司。
“河间侯,准确说是八十。”
巡城御史矜持地说道。
“他行刺我!”
杨信说道。
“是的,史可法的确行刺您,但您没有死,甚至没有受伤,依律最多也就是杖一百徒三年,而且史可法是自首,自首减一等,杖八十徒两年,实际上下官也无法决定,他是为师报仇还应再减。”
巡城御史一副秉公执法的表情说道。
好吧,杨信明白了。
史可法其实是被人指使的,而且指使的人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不出意外的话,华琪芳那支短枪也是故意带着进去的,就算他自己不是故意,也是有人怂恿他这么做的。然后史可法就等着他这支枪,最终造成华琪芳带着枪进去参加考核,杨都督出现引起史可法为师报仇之心,并现场借枪给他一下子。
但史可法并没打死他,他甚至就连伤都没有,所以按照大明律谋杀但未造成伤害故杖一百徒三年,而史可法又是自首的,继续减等杖八十徒两年。
实际上肯定不会真杖,也就是随随便便走个过场。
史可法不会受伤。
徒两年无所谓,因为徒是可以收赎的。
大明的徒刑早就成一纸空文。
基本上有点钱就免了,而且价钱还很便宜,另外史可法是举人,这样还可以议一下,也就是八议,人家这是为师报仇,属于正义举动,哪怕犯了法也要从轻发落。
他都杖八十了再轻还算个屁的处罚啊!
算计的很好啊!
但问题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这不行,这得锦衣卫审理,我怀疑此案与逆党有关。”
杨信说道。
“河间侯,此案很明显就是普通报仇而已,与逆党无关,更何况我大明哪里来那么多逆党,河间侯不要什么案子都往逆案扯。史可法因其师左光斗案仇视河间侯,欲为师报仇而已,河间侯执意要以逆案陷害,莫不是欲假公济私,以此置其于死地?”
赵南星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杨信回过头。
赵南星,曹于汴,甚至还有刑部尚书乔允升,左侍郎李养正,统统都在走进来。
“我没兴趣跟你们扯淡,我进宫请旨去。”
杨信说道。
“河间侯,做人不要太绝。”
曹于汴说道。
“曹都宪,人家都拿枪打我了,你跟我说做人不要太绝?”
杨信说道。
“谁不知河间侯刀枪不入,斑鸠铳都打不动,何惧一支短枪,既然河间侯毫发无损,那就应该宽宏大量,史可法为师报仇,也算是情有可原,何必非要置他于死地?”
乔允升说道。
他是河南孟津人,也是东林党元老级别,但比较滑头一些而已。
“你们的意思就是我该死了?”
杨信说道。
“河间侯说笑了。”
李养正说道。
“说笑?那咱们就说笑,诸位,我现在就脱下身上的丝绸甲,你们谁穿上让我同样打一枪?”
杨信说道。
一帮老狐狸干笑着。
“既然你们不愿意,那就别挡道!”
杨信说道。
说完他直接推开这些家伙,然后直奔皇宫。
这件事很让人费解,史可法明显不是这种冲动的,至于他和左光斗师徒关系也就一说,什么左光斗破庙识史可法就扯淡了。史可法他爷爷是知州,家里世袭锦衣卫百户,这样的家庭破庙读个毛书,他是北京锦衣卫籍,大兴本地人,自己家不待跑到破庙读书?他就是左光斗主持顺天府试时候录取的秀才,这样算左光斗就是他座师了,科举中就是谁录取的尊谁为师。
史可法原本历史上也没见跑去给九千岁一枪,更何况左光斗现在还没死呢!
那他怎么如此英勇了?
这很显然是有人策划,但真正目的是什么,暂时还很难猜到,也不排除赵南星这些人以此做一场秀,彻底挽回东林党正在因为文震孟等人跌落的名声。
他们需要一个旗帜。
而史可法以左光斗弟子,为左光斗报仇,不畏强权,毅然锄奸,这无疑会迅速成为新一代士子的偶像,反正又不会有什么事,本来就是杖八十徒两年而已。后者交银子拉倒,前者有那些行刑的意思两下,最多耽误了这一科,下一科就凭他的这种义举百分百高中。
无论哪方的人主考都一样。
无论阉党还是东林党,就是为了恶心杨信,也会让他高中。
不过也不一定就是这样。
这只是可能之一,是不是还有别的就暂时不知道了,现在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史可法绝对不是突然想起给他一枪。所以想要知道真相,就得把史可法弄到诏狱,然后想办法让他开口。
杨信紧接着到科学院。
到的时候正看见天启带着一群人在那里试验印刷机。
手动的。
铅活字。
专门调配的油墨。
放上一张纸,就像电饼铛一样压下来再抬起基本就是一张印好的,这个的印刷速度就可以保证报纸的最大限度廉价化了。
“这是怎么了?”
