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我们出来混要讲信用
作者:木允锋|发布时间:2024-06-28 23:17:01|字数:6846
杨信这话一说,那些青虫们立刻一阵混乱,所有戴暖耳的人都忙不迭往下摘这东西。
而另一些人同样检查身上。
必须得明白一点,大明朝从太祖时候起,为了抑制奢靡之风,对于士庶官吏的着装,配饰,居住器具统统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朱元璋因为知识面问题的确存在很多局限性,但他仍然以一个传统农民的头脑,试图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尤其是他崇尚节俭。
他认为一个合理的社会就是节俭。
任何奢靡,攀比,浮华都是不对的,所以他就以制度硬性规定出来,甚至就连衣服下摆到哪儿都规定好。这在现代人看的确很可笑,但在物资匮乏就连吃饱饭都很难的古代,所有人衣服下摆长出一寸,很可能就意味着数十万亩良田改种棉花来解决。而这数十万亩良田不能种粮食,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很多人挨饿,这种在现代人看来可笑的制度,在古代却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始终徘徊在饥饿线上的古代,必须用最大限度的节俭来确保供应。
但是……
到这时候早就没人遵守了。
朱元璋有兴趣做这种事情,他的后代可没有,他从小在饥寒交迫中长大,他的子孙后代可没尝过饥寒之苦,当皇帝都无所谓时候,下面的闸门当然就彻底敞开。穷人的确想违制也没能力做到,但有钱人身上没有不违制的,这一点在士子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毕竟他们是最不受制度约束的人,同样因为年轻人居多他们也是最追求特立独行的人。
这个时代又没有太多显摆的方式可供选择。
衣着违制是几乎所有士子必备的。
“把他拿下,笞二十。”
杨信指着王永吉说道。
“我没戴暖耳!”
王永吉有些惊慌地说道。
“锦绮镶履,违制!”
杨信指着他脚上明显称得上色彩鲜艳的鞋子说道。
两名荡寇军士兵立刻上前,很干脆地把王永吉抓住,直接按倒在街上,不过这时候已经没人顾得上管他和陈仁锡了,那些青虫全都慌乱地寻找身上看看有没有违制的。但问题是哪怕他们饱读诗书,也不可能一时间把舆服制度全想起,而且这个制度还是不断修改的,谁知道后来皇帝又添了什么,那东西通常都是一道圣旨发完拉倒。
再说就像那些鞋子违制的难道脱下来?
脱下来也不行啊!
“鞋子都不穿有伤风化!”
杨信指着一个刚脱鞋扔到身后的青虫说道。
“我没违制!”
后者惊慌的喊道。
“倒也是,但身为士子当端庄以教庶民,大街上不穿鞋成何体统,二十下太多那就笞十下吧!”
杨信很随意地说道。
“文举人,你也别脱鞋了,杨某又不是眼瞎,这里一堆人看着呢,你这样未免太侮辱我们智商了,后面那个戴凌云巾的出来吧,别藏了,你那么高的凌云巾往哪儿藏呀!别摘了,我都看见了还摘什么?”
他紧接着说道。
然后他停在一个青虫面前。
“我没违制!”
后者昂然说道。
“你这方巾对角戴算怎么回事?衣冠不整有伤体统,笞十下!”
杨信笑着说道。
后面一帮对角戴方巾的吓得赶紧正过来。
方巾明确规定是正戴,也就是平面朝前,后来一些标新立异的士子开始对角戴,甚至民间对此也多有嘲讽,还编了顺口溜,一些古板的也上书禁止过,但这种事情没人真正去管,那些士子们更是根本就不理会。
“那个戴忠静冠的,出来吧,你这个情节严重啊,你这个笞已经不够了,得换成杖才行,杖二十吧!”
杨信指着前面戴忠静冠的喊道。
忠静冠是嘉靖创造的,但只限于官员可以戴,于是民间士子开始戴这东西的山寨版,也就是略微简化的凌云巾,类似不敢穿蟒袍敢穿草兽,但凌云巾也是明令禁止的,只是士子们根本不搭理,别说凌云巾了,就是忠静冠也一样堂而皇之地戴出来。
然而现在让杨信揪住把柄了。
“杨佥事!”
青虫后面突然响起喊声。
紧接着那些已经慌了神的青虫分开,然后一个红袍文官走出来,两旁青虫纷纷向他行礼,一个个看得出情绪稳定了不少,很显然有主心骨了。
“你又是谁?”
