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作者:木允锋|发布时间:2024-06-28 23:17:01|字数:6763
第二天。
奉新西南山林中。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拉着他那辆恍如拉杆箱的小车,杨信沿着一条完全用脚踩出的小路,伴着四周鸟儿的鸣叫,悠闲地边走边哼唱着。
在他四周杀机四伏。
荒草丛中,松树的绿色中,某块岩石后面,一道道贪婪的目光聚焦在他的车子上,那个沉重的木箱让两个包铁的车轮,不时陷在松软的泥土中,外面还挂着一个网兜,兜子里是白花花银子,明晃晃地告诉别人箱子里是什么。这片山林全是棚民,棚民没有户籍,法律不会保护他们,同样他们也不需要遵守法律,这是真正丛林法则的世界。
别说是外地客商这样的小肥羊,就是本地人也不敢深入山林。
没有地方世家大族的保护,获得棚民首领的许可,谁到这个世界都有可能像闯入塞伦盖蒂大草原的企鹅般尸骨无存。但此刻却没有人动手,尽管眼前这只肥羊连个保镖都没有,然而这些经验丰富的家伙,早就从车轮压出的痕迹中猜出这箱子的大致重量。
一个拖着几百斤重,在山上行走恍如平地的家伙……
这可不好惹。
可那白花花的银子。
尤其是如果那箱子里都是银子……
每一双目光下面都是一张纠结的面孔。
杨信恍如未觉般拖着他的车子,就像一个被外国月亮照耀着,漫步在午夜底特律街头的国内女游客。
还在继续哼着他那制造噪音的歌。
“玛的,我忍不了了!”
旁边一块岩石后,骤然响起一声怒吼。
紧接着一条壮汉蹿出,一下子挡在山路上,手中多层竹片制成的窝弓直接对准了杨信。
杨信立刻停下,然后一脸纯洁地看着他……
“你要干什么?”
这家伙问道。
“放下东西,饶你一命!”
那人端着窝弓吼道。
他口音很乱,有点本地味,但更多像是建瓯话。
“你这是抢劫吧?”
杨信惊讶地说。
“对,老子就抢你了,留下东西饶你性命,玛的,哪儿来这个傻子,一个人就敢进山!”
后者说道。
“原来你是强盗啊!”
杨信恍然大悟般说道。
下一刻他骤然加速,那人手中窝弓弩箭立刻射出,当胸撞在他身上然后被防弹插板弹开,还没等这个倒霉的山贼清醒过来,杨信就已经到了跟前,直接一巴掌抽在了他后脑勺。这个山贼伴着他抽落的动作一头扑在山路上,紧接着杨信抬脚踩在他后背,虽然没怎么用力,但仍旧把他踩得惨叫一声……
“叫你做强盗,叫你不学好,还拦路抢劫,你爹娘没教过你要奉公守法做个好人吗?”
杨信边踩边骂。
蓦然间弩箭的破空声接连响起。
五支弩箭不断撞在他身上,然后被里面锻铁挡住。
“他穿了铁甲!”
一声惊叫在旁边响起。
紧接着两个壮汉从藏身的草丛中跃起直扑过来,就在同时十几条壮汉从各自藏身处冲出,一个个拿着刀矛斧头涌向杨信。杨信视若无睹般继续踩着脚下那个山贼,转眼间第一个壮汉到达,短矛直刺他后背,杨信连看都没看,反手一把抓住,紧接着向前一拽夺过短矛。那壮汉被拽得跟着向前跑了一步,一下子到了他身旁,下一刻杨信矛杆一勾同时一脚踢在他膝盖,然后这个壮汉也一头扑在地上山贼的背后……
“又一个不学好的,干什么不好非要做强盗。”
杨信一边踩一边怒斥。
这时候又有两个冲到,两把刀左右同时斩落。
杨信手中矛杆一抽,右边山贼的刀落地,捧着手腕在那里惨叫,紧接着他抬手抓住左边握刀的手臂,向下猛然一摔,左边山贼也趴在地上那俩的后背,因为高度不方便踩的杨信,随手一矛杆抽在他后背。
“叫你们不学好!”
伴着他的怒斥那山贼惨叫一声。
然后被压在下面的另外两人本能般跟着惨叫。
“停下!”
一个首领模样的立刻拦住了其他人。
“这位兄弟,是我们失礼了!”
他拱手说道。
杨信停下然后看着他。
“你不是强盗吗?”