印完一张正在满意地欣赏的天启,愕然看着杨信胸前窟窿说道。
杨信赶紧说了史可法的行刺。
“那就送诏狱,再给河间侯拿一身新的蟒袍。”
天启说道。
他也没当回事。
短枪刺杀杨信?这也未免太搞笑了,杨信的丝绸护甲他也有一身,只要出门就会穿上,两分厚的生丝用铆钉压实,鸟铳子弹都打不进,只不过仍然会被撞伤,而杨信别说撞伤,就是拿刀割都不在乎。
杨信也随随便便谢恩一下,然后两人继续看着宋应星印刷。
“陛下,还有一种快速的消息传递方式,只不过需要很大的投入,如果能够建成,那么能够瞬息万里。”
杨信说道。
“快说!”
天启立刻迫不及待地说道。
“陛下,您找铁棍来。”
杨信说道。
皇帝陛下赶紧亲自给他弄来一根铁棍,而这时候杨信已经站在了那台手摇发电机前,并且拆下了炭棒两边的电线,宋应星也凑过来,还有王徵和也在这里的茅元仪。
杨信打开桌子的抽屉,满意地看着里面仿佛沙子一样的细小瓷管……
这是绝缘材料。
这个时代没有橡胶,皮革终究还是不行的,既然这样就只能使用类似高温电线上的瓷套了,由皇帝陛下亲自下旨,专门为皇宫生产贡品的官窑精心制作了这种东西。甚至还有专门为接头处制作的,而且为了方便导线随便弯曲,这些瓷套都很小,杨信就这样一个个套上,然后开始绕着铁棒开始缠,很快就缠了五十多圈。
他用目光示意了一下站在手柄旁的茅元仪。
后者立刻转动手柄。
杨信拿着那铁棍,笑着向皇帝陛下手中一指,后者还没反应过来,手中一个小扳手骤然飞出,一下子贴在相距不足两寸的铁棍上。
“这是?!”
皇帝陛下愕然道。
杨信向茅元仪示意了一下,后者立刻停下,那扳手一下子又落回到天启手中。
他示意茅元仪再摇动手柄。
然后那扳手又被吸回去……
“陛下,如果我们有足够长的导线并且保持足够的电流,是不是能把这个铁棒放到万里之外,然后在这里控制它的磁力产生或者消失呢?”
杨信说道。
天启毫不犹豫地点头。
然后皇帝陛下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的扳手不断起落。
“但这与消息传递有何关系?”
王徵疑惑地说道。
“很简单。”
杨信说道。
紧接着他把铁棒递给宋应星,然间在另一边掐断银线,并示意茅元仪不断摇动手柄,他随即把两截线头一接触。天启手中的扳手被吸起,杨信断开,扳手落下,杨信再接触并保持住,顿了一下再断开,所有人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
“我明白了。”
天启说的。
杨信笑着示意茅元仪不用摇了。
天启随即拿过铅笔。
“短暂接触是点,断开是空,持续接触是线。”
他边画边激动地说道。
“四个一组。”
杨信说道。
“点线线线,点点线线,点点点线,点点点点……”
皇帝陛下继续奋笔疾书。
“再四组为一组。”
杨信继续教他。
天启全神贯注地画着,同时在下面标注数字。
而王徵依然不懂。
“请恕老朽愚钝。”
他不无尴尬地说道。
旁边宋应星默默塞给他一本书……
“第二页,第四行,第六个字是什么?”
宋应星说道。
“明。”
王徵忙翻过去查到说。
“呃,居然如此简单。”
他目光随即落在了天启画的那些点划线上,然后看着手中的书愕然道。
“也不能说如此简单,其实只需要零到九,我们就可以包含常用的几乎所有字,从零到九我们可以排列出上万种组合,每一个组合一个字,然后不断发送到另一边。另一边只需要根据收到的点和线换成数字,再通过四个数字一组的组合找出对应的字,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变成了我们需要告诉那边的事情。”
杨信笑着说道。
第四六零章 奸臣的自我修养
“但这么多字,如何查?”