杨信问道。
“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陈道亨。”
那文官傲然说道。
“幸会。”
杨信说道。
“杨佥事,这些士子的确有不当之处,但杨佥事恐怕还无权笞杖吧?”
陈道亨看着被按倒的文震孟等人说道。
“对,你有何权力笞杖?”
“就算要管我们也轮不到你!”
……
那些青虫们纷纷喊道。
这倒是事实,这种违制的事情在南京需要送交巡城御史,而在地方则是交学官,也就是县教谕,府学正这些人,这些人有权笞杖士子,青虫们的确拥有各种特权,就算到了县衙也可以很嚣张,但在学官面前瞬间变鹌鹑。原因就是学官专管他们,学官的确没有打老百姓板子的权力,但他有打士子板子的权力,对于士子衣着违制,有伤风化,甚至学习荒废等行为,学官都有笞杖的权力。
但杨信真没有。
“神宗皇帝……”
他举着金牌挣扎。
“神宗皇帝的确赐杨佥事金牌,杨佥事有监督天下儒生之权,但阁下没有处罚的权力,你可以指责他们违制,甚至可以因此拿下,但拿下之后你只能交给巡城御史或者地方上的学官,但你自己无权处罚他们。”
陈道亨说道。
“对,快把我们送交巡城御史!”
“我们要去巡城御史处领罚!”
……
文震孟等人开心地喊着。
去巡城御史那里就什么危险都没有了。
他们一时间慌了神,都忘了杨信根本没有这种执法权,神宗的旨意只是说他有监督检举权,但没有处罚权,处罚还是得交给学官的。不过这件事也的确是个警示,至少杨信离开南京前,大家还是注意点,尤其是这个着装上不能再给他抓住把柄了。
“这样啊!”
杨信很是不爽地说道。
“那我非要打呢?”
他说道。
“杨佥事,在下身为副都御史,还不至于容你胡作非为!”
陈道亨冷笑道。
他身后那片青色海洋一片鼓噪。
这时候他们的数量已经增加到近两千,杨信的三百荡寇军完全被围成了青色海洋中的孤岛,但杨寰带领的援军至今还没到,很显然他们那里出意外了,否则以那些士兵的速度这时候也该到了。
“放心,杨某是最讲道理的,我是文明人,不会动粗的。”
杨信说道。
说完他走到了文震孟等人面前。
“你们有两个选择。”
他低头说道。
文震孟等人傲然地看着他。
“第一,就像陈副宪说的,按照规矩我把你们送给巡城御史,剩下的我们都知道会怎样,巡城御史最多申斥你们几句,然后就会把你们放了,我也找不出什么毛病,毕竟巡城御史才有权处罚你们。
但我很不满。
我这个人出来混最讲信用,说打你们就一定要打你们。
你们让我丢了面子,我就一定要找回面子,比如说我会认为巡城御史对你们的处罚不公正,然后我会给陛下上奏折,建议陛下从重处罚,以此严肃风纪规范士子的行为。所以我会建议陛下革除你们的功名,而这样的奏折陛下是不会费心去处理,司礼监会交给方阁老,我会在同时给方阁老去信,我们之间的关系想来你们很清楚。
方阁老会同意的。
毕竟把你们这些举人的功名革除,对北方举子们有利。
礼科有可能同意,也有可能驳回,但我记得礼科那几个给事中好像都不是南直隶人,想来他们应该喜欢为本省士子减少几个竞争者,说到底你们的确是违制了,这种事情可大可小,革除功名也不算过分。
那么他们同意的可能性就超过一半。
你们有超过一半可能被革除功名。
而第二种选择就是你们求着我打你们。
我打完就算完事了。”
杨信说道。
文震孟几个脸色瞬间白了,甚至冷汗都冒了出来。
而后面的陈道亨也傻眼了,很显然他也没想到杨信这么恶毒,这样阴险毒辣的手段都能使出来。
“我数三声,如果你们不选第二种的话,那我就默认你们选择了第一种,我会把你们交给巡城御史的,然后你们就回去等着吧,等着朝廷的决定,但无论怎样你们都有超过一半可能性会被革除功名,一。”
杨信说道。
四周一片寂静,外围一些青虫已经开始逃跑。
“二。”
杨信说道。
“杨佥事,学生有罪,请杨佥事赐罚!”
王永吉突然低声说道。
“大声点,我听不见!”
杨信说道。
“学生有罪,恳请杨佥事赐罚!”
王永吉一脸屈辱地大声说道。
其他几个也同样屈辱地跟着选择了挨杨信的笞杖。
“你看,是他们求我打的。”
杨信笑着对陈道亨说道。
第一八零章 整风肃纪
“这场面何其壮观!”
