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拜师


  众人对玄奘,倒也没有什么偏见。
  只是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很显然,玄奘想要降服六耳猕猴,未免太过艰难了。
  哪怕按孙悟空所说,那六耳猕猴如今是被玄奘的红尘心所唤醒的,也仍旧不是很现实。
  不过,玄奘倒也并不是空有一腔热血。
  他知道,自己的实力太差了,便说道:“不过,贫僧如今的法力,却无法降服那六耳猕猴,因此希望孙大圣能够教导贫僧,直到能够降服那六耳猕猴为止!”
  言罢,玄奘竟然直接朝孙悟空跪倒在地,恭敬地叩首,愿拜入门下!
  如此所为,众人顿时明白了,这玄奘的确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去降服六耳猕猴。
  顿时,他们心中也浮现起了些许钦佩。
  见玄奘跪倒了,蝎子精和梁家庄的少女也一同跪下。孙悟空原本还觉轻松,但见到那蝎子精竟然要朝自己跪下,连忙道:“不必拜不必拜!小和尚,俺可不会教人……况且,就算你拜了俺,俺自己都未必能降服那六耳猕猴,如何能教得了你?”
  玄奘道:“请大圣勿要推辞。如能降服那妖魔,贫僧当以大圣为师,永加侍奉,不敢懈怠!”
  孙悟空顿了顿,道:“小和尚,你可知道你前世为何人?”
  玄奘道:“我曾在一处庙宇中,听到菩萨说过。我前世乃如来佛祖座下的二弟子金蝉子,因轻慢佛法,未曾领悟,被贬入凡间经历轮回,如今乃是第十世。”
  “不错!”
  孙悟空便说道:“你可是那如来佛祖的弟子,俺可收不得,收不得。”
  玄奘道:“既如此,便请大圣代为引荐,复拜佛祖为师。”
  孙悟空道:“这个也不行,俺和那如来又不熟,再说了,他那么忙,也未必肯教你。”
  玄奘道:“那还是请大圣能加以指点!”他也隐约知道了,如果如来佛祖真的还愿意教导自己,也不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出现了。
  所以玄奘实则是不在乎什么身份的,如果真的能够学得降妖之法,那如来教的,和孙悟空教的,也没什么两样。
  他如此的心性想法,孙悟空与三星洞弟子也都感受到了,不由得暗赞了一声。这样的和尚,才有了看破,洞悉云烟,有了“成佛”的基础。
  旁边,小龙女说道:“猴子,不如你就教一教这和尚吧。我等集思广益,一同教导一些,料想总有办法,即便降服不了六耳猕猴,至少也能让他进入有为法界,有自保之力,方才有降服的可能。”
  孙悟空闻言,点了点头,众同门也都附和,觉得此言甚善。
  罗刹女道:“猴子,你如不教,我们可以来教。是不是?”看向那白牛,白牛哪敢说半个“不”字,连忙答应。
  黑熊精道:“我也可以教一教他,先教他个锤炼身体,打造个不坏之身。”
  蜈蚣精道:“我这百目之法,不知道人类学了,却又该是如何?”
  蟒蛇精也道:“我也可以略微指点一些自己的神通变化。”
  三国师则道:“仅仅我等教导,恐怕还力有未逮,不如一同去书信给元圣儿他们过来,如这和尚真能学了我们的法力,方才有把握能降服那六耳猕猴。”
  此言一出,众人都点头,觉得甚对。
  众多师兄师姐都这么说了,猴子自然也没有反对的必要。
  何况,他实则也想象得到此等情况。只是一开始,孙悟空更多的想法是指引这玄奘去别的地方求教,比如让那二郎神教导。
  却没想到,如今这大喜的日子,众多同门都来了,却都因玄奘的坚定而打动,故而都提出了想要教学。
  孙悟空微微点头,道:“好罢,既然这样,那你就留在这水帘洞,跟随我等一同学习道法。”
  玄奘大喜,道:“多谢孙大圣,多谢诸位师父!”随即一一对众人行礼。众人听闻他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大多都不敢受,连忙回礼。
  眼看着如此,悟空笑道:“尔等都作甚?今日乃大喜的日子,虽有那六耳猕猴搅局,如今也已平息。何不继续喜事,有甚教学之事,也待日后再说!”
  众人大喜,俱都点头道:“合该如此!”于是典礼重开,宴席重拜,众人一番敬酒,随即一同将玄奘和两个如花似玉的少女送入到了洞房之中。
  玄奘原本还有所顾虑,对两个少女说了六耳猕猴之事。但两个女子,自都是痴情之人,何况也并没有在意过那六耳猕猴,仍然决定要成就好事,于是便一同进入了洞房,吹灯剪烛,成就好事,暂且不提。
  且说那玄奘自洞房花烛之后,未及三日,便已迫不及待想要求众多三星洞的弟子教学。众弟子一开始也纷纷杂杂,都想要上前去教导个,但龙女却都拦住了,言道:“尔等的本领各异,虽都受了同样的师门,却领悟的不同,如一起教,这玄奘法师恐怕一门也学不会,到时候岂不是反而杂了?”
