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高中生皇帝和初中生皇后


  “天?”
  杨信冷笑一声。
  “我的确没想过头顶的苍天,我只需要对得起皇上就行了,不过我倒是很想问问你们,你们对得起皇上吗?”
  他说道。
  说完他径直向乾清门走去。
  就在门前他回过头,看着后面这些家伙……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我们都是凡人。
  我们都没有资格谈天。
  但我想请诸位记住一点,你们面前这座皇宫里住着的是天子,而这就是大明的天。”
  他紧接着说道。
  说完他直接走进去。
  而九千岁笑眯眯地看着那些气焰全消的文官们。
  “诸位,还想继续闹下去吗?你们闹又没什么用,陛下终究是天子,你们堵在这里像什么话?诸位都是朝廷大臣,都是饱读诗书的,这脸面总得要吧?要是连诸位都不要脸面了,那我一个老奴可就一样不要这脸面了。”
  他和颜悦色地说道。
  说完他也跟着杨信走了进去。
  后面那些大臣们面面相觑,几个胆小的终究开始退缩,他们被杨信一吓也清醒过来,话说这个奸贼可是没什么做不出来的,如果真的激怒了他,就是构陷一番然后像在无锡搞的那样,那可就真麻烦了。那不仅仅是株连某个家族,而是把整个地方的士绅全部株连,那时候跟着倒霉的士绅会毫不犹豫地出卖他们这些人的家族……
  这是绝对的。
  甚至不用去真的查什么。
  只要杨信放出风,要去查他们中的某一个,那这个人家乡的士绅为了避免这个奸贼上门玩无锡那套,会毫不犹豫地出卖他,把这个人的家族作为牺牲品换取杨信不去上门查案。
  这些人很清楚自己桑梓的节操。
  几个文官悄然起身离开,然后越来越多人离开,最后乾清门前只剩下了魏大中几个,他们面面相觑不禁露出苦笑,很显然这个结果令他们无奈。实际上他们原本的目的,也就是来向杨信示威,结果示威没成功,反而被这个奸贼几句话搞得人心惶惶。最终他们几个在那里沉默了一阵,同样意兴阑珊地站起身,架着依然还没醒来的缪昌期,默默地离开了乾清门。
  “这就是一群贱骨头!”
  九千岁鄙夷地说道。
  “贱归贱,但有几个骨头还是很硬的。”
  杨信说道。
  “陛下准备如何处置高顾两家?”
  他紧接着问道。
  “目前的问题就是内阁不出票拟,而方阁老又躲着,不得不说他这个人越来越胆小了,倒是刑科那边好办,崔呈秀已经是都给事中,这件事方阁老给咱们办了,只要内阁出这份票拟,那他肯定是会过的。要不你去劝劝方阁老,他毕竟是首辅,只要他回来出这份票拟,其他几个阁臣是无法阻挡。”
  九千岁说道。
  “呃,我去估计他更不会来了。”
  杨信说道。
  方从哲摆明了做缩头乌龟。
  实际上这时候他更愿意天启把自己解职,反正他都六十出头,回家养老就回家养老吧,但这场斗争他是真不敢再搀和,本来他就是奸相了,再加上杨信和方家的特殊关系,他若充当这天启和文臣恶斗的爪牙,那基本上也就跟历史上那些奸臣一个级别了。说白了他还是害怕,害怕这场斗争结果会是天启输,哪怕这一局赢了也不代表未来会一直赢,更何况他很清楚这斗争没那么简单,杨信目前看似风光无限,但一个天启落水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那时候方家也就完了。
  所以他得留余地,他装病躲着不出票拟,内阁完全交给韩爌这些亲东林党的阁臣,那他还是可以原谅的,他还没有自绝于人民。
  而皇帝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毕竟他是唯一一个站在皇帝一边的阁臣。
  这样他两边都有余地,都有退路,这种习惯明哲保身的老狐狸,遇上真正大事都是这种德性,包括东林党一边的叶向高几个也一样,这几个当年跟着万历的老臣都是一路货色。
  他们的头脑还停留在老人政治时代。
  但现在已经是少壮派的天下。
  “回头我跟韩爌几个好好谈谈,我会让他们乖乖出这份票拟。”
  杨信说道。
  说完两人继续向前,很快穿过乾清宫和坤宁宫,到了坤宁宫北边,然后首先进入视野的就是一堆塑像,从鸟兽虫鱼到人物,甚至还有神像,其中最醒目的是一只近十米长的龙,一个个全都刷上了漆,恍如到了某个山寨景点。还有一堆混乱堆积的建筑材料,看样子还准备搞新的,搞得原本清幽雅致的院子一片狼藉,而至今其实也还就是高中生年纪的天启,正跟一个初中生年纪的大萝莉骑在昂起的龙头上。
  看上去颇为欢乐。
  后者应该就是皇后殿下了,倒是挺漂亮的。
  不过一个虚岁才十五的大萝莉,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杨信感觉心动的,他的审美还不至于对这种几乎没有任何身材可言的动心。
  这只能说是个美女苗。
  他还是喜欢那种鲜花盛开的。
  而客氏依然坐在那里,看得出心情不是很爽。
  “奉圣夫人!”