杨信当街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端着茶杯神清气爽地看着前面。
而在他前面大街上一溜长凳排开,明年的状元文震孟,进士王永吉,陈仁锡等三十多个举人和监生,就这样一个个趴在那里,而且……
而且是去衣的。
笞杖就是要去了下面衣服的。
这个词包含两种刑罚,前者是小板子,用单手拿的竹片或者荆条来抽,类似于坡县的鞭刑,至于后者就是电视上经常出现的板子了。但无论笞还是杖,通常除非特别免除都是去衣的,所以这个对女人来说特别恐怖,一般打完基本上就回去自经……
当然,这个看身份。
对于那些本来就不在乎的,这其实没多大点事。
但此刻几十个原本身份高贵的举人监生们,一起趴在那里当众受刑的场面还是堪称壮观,三十多个人就那么一字排开,在大街上一片白花花,那些围观的闲人们瞬间就激动起来,一个个很欢乐地评论着。
当行刑者拿着竹板动手的时候,那就更加欢乐了。
至于行刑的自然是荡寇军士兵。
这些粗野的山民们两人一组,拿着刚刚从叶家找来竹子制作出的厚竹片,不断高高抡起然后狠狠抽落,伴着计数士兵的喊声,紧接着响起的就是响亮的竹板炒肉声,接着就是那些士子的惨叫和四周闲人的起哄。毕竟这种壮观场面对于南京百姓来说真是很稀罕的,而那些青虫这时候都已经逃得没剩几个了,话说再待下去万一杨信再出别的毒计就麻烦了。
他们可不想挨打。
更何况看着这些人挨打,以后见面也尴尬。
还是赶紧走人最好,至于叶茂才……
这时候谁还顾得上管他。
这时候他们的勇气早已经荡然无存,倒不是说被挨打吓得,笞十下二十下都不算严重刑罚,他们怕的是那个革除功名,士子们不怕挨打,别说是笞就是杖几下他们也不怕,但一说革除功名就真立刻吓得变鹌鹑了。一旦革除功名意味着他们所有梦想,毕生努力荡然无存,一下子从山顶跌落深渊,别说是家境差的,就是那些世家子一听革除功名,也都吓得心惊胆战。
他们是真害怕这个。
而杨信也真有这个能力。
说到底只要他抓住把柄,那么就可以上奏皇帝,而在方从哲这个奸相和魏忠贤控制内阁和司礼监的情况下,这份奏折肯定得到批准,剩下无非就是看礼科的给事中了。但礼科给事中如果不是南直隶人,肯定喜欢把这个科举第一大省的举人们刷下去一批,要知道大明每一次科举,南直隶的进士数量都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省。
把南直隶举子以这种方式刷下去一批,他们身后本省举子机会就更多。
南京这些士子们很清楚,这是肯定会的。
其他各省,尤其是北方各省士子,说不定还在内心欢呼呢!
整个明朝南直隶出了四千多进士,而北直隶只有一千多,北方五个布政使司加起来不如南直隶加江西,这还是朝廷强制性限制录取比例的结果,当年因为一科进士全是南方人,甚至导致了北方士子集体罢考。那还是洪武年,敢在朱元璋手下这么干,北方士子愤怒到何种程度,那么现在指望他们不趁火打劫?
开玩笑。
谁还不知道谁呀。
或者说谁还不知道自己这种人的节操啊。
这种时候不跑,难道留下来让杨信找借口抓住,然后挨打或者革除功名便宜别人?
赶紧走吧!
于是那些挨打的士子,就在身后板子的落下中,悲愤的看着自己的战友们落荒而逃。
而这里面最倒霉的,就是那个戴忠静冠的。
他这个属于情节严重,忠静冠明确规定除了官员外不准戴,而且经过嘉靖万历两朝多次重申,他明知故犯,所以单纯笞已经不够了,必须得用杖,也就是真正的挨二十大板。虽然那些荡寇军士兵没有经验,不会那些老衙役几板子打死人的本事,只知道用蛮力,但随着刚刚赶制的板子落下,那倒霉的家伙也在不断发出撕心裂肺的高亢惨叫,而且很快就已经皮开肉绽,甚至疼的昏迷过去。
“弄点盐水,浓一点的!”
杨信端着茶杯说道。
旁边锦衣卫早就准备好了,直接拎着水桶过去,半桶浓盐水一下子浇上。
“嗷!”