茅元仪说道。
“那么我们就需要一本字典,这本字典对应着编号,当然,这是明码,也就是可以公开使用的,至于保密的就很简单了,就像这本书一样,我们单独编一本只有我们和另一边才持有的书。”
杨信说道。
至于有线电报能不能搞出来……
这个关他屁事!
他就是管杀不管埋的,他就是不断给天启提出一个个很诱人的奇思妙想,然后让皇帝陛下始终在科学的世界沉沦,没有兴趣管科学以外的,这些东西能实现属于惊喜,不能实现就属于达芬奇的那些手稿。一个科学家,必须让他每一天都在对新科技的思索中,至于国家大事,这个交给九千岁和河间侯这些阉狗奸臣们就好了。
再说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现实的计划。
有线电报?
从京城到南京架一条线路,恐怕一万大军是保护不过来的,没个三五万士兵阻挡不住偷电线的。
“不过这个的确有些太遥远,需要很长的时间研究,恐怕十几年都不一定能完成,好在陛下春秋正盛,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但仅仅是加快消息的传递速度,臣还有另外一个方案。这个其实也需要不菲的投入,只是更容易,但真要建成,臣可以保证南京发生的事情,正常十二个时辰就能传到京城。”
杨信说道。
他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信号塔。
用建在高处的信号塔,再加上托架上可控制的不同形状,来向另一边的高塔传递信息,互相之间用望远镜观看,最终这样接力向前传递,有线电报发明前欧洲人用这种方式传递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包括拿破仑横扫欧洲,就是靠着这个及时知道自己军队的情况甚至指挥他们,第一条线路从巴黎到里尔两百公里,二十二座高塔只用几分钟完成。
而骑马接力得一天。
南京到京城估计也就一百多座,正好有水泥可以修高些,欧洲人传递的是字母和数字,但大明只需要传递数字,然后再对照密码本转换成文字,这样这个发报装置会更加简单。
晚上也行。
夜晚可以用灯光组合。
不过这个可以暂时不管,就只是白天使用。
反正也不是真正民用,这就是为了让天启能够及时知道南京的事情,并且同样及时传过去命令。
暂时不考虑别的用途。
这个方案就很现实了,唯一的问题就是得花钱,但好在这对于天启来说,同样也不是问题,一座这样的高塔造价不值一提,也就是接下来需要养活一批专门的发报员,但顶了天也就一千人,随随便便从驿站抽调就行。另外还得防备他们发错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驿站系统还得继续使用,这种高塔就是专门服务皇帝的,让皇帝最早知道南京的事情。
驿站的五百里加急依然在使用。
这件事立刻由天启拍板确定,具体的建设交给九千岁,建成后隶属锦衣卫,发报装置由皇帝陛下亲自确定,速度快点估计用不了一年,明年这时候之前肯定能从南京发过来第一条消息。
杨信随即离开皇宫安排锦衣卫去提人。
但史可法已经移交刑部。
然后锦衣卫再去刑部。
然后……
“不给?”
杨信愕然道。
“乔允升说史可法是刑部的犯人,这也不是逆案,无需交锦衣卫,陛下的口谕也不行,朝廷得按照制度来。”
许显纯说道。
“跟咱们讲制度?”
杨信无语地说道。
这就对了,很明显之前的猜测是对的,史可法就是被推出来玩造神的,东林党已经明确分裂,原本作为旗帜的南直隶那些文臣们已经沦为叛徒,逐渐掌握了权力的北方东林党需要一个新的旗帜,用这个旗帜继续维持他们的正义形象团结其他各地的东林党。
史可法就是他们挑选出来的旗帜。
左光斗门生。
世袭的锦衣卫籍。
身份很完美。
但他需要一鸣惊人,而这个一鸣惊人就用为师报仇开始。
为师报仇的史可法冒死刺杀奸臣,这完全可以当正义故事流传千古的,就是上了戏台这也是无比光辉的,人人敬仰的英雄,而剩下就是这些东林党老臣为保护英雄和奸臣斗争到底,然后各地士绅声援,最终形成大明新一波声讨奸臣的浪潮。这样赵南星这些人想要的就得到了,东林党还是那么正义,还是值得天下士绅支持的,南直隶那些人叛变了不要紧,其他地方的东林党没有叛变,而且还涌现出史可法这样的忠臣义士。
这就很完美了。
不得不说这些老家伙也很狡猾。
既然这样……
“走,我倒要看看谁敢拦我。”
杨信说道。
紧接着他亲自带领锦衣卫赶到刑部。
“河间侯,老朽年逾七旬,历事三帝,此生所遵者惟制度尔,史可法一案案情明了,是非清楚,处置依律,河间侯欲徇私枉法,老朽纵然一死,亦不敢苟同,河间侯欲带走史可法,需先从老朽身上踏过去。”
乔允升说道。
“老家伙,你先别笑得太早。”
杨信用标准反派的语气说道。
“走,直接去大牢拿人。”
他说道。
紧接着他带领锦衣卫闯进大牢。
然而……
“史可法呢?”