这家伙再次一脸纯洁地问道。
“这位兄弟开玩笑了,我们都是奉公守法的良民,在山林种些大菁卖给商贩染布而已,与地方上多有些冲突,误将兄弟当做仇家,唐突了些,在下先给兄弟赔个礼。”
那首领说道。
“既然不是强盗,那我们就可以好好说话了。”
杨信说道。
说完他把那根短矛随手向前一抛。
这根短矛带着破空的呼啸,恍如床弩的巨箭般,瞬间扎进了前面的一棵大树。
那首领看着矛头没入的深度,紧接着深吸一口气。
“兄弟此来是做生意?”
他小心翼翼地问。
“对,买人!”
杨信说道。
说完他拿起了那个网兜。
“咱们都是良民,不做人口生意。”
那首领说道。
“呃,准确说我其实是雇人,每月二两银子,管吃管住,另外先给五两安家费算是预支,额外给二两算路费,但只要十八到二十五岁间的男人。”
杨信举着网兜说道。
“做甚?”
一个年轻人两眼放光地说道。
“我让你们杀谁你们就杀谁,我让你们抓谁你们就抓谁,总之我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得干什么,不过你们可以放心,银子一分不会少你们,按月结算,吃饭管饱,鱼肉也少不了,为我而死的赔一百两。愿意做的可以来拿银子,先拿五两安家费二两路费,然后你们拿着我的信自己出去坐船到安庆,那里有人等着,如果你们拿了我的钱却不去,那么下次我就不是来雇人而是杀人了。”
杨信说道。
说话间他看了看身旁。
紧接着他蹲下身,抱住脚下一块不下三百斤重的岩石,猛然间举过头顶在一片惊叫中抛了出去,这块岩石瞬间砸断一棵树,然后顺着山势继续向下滚落撞出一片沉闷的撞击声……
“杀你们所有人,我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杀人!”
他说道。
“我们如何相信你?”
那首领深吸一口气说道。
“我很闲吗?闲到来你们这种荒山野岭撒银子玩?”
杨信说道。
“回寨子问问,有谁愿意跟他去,若是人多就去安庆走一趟。”
首领说道。
一个月二两啊,九边的募兵都没这个价,更何况这里是粮食最便宜的江西,可以说这二两银子不但能养活一家,而且还能有剩余的,他们其实就是在家乡活不下去的闽北山民,实际上算是逃户。这里山区也种不出多少粮食,就靠打猎采药同时种些做染料的大菁,也就是蓼蓝,可以说挣扎糊口而已,如果真有一个月二两银子的好差事,卖命什么的不值一提。
他们在山里过得每一天都不比卖命更安全。
摔死,被毒虫咬死,被野兽咬死,甚至冻死饿死,那都是司空见惯,不同寨子间互相争夺利益而杀戮,这同样毫不稀罕,和当地士绅发生冲突,大规模械斗也是很平常,可以说他们的生活比当兵打仗都危险。这种情况下真有这样的好差事,那为何不试一下,试一下说不定就改变命运,反正就是去安庆而已,下山坐上船用不了几天就漂过去了。
不行大不了回来。
这点路程他们想回来没什么困难的。
“我需要的人有点多,如果你能给我介绍更多类似你们这样的,我招到一个人给你一钱银子。”
杨信说道。
“请到寨子一叙!”
那首领眼睛一亮急忙说道。
杨信拉着车子就这样跟着他们到了山坳的寨子。
实际上就是用篱笆围起一个圈,里面搭了一座座木棚,四周能够开垦出不算太多的山地,也有稀疏的几块麦田。山区对人口的容纳,必须得到玉米地瓜真正发挥威力,这时候山区养活不了多少人,这些棚民无法自给自足时候,就立刻变成了土匪,聚集起来攻破州府都很平常。整个湘赣交界这片山区棚民和土著之间的战争延续到清末,其中还掺杂奴变,也就是士绅的家奴造反。
杨信之所以来这里招人,就是提前抽空这片山区的青壮。
然后逐步把他们都引出山林,利用地瓜玉米和工业安置他们,避免他们在这里继续危害地方,并且把他们变成对付士绅的武器,这里的棚民没有过数量上的统计,但他们组织起上万人的蝗虫军团,在周围平原上扫荡的例子,在明末清初这段时间经常出现。尤其是麻哥时候,甚至出现过几次真正的大规模造反,平西王时候这里的朱益吾等人甚至接受他的封官,真正攻城略地建立自己的地盘。
明末的混乱中他们也没少了。
棚民矿工的造反,从崇祯四年一直持续到崇祯十一年。
就像杨信当初逼着徐鸿儒造反一样,这种毒疮已经存在,既然这样就得尽早治疗,该挑破挑破,该上药就上药,徐鸿儒属于挑破,这就属于上药了,总之就是要在它没有爆发造成大的危害前解决。
第一七零章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杨信就这样拖着装满白银的箱子,不断流窜于崇山峻岭间,以他自己的独特方式,威逼利诱招募那些棚民,无论种麻菁的流民,采矿的砂民,逃奴,或者干脆盘踞山林的不知道什么人……
总之他都要。
十八到二十五岁青壮年男子,也没有什么契约,这些人都没有户籍签个毛的契约,总之愿意去的领五两银子安家费加二两路费,自己想办法去安庆,找那里等着的人。至于领了钱不去的,那个先见识一下他的狂暴画风再说,反正这些棚民都有自己的首领和寨子,敢骗钱那就别怪他屠寨,为了那几两银子肯定也不值得抛弃寨子。
敢骗他钱全寨子倒霉。
实际上也没有这么傻的,就像他说的,他不是真心招手下,闲得蛋疼了跑这深山老林撒银子玩?