  杨信拱手说道。
  后者对他是不敢摆架子的,赶紧起身还礼。
  这时候天启也看到他,赶紧踏着梯子下来,而且顺便把他的皇后接下来,客氏的神情更加不爽,不过还是迅速换上笑容,上前给皇上擦汗。
  “兄长,辛苦你了!”
  天启说道。
  “陛下,这里面框架都是钢筋吧?”
  杨信看着那龙头说道。
  “不全是,主要骨架是钢筋的,但一个工匠说不如加竹子还轻巧,我就在里面不紧要部分加了细竹条扎成的竹筋。”
  天启笑着说。
  “那倒也能用。”
  杨信愕然道。
  不得不说大明皇帝陛下连竹筋都懂了。
  不过这的确是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案,实际上竹筋不是不能用,这种东西的历史几乎和钢筋混凝土一样悠久,十九世纪就有人这么干,以目前的情况一些桥梁完全可以使用竹筋,不过就是竹筋的防腐得做好,另外还有水泥和竹筋的粘着都需要研究,但确实可以使用。
  当然,皇极殿不能用。
  那个还是老老实实地用锻铁筋吧!
  当然,这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而已,实际上现在的天启,基本上就是完全被杨信引诱进科学的海洋,甚至连天文观测站都建立,一个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就架在兔儿山上,那里是整个京城的制高点。上面本来就有观月亭,但现在已经改造成天文观测台,连太阳系演示仪都架在上面,而且还是可以动的,只不过没有动力,所以是每天有太监专门去转动一下。
  另外皇帝陛下的个人实验室也建立,就连第一台显微镜也已经制作出来……
  反正就是花钱呗。
  他是皇帝,内库挑最好的水晶,找最好的研磨工匠,放大几百倍的透镜就这样提前半个世纪诞生了,甚至超过列文虎克版的,毕竟列文虎克作为一个普通工匠能够动用的资源,跟一个世界上最大帝国的皇帝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目前的皇帝真没兴趣管政务。
  他把所有事务交给九千岁和杨信,也的确是因为对这些不感兴趣。
  话说这些能有把一件件东西都摆到显微镜下,看那些放大几百倍后的景象更让一个十六岁少年感兴趣?
  “这就是细菌。”
  杨信看着自己的一滴唾沫,然后很干脆地告诉皇帝。
  “也就是说咱们生病主要就是因为这个?”
  皇帝陛下兴致勃勃地说道。
  “不全是,但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是,还有一些是病毒,那个比细菌还要小得多,我们的这台显微镜还看不到,但仅仅是细菌,如果我们把一些致病的杀死也能减少一多半疾病。不过这个陛下还是别参与,万一染上就麻烦了,这个可比毒药厉害得多,至于咱们身上目前有的,这些没什么太大威胁,因为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东西杀它们。”
  杨信说着看了看身旁……
  “我需要一滴血!”
  他说道。
  皇后殿下第一个反应过来,顺手拿起绣花针扎了自己手指一下。
  杨信立刻拿过小玻璃片,皇后殿下懵懵懂懂地挤出血滴在上面,杨信点头表示感谢,然后在这个大萝莉明显有些羞涩的目光中,直接放到了显微镜下。
  “陛下,请看一场战争!”
  他说道。
  天启立刻趴在显微镜上。
  “最小的就是我们体内的细菌,那些不断吞噬它们的,就是我们身体的保卫者,就像守卫大明的军户一样,这种我称为白细胞的东西,日夜不停地同进入我们身体的入侵者战斗。一代死了新的一代继续,一代代永不停歇地杀死入侵并试图占据我们身体的各种细菌,它们的存在确保了我们身体的健康,没有它们的保护,我们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疾病甚至死亡。”
  杨信说道。
  “兄长想说什么?”