他喝道。
好吧,史可法不在刑部大牢。
“河间侯,刑部的犯人关在何处,想来还不劳河间侯操心。”
跟来的刑部郎中王象春说道。
杨信回过头看着他。
王象春毫不示弱。
“我给你个机会,告诉我史可法藏在哪里。”
杨信说道。
“河间侯,史可法没有藏在任何地方,他在我们刑部的关押中,至于关在哪里,下官没有必要告诉河间侯,他是刑部的犯人,与锦衣卫无关。”
王象春说道。
杨信点了点头……
“把他带回诏狱,我怀疑他私放史可法,乃其同谋,带回诏狱严加审讯。”
他说道。
那些锦衣卫立刻上前。
“驾贴……”
王象春喝道。
然后他就被两名锦衣卫直接按倒了。
“驾贴?我就是驾贴!”
杨信说道。
紧接着他走出大牢,后面锦衣卫拖着王象春走出,外面乔允升和李养正带着那些刑部官吏堵着,不过他们也只是怒斥而已,毕竟直接阻挡杨信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杨都督傲然地推开他们,直接从他们中间走过,后面锦衣卫押着戴上手铐的王象春跟随。后者昂首挺胸,恍如被抓住的志士,两旁还有同僚给他行礼送别的,此刻就差来个雷电交做,风吼水立,郡县长咸涕卜,氓隶莫不掩面……
好吧,这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门外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很欢乐。
倒是颇多闲人向杨都督行礼的,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奸臣陷害忠良的气氛,这只不过是河间侯又一次发飙而已。
杨信就这样押着王象春返回锦衣卫,紧接着把他扔进大牢跟杨涟那些人作伴去了。
“都督,卑职有些不太懂。”
许显纯疑惑地说。
杨信明显就是故意的,抓王象春更像是发泄,而杨都督是不会这样冲动的。
虽然杨都督的确经常冲动一下。
但谁都知道,他那个冲动都是谋定而冲,冲动的后面都伴随阴谋,那这一次很明显也不会是真正冲动,肯定还是在设计什么。
“没什么,帮忙而已。”
杨信很随意地说道。
他们不是想造神吗?
那就造呗?
这件事针对的又不是他,说白了就是赵南星这些人要和南直隶那些正式划清界限而已,准确说是在东林党另立中枢,他们就等着这件事闹大,接下来把所有那些东林党的顽固派拉拢起来,虽然还继续顶着东林党的名头,但实际上性质已经变成顽固派联盟。而原本东林党核心的南直隶人,则形成一个同样虽然顶着东林党,但实际上介于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势力,他们才是真正对杨信处心积虑置于死地的。
相反这些顽固派或者说旧东林党只是嘴上喊的最凶,但却不会真正和杨信刀兵相见。
新东林党准确说是诛杨党。
他们的存在基础,他们所作所为的最终目标,就只有一个。
把杨信弄死。
但旧东林党只会在朝廷继续这样徒劳地斗下去。
所以,杨信反而要拉他们一把,成全他们的造神运动,然后让他们和新东林党完成这个分裂,敌人分裂对他来说是好事,比如这次反对客氏的保太后,旧东林党就事实上和他站在一个阵营了。
“到处都是结党啊!”
杨都督感慨着。
新东林党,旧东林党,阉党,后者事实上就是旧的齐楚浙党,但浙党因为红巾军的威胁,正在转向新东林党,真正的核心是齐党,但方从哲退休后,亓诗教撑不起,只能带着队伍投奔九千岁。但山东那些旧东林党的,已经加入赵南星这些人的联盟,孙承宗应该也在这里面,这样算起来旧东林党仍然势力很大,目前的朝廷正在逐渐变成三党明争暗斗。
至于杨都督……
杨都督有个屁党,正人君子谁屑于和他为伍?
“你们都不跟我玩,我就找河马玩。”
杨都督自言自语着。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