而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也值得这些棚民为之心动,尽管杨信始终没说到底是去做什么,但无论做什么二两银子一个月都值得去一趟,更何况安家费和路费是直接到手的。寨子里十几个青壮结伴去,到安庆又是顺水漂流,就算不愿意跟他大不了把安家费退给他,全当拿着他的路费出去逛了一圈。
总之他的手下就这样迅速扩充。
很快就已经逾千了。
当然,银子也流水般花了出去。
这期间杨信不时出山到钱庄去取银子并且和宋应星讨论一下科学。
后者已经完全被征服。
毕竟这种科学爱好者是最容易在杨信面前沦陷的。
随便抛出些之前他用于哄小皇帝的就足够,不仅仅是宋应星,宋家上下都对这个据说来自河间的商人都礼遇有加。甚至宋应星还给他引见了几个江西的世家子,比如说万时华,杨廷麟,还有原本历史上天启二年中进士的李明睿,以及熊文举这些。这里面有抗清殉国的如杨廷麟这样的,也有降清的李明睿这样,这个家伙还是阻拦崇祯南渡的主要大臣之一。
这时候的南昌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强大的文化圈子。
一堆世家名流。
包括刚刚中进士留在翰林院的姜日广同样是南昌人,而宋家兄弟恰好是这个圈子的重要成员,准确说他们属于一个和后期复社齐名的豫章社。
首领就是宋应星好友万时华。
同样这些人也是白鹿洞书院的重要学生,白鹿洞书院的山长舒曰敬是他们这些人的老师,可以说豫章社代表着整个江西士林的核心,不过这个圈子并不是那种很守旧的,而杨信或者说杨丰这种能够带来很多新奇东西,尤其是偶尔剽窃几句王国维的家伙,很容易跟他们混在一起……
当然,他还很豪爽。
没有人会想到,他就是整个江南士林切齿的奸臣。
这里又没有人认识他。
实际上杨信依然下落不明。
而且杨信的下落不明,正在江南引起无数欢呼。
清流关前的真相当然不能公开,除了少数东林党高层,没人知道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外界能知道的,只是衍圣公配合东林党编出的他们遭遇土匪袭击,护卫的锦衣卫全军覆没,杨佥事下落不明,他身负重伤被清流关守军救下。这件事就是这么简单,而且南京兵部尚书甚至调动数千大军对清流关一带扫荡,至于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
总之杨佥事失踪。
南京兵部尚书也是这样奏报的。
皇帝陛下也只是下旨搜寻,当然,皇帝陛下其实是知道的,杨信之前就把杨寰和几个锦衣卫单独派出去,他们会向皇帝报告杨信的真正意图,所以天启只是下旨让衍圣公在南京好好养伤。可怜的衍圣公断了一条腿,身上还被碎木打出多处伤口,幸好没被霰弹直接命中,不过腿上那颗是真造成重创,为了避免更大伤害只能截肢,好在以整个南直隶所有名医的全力救治,生命危险是没有了……
“你们说那杨信是不是躲起来秘密搞什么阴谋?”
杨信说道。
此时他正在滕王阁上。
“杨老弟认为他没死?”
豫章社成员,原本历史上跟着唐王死在延平的艾南英说道。
“千子兄,他没那么容易死,你们不是很清楚这个人,但我在京城见过他几次,他细算起来也是我同乡,原本是贩私盐的,就是个平常人,后来不知道怎么突然就说得到神仙指点,一下子就像脱胎换骨般。那是真有万夫不当之勇,日常一柄一百二十斤重大刀,使起来恍如无物,而且平常内穿重甲,上百斤重甲穿着都能快逾奔马,几个刺客根本不值一提。
百十个刺客不够他杀的。
既然没有他的死尸,那肯定就没死。
那问题来了。
他没死为何不露面?