  天启一边兴致勃勃地看着白细胞吞噬细菌一边说道。
  他又不是傻子,杨信的这个比喻明显意有所指。
  “没什么,只是臣上次路过凤阳时候,看到太祖龙兴之地一片萧条,沿淮几乎一片荒芜,军户因为饥寒逃亡殆尽,一时间有感而发。”
  杨信说道。


第二四零章 叫什么叫,等会有的你叫
  杨信的目的还是给他的南方荡寇军寻找一个根据地,而凤阳那地方还是可以的……
  那里的确穷一点。
  但那里却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控制江淮的战略要地,对江南拥有高屋建瓴的战略优势。
  临淮关浮桥是淮河上唯一的桥梁。
  直通清流关的大路相当于这个时代的国道。
  在那里建立一个基地,以民兵为依靠建立一支真正的强军,基本上就具备了对长江下游沿线所有城市的快速干涉能力,至于穷的问题更好解决,正好在那里推广新作物。
  当然,杨信目的并不只有这些。
  “改革卫所?”
  天启疑惑地说道。
  “是的,太祖创立的卫所制度其实是好的,只是后来被搞坏了,但好在这个制度还在,我们需要的就是进行改革,也就是统统按照我之前在无锡搞的,把卫所军户民兵化,取消他们在军籍下的所有限制,然后把原本他们耕种的那些官田按照三四成地租租给他们。
  原本军户是上交一半给卫所。
  但问题是在军籍体系下,这些粮食都成了养肥那些世袭将领的。
  而同样在军籍体系下,军户必须服从这些将领,最后他们就变成了后者的事实上农奴。
  既然这样咱们就推倒重来。
  先把凤阳做一个试点,我从山里招募的那些棚民荡寇军,在处理完无锡的事情之后就暂时没用了,但也不能把他们解散,这些人真得很好用,臣的意思是继续招募,然后把他们安置在凤阳,就像天津的一样垦荒。但对外不要说是去改革卫所的,就是单纯给他们一个安置点,凤阳一带的荒地太多,那里最适合他们垦荒种田。
  这样凤阳各卫的将领们不会反对,甚至为了巴结臣还会配合。
  然后他们就可以在那里扎根。
  接着臣再去改革凤阳各卫,那时候那些将领想反对也没用了。”
  杨信说道。
  “准,这些人一切都照天津的荡寇军,开垦出的荒地也算兄长的,左右这次我也该给兄长封赏。”
  天启说道。
  这样就可以了。
  两人迅速抛开政务,开始继续研究科学。
  准确说是杨信给皇帝陛下解决这段时间遇到的疑惑,尤其是设计中的皇极殿钢筋水泥化问题,实际上也没多大技术难度,本身他俩计划的只是用钢筋水泥来替代那些成本夸张的楠木柱子。杨信根本就没想过在皇极殿使用钢筋水泥的房梁,目前他又不能提供真正钢筋,最多只能制造锻铁筋,这种东西做柱子问题并不大,但做横梁还是不太敢的。
  横梁依旧木制。
  只要能把那些楠木柱子替换,三大殿造价直接下降一半。
  那些巨大的楠木是三大殿的主要成本,这东西必须从南方的山林砍伐然后无数人力拖出来,再沿着长江运河一站站送来,每一根柱子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没有这些柱子,三大殿本身花不了多少钱。
  锻铁筋加水泥足够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锻铁不是钢,但无非也就是加粗而已。
  没多大点事。
  皇极殿说到底也就是个连房顶算上的八层楼而已。
  如果不是太过于毁三观,在一些不重要部件用竹筋都能撑住,另外还有一个成本巨大的组成是那些雕像,但这个目前天启已经解决,用石头雕像的确很耗费人力,但拿水泥做一个就无所谓了。就天启刚才骑的那条龙,如果真要工匠人工恐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皇帝陛下总共也就带着几十个工匠花了半个月。
  总之照他俩这种糊弄法,整个三大殿工程绝对不会超过三百万。
  杨信在皇宫一直待到快天黑,这才返回自己家,然后刚到门前就看见黄英气冲冲地从里面走出来……
  “呃,你要去哪儿?”
  杨信愕然道。
  “回自己家!”
  黄英很不客气地回答。
  “姐姐。”
  后面紧接着出现了小喵的身影。
  很显然杨佥事的内宅问题终于爆发了。
  “这可由不得你了!”
  杨佥事很干脆地直接把她扛起来,黄英在他肩头就像一条被抓住的鱼一样扭动挣扎着,但却无法挣脱他的手,紧接着就被杨信扛回门里,后面小喵还向前准备迎接呢,杨信顺手把她拦腰抱起。
  小喵惊叫一声。
  “叫什么叫,等会有的你叫,好好教教你姐姐,她还是第一次呢!”