那家伙骤然间仰头嚎叫。
“继续。”
杨信端着茶杯满意的说。
“杨佥事就不怕有朝一日落在他们手中?他们都是举人,监生,几个月后都要进京赶考,你就不怕他们中间出个状元进士?”
陈道亨在一旁冷笑道。
“杨某心中只有公忠体国这四个大字,杨某行事只管是不是对皇上有利,只要对皇上有利的我就去做,至于个人安危,从不在杨某的考虑中,陈副宪想来是不懂杨某对皇上的那份忠心。”
杨信说道。
“那陈某倒是要以杨佥事为楷模了!”
陈道亨冷笑着说道。
说完他拂袖而去。
而此时外围的人群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红袍或青袍的官员身影,陈道亨直接走到他们中间,然后和这些人一同拂袖而去,很显然这一轮他们认输,毕竟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真抢人吧?再说他们也没能力抢,士子们被吓跑,那些衙役和弓兵们更不可能冒死上前,难道还要他们自己动手?叶茂才已经落在杨信手中,这已经是事实,剩下就看他能不能扛住了。
这时候杨寰也匆忙骑着马赶来。
“怎么回事?”
杨信问道。
杨寰并没有带着援军赶来。
“回叔父,南京守备常胤绪禁止荡寇军入城。”
杨寰低声说道。
“他也下注了吗?”
杨信冷笑道。
当然,说勋贵团下注也不准确,他们应该还是保持中立观望,但肯定向东林党略微偏一些,毕竟这些勋贵实际上已经士绅化,本质上他们也是南直隶士绅中的一份子,居住两百多年的他们早已经和士绅密不可分,他们不可能会偏向杨信这边。
不过此时杨信暂时也没兴趣跟他们斗。
这些勋贵能做的也就这些,直接加入东林党也是不可能的,他们都是明哲保身的老狐狸了。
收拾他们是以后的事。
“你先回去把那些犯人安置好,直接去找守备太监。”
杨信说道。
“南京守备太监高涌突然中风。”
杨寰说道。
“中风?真他玛有创意。”
杨信忍不住笑了。
也就是说高涌明确中立不掺和此事了。
“不过织造太监李实倒是很懂事。”
杨寰说道。
“那就找他吧,既然高涌中风,那就先让李实代理着,这个回头我给你爷爷去封信就行,让李实在城外先找个地方,把这些犯人统统关押起来,你带着人把那里看好,这事情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得继续斗。你告诉李实,咱们都是皇上的人,他的一切都是皇上赐予的,所以让他的屁股别坐错了地方。”
杨信说道。
“侄儿明白!”
杨寰立刻行礼离开。
“提督老爷,板子都打完了。”
这时候黄三上前,就跟个汉奸翻译官般弓着腰说道。
杨信站起身,拿着他那本红皮书走到文震孟面前。
后者和其他那些士子都依然趴在板凳上,几个勇敢留下来的青虫,正在帮他们整理衣服,不过一时半会他们还没力气爬起来,尤其是那个挨板子的得抬走才行,好在因为那些士兵都没有经验,他们受的都是些皮肉伤。打这个里面有很多门道,并不是说用力猛就打得狠,甚至往往纯粹蛮力打反而伤害最轻,只是看起来血淋淋很吓人而已。
“给他们都杀杀毒!”
杨信说道。
然后锦衣卫拿着浓盐水上前挨个浇。
于是狼嚎一样的惨叫再次响起,这东西的感觉可是很刺激。
“你们不要觉得我是在对付你们。”
在这嚎叫声中杨信说道。
“我其实是在对付你们所有人,看到我手中这本书了吗?
这是衍圣公亲自撰写并且交由皇上恩准的《弟子规》,以后这就是天下儒生的规范,衍圣公认为目前大明儒生行为不端者太多,像服饰违制者,奢靡无度者,眠花宿柳者,甚至还有人公然宣扬异端邪说。
简直是不堪入目。
衍圣公身为孔圣之后,自然不能再坐视下去。
故此撰写这份《弟子规》,以此作为儒生的行为规范,这次杨某和衍圣公前来南都,除了给岳圣立庙以外,还有就是一同来考察各处书院,整肃儒家弟子的风气。我今天笞杖你们,是因为你们违制,但这只是最轻的,接下来衍圣公和我还要以更严厉手段,对那些有辱斯文的败类进行惩处,不要以为我说的革除功名是吓唬你们。
真有情节严重者,不但要革除功名,还要禁锢终身。
这本书我会进行刊印,所有生员及生员以上者必须人手一本,要是让我查出手中没有,那一律笞二十。”
他举着《弟子规》叫嚣。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