我猜他是故意的,这样他在暗东林群贤在明,便于他行事,江南又没人认识他到底什么模样,他只要暗中行动,搜罗对东林群贤不利的东西,到时候来个突然袭击。
恐怕他再次露面之时,就是这江南掀起腥风血雨之时。
你们不要小看此人。
据说此人极擅隐匿,而且会轻功穿房越脊如履平地,甚至传闻他懂法术,王之寀儿子得罪了他,半夜被他挂在城楼上,整个过程无人察觉,这等手段可怕至极,要说此刻他已然潜入东林书院窥视,那我是绝不会感到惊讶,我还是那句话,你们用这种平常手段对付不了他。
只会被他各个击破。
对付他必须以堂堂之师,就直接与皇上挑明,是要这个奸臣还是要天下民心!”
杨信说道。
他就是扮演一个教唆犯。
他就是想鼓动这些家伙,继而由这些家伙鼓动东林群贤,然后让东林群贤带着江南士子堵运河,他再以此为理由进行镇压。
否则他没有下手理由。
他现在最多去南京把清流关守备抓起来,然后严刑拷打找出刺杀他的真相,但如果孔胤植咬死就是遭遇土匪他也没有借口。孔胤植肯定会这样做的,然后就是逼着孔胤植和他一起去各书院找茬,但孔胤植都断腿了自己也不能抬着他去啊!总之他需要一起大案,而豫章社这些人明显是可以利用的,东林和白鹿洞两大书院基本上都是共同进退,豫章社这些人算是东林党的外围。
不能算青年团。
这时候还没成立的复社才是。
但豫章社和东林党之间也是可以算作同盟军的。
他们能影响东林党。
“可这样终究有些出格啊!”
另一个成员陈弘绪说道。
“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们要的是皇帝放人,给李三才平反,但你们那些手段根本毫无意义,你们在民间制造多大的舆论,对皇帝来说都毫无意义。
因为他根本听不见。
他在皇宫。
所有外面的奏折,诉状,统统都是先送司礼监,司礼监掌印是杨信的伯父魏忠贤,司礼监办事的主要太监刘时敏等人,全都是他的同党,你们指望能让皇上听见?
开玩笑!
没人给他报告他如何知道?
就算是南京守备太监的密奏,最后不也得走司礼监?司礼监不报皇上什么也不可能知道,咱们这位新君据说从不上朝,更不见大臣,只是在皇宫做些乱七八糟的玩具,毕竟他才十五岁,甚至都离不开乳母。内阁据说也只有方阁老能时常被召见,韩阁老和刘阁老都得方阁老转达陛下旨意,那方阁老的侄女可早就是杨信的人,此事当初整个京城都传的沸沸扬扬,几乎无人不知。
你们觉得方阁老会和谁一伙?
想让皇上知道,必须得搞个大事情才行。
小打小闹没用。”
杨信说道。
“杨兄言之有理,咱们哭庙至今朝廷可有动静?那杨信南下其意难道不是很明显?皇上根本不理会咱们的鸣冤,反而让杨信南下对付咱们,照这样咱们进京敲登闻鼓也没用,修吾公的那些弟子又不是没敲过,结果还不是白白搭上了五条人命?”
熊文举说道。
“对,就去堵运河,咱们也不是公然造反,咱们就是进京诉冤,然后各人都买船雇船,驶到扬州去把运河堵死,或者干脆把船凿沉,咱们只是不小心沉船而已。前面沉个三五艘,后面几百艘船涌进运河堵死,这样咱们也没什么罪责,剩下就是继续堵着,皇上什么时候放人什么时候咱们散了。”
李明睿同样激动地说。
“此计甚妙!”
杨信说道。
不得不说小李还是有几分头脑的。
“这事关重大,得去东林书院找景逸先生商议。”
万时华说道。
“我还是觉得这样不妥,毕竟北边还在和建奴交战,若是运河堵住出了乱子反而是咱们罪责。”
杨廷麟皱着眉头说道。
他是清江也就是樟树人,清江杨氏是药业世家,清江是大明最大的药材加工交易市场,他是后来卢象升手下主要幕僚,赣州抗清兵败自杀。
“伯符兄,你还是太拘泥小节啊!”
杨信鄙视地说。
李明睿和熊文举深有同感地点头。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