  杨信喝道。
  然后他就那么在里面小草等人愕然的目光中,径直走到了自己的正房,扛一个抱一个进去,顺便把门踢上了……
  内宅问题就这解决。
  说到底这种问题的关键也就是不能雨露均沾。
  但如果有能力一挑二甚至一挑三,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第二天杨佥事神清气爽地起来时候,黄英和小喵就已经亲如姐妹了,当然,杨信没兴趣管她俩之间的战斗友谊,这家伙堪称马不停蹄地为天启解决下一个问题。
  内阁大堂。
  “诸位,阁老。”
  杨信看着对面一片毫不友善的目光。
  “韩阁老,您不给介绍一下几位新阁老?”
  他紧接着对韩爌说道。
  这时候阁老有点多,除了韩爌和刘一燝,还有何宗彦,朱国祚和史继偕,都是泰昌下旨召回,然后天启没有改变,替他爹把这些家伙弄来的,加上首辅方从哲,目前内阁六个大学士,这不是最高纪录,原本历史上天启三年骤增到九个大学士,这座内阁大堂人满为患。
  何宗彦是江西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当初保太子的主力。
  朱国祚是浙江人,万历十一年状元,泰昌的老师。
  史继偕是泉州人,万历二十年榜眼,他还是万历封的大学士,只不过接到任命的时候万历已经死了,他回家后请辞,但泰昌坚持,后来天启也象征性催了一次,他是刚刚赶到京城的。
  “都是三朝元老啊!”
  韩爌介绍完之后杨信感慨道。
  三朝元老们全都默默看着他,这意思就是他有屁快放。
  这五个全是老狐狸,没兴趣跟他扯淡,而且这五个里面四个亲东林,也就是史继偕算中立,但在这种原则问题上还是站在东林一边,毕竟杨信是文官和士绅的公敌,朱国祚虽然是浙江人但却是嘉兴,而嘉兴就是东林党势力范围了,尤其是在杨信刚刚害死一个嘉兴籍状元的情况下,这个老状元更是瞅他就来气。
  “那我就直说了。”
  杨信略微尴尬地一笑说道。
  五只老狐狸继续沉默,半圆形围着他,一个个视若无睹。
  “首先,高攀龙必须死,高顾两家必须抄家。”
  杨信说道。
  依旧是一片沉默。
  反正五个老狐狸不出票拟,那天启就只能自己发中旨,皇上发中旨就会招来各地一片反对,毕竟这不合规矩,就算高顾两家依旧被抄,他们也是被阉党陷害冤枉的,各地仁人志士不会放弃为他们仗义执言。但内阁发这份票拟就代表着东林党的正式认输,代表着文官系统接受了皇帝的彻底压服他们,这是最后坚守的阵地,这里的屈服代表了皇帝的完胜。
  “诸位阁老,沉默是没有用的,如果你们不出票拟,那么这件案子也就无法结束,杨某还会继续去江南,继续侦办此案,我会做什么,想来诸位都已经很清楚了。
  何必呢?
  何必要闹个两败俱伤呢?
  叶台山已经进京,接下来我们会做什么,想来各位已经知道。
  有什么条件咱们可以谈,但这种拒不合作的态度就不好了,你们都是三朝元老,不至于像小孩子一样赌气吧,咱们都是成年人,为何不以成年人的方式讨论问题呢?”
  杨信说道。
  “杨佥事真想谈?”
  韩爌说道。
  “当然,开诚布公地谈。”
  杨信说道。
  “第一,锦衣卫不得无驾贴随意逮捕。”
  韩爌说道。
  “不行,实际上陛下刚刚允许锦衣卫遇上突发案件,可以先行逮捕然后回京补签驾贴。”
  杨信很干脆地回答。
  这倒是事实,再说他已经开了这个头,天启允许不允许都开始了,剩下只是依照这个惯例就行,而且这个驾贴批捕也不合理,像那些突发性的案子,锦衣卫也不可能有功夫签驾贴。话说连地方上巡检,逮捕一个人都没有锦衣卫这样的限制,县官逮捕人更是自己写一道拘票就行,到了锦衣卫逮捕人,却还得跑到刑科去签什么驾贴。
  过去甚至还得准备好一大堆材料,就跟去检察院申请批捕一样。
  甚至连拘留权都没有。
  这锦衣卫当的也太憋屈了。
  “杨佥事这就是谈的态度?”
  朱国祚说道。
  “既然是谈,当然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要是全都同意岂不是成了你们单方面的下命令?这一条我方不同意,不过我可以承诺尽量不屈打成招,至少不会把人打得跟汪文言一样。”
  杨信说道。
  他对严刑逼供还是持保留态度。
  无论科学还是各种实例都证明,被打成汪文言那样还不招供的,那基本上也就不会在意什么酷刑了,对于这些必须采取其他手段,好在大明朝法律漏洞实在是太多,像这种人的供词其实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获得。
  杨信是遵纪守法的好孩子,但钻法律漏洞也是遵纪守法。


木允锋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