  众人都觉得甚是,却也询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龙女道:“当逐一安排,将我等最为擅长的学问、法术、神通都拿出来,教导这法师。不过在那之前,我等也许久未曾见了,也得好好商量一番,制定一下如何教学。”
  众人大喜,便一一答应,相互印证这些年来的神通、法力、学问。除了那孙悟空仍然忙着处理四大部洲的事情,一时腾不出手,以及龙女儿偶尔也要前往管理。剩下的人,都将自己的得意手段罗列了出来。不多时已都汇聚在一起,旋即在龙女的誊写之下,制定出了相应教学的周期以及安排。
  自此,那玄奘便在花果山水帘洞中安居下来,准备接受三星洞诸多弟子的教导。他也并非是一开始,便直接从高深的法术上学习,而是先由一些基础。
  不过,由于众人都是三星洞出身,虽然没有什么当过老师的经验,但本事皆都强大的缘故,故而即便是从基础开始,玄奘仍旧一日千里,进境神速。


第三百零一章 修行
  却说玄奘在花果山水帘洞中,逍遥度日。又随三星洞的诸多弟子学习法力神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觉已过去了三四载。
  在这三四年间,玄奘的神通法力一日千里,其天赋也令三星洞众人都感到神奇。
  实际上,花果山的治下,对神通法力的教学向来不会藏私。北俱芦洲、东胜神洲的妖魔,大多都得到过系统的教学。诸如那七百二十洞的妖王,以及八十一岛的仙灵,更是往往能够得到三星洞众人的亲自指点。
  可是,即使如此,诸如玄奘这般进境的,却还是少之又少。
  哪怕有名师指点,但是也不由得令人咋舌。毕竟众人也不是菩提祖师,纵有指点,也不可能像菩提祖师那般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而玄奘在水帘洞中学习的日子,也没有七八年之久,只花了三四年的时间,竟然将众人的神通法力,悉数学会了。
  譬如那神通变化,金刚不坏,白牛的大力神通等等。这甚至让三星洞的众人看到了当年孙悟空的影子,只不过,玄奘比起孙悟空,却仍旧是差得远了。
  但虽说如此,三四年的工夫,就达到如此的程度,其天赋也远远超出他们了。
  那孙悟空,原本对玄奘也没有抱有什么太大的信心,但是见到了如此状况,也不由得略有刮目相看之感。
  因为孙悟空知道,玄奘的天赋,实则并非是众人想象的那么好。
  所谓天赋,一则是悟性,二则是出身。
  类似孙悟空这与的天生圣人,便是不缺悟性,也不缺出身的。
  他乃是十洲三岛之祖脉孕育,又吸收天地灵气不知几何年。出生以后,也有一颗赤子之心。天赋高,自然很正常。
  可是这玄奘呢?
  若说出身,虽然其是金蝉子的转世。但金蝉子本身,也只不过是平凡出身罢了。
  若说悟性,那金蝉子当年也没有悟破何谓之佛,何谓之佛法、佛心。如今的玄奘,虽然悟破情劫,但始终对佛心佛法上还有着漏洞。
  所以,按理来说,玄奘是不可能进境如此神速的。
  但是实际上,仅仅三四年,玄奘就学会了众人的神通法力,变化之术,其中甚至还有些与造化道略有契合的本源变化之法。
  这,自然会让孙悟空感到意外。
  但若说究竟为何?他只是从玄奘身上感受到了一个执着和信念。
  其所为的其实很简单,便是一个“度”字。
  是的,玄奘自诞生以来,到现在,心中便始终向往着佛法中所说的极乐佛国,普度众生,超脱于苦海之说辞。
  而这就是他的信念,也是他一生为之追求的事物。故而他可以进境神速,仅仅三四年间,便在三星洞众人的教导下,达到了近乎天仙的层次。
  孙悟空不由得感觉,也难怪,西游之事上会由他作为领头人!
  虽然,一则是因为西游乃佛门之事,当派遣佛门弟子。但这玄奘作为人选的本身上,也能看得出,他的确有符合这西游之路的佛心!
  孙悟空不由得感觉到,自己师父的选择果然没错。只不过如今来看,玄奘的法力和神通仍然太过低微。
  或许他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妖王,不过跟那些真正的大妖相比,却还差得远了。虽然学会了三星洞众人的很多法力神通,但却仍旧少了些什么。
  与苏寻、玉帝、佛祖等人的想法不同,在他们的眼中,西游之事的意义更大于实际。
  故而,西游之路上的人选,神通法力不必太过强大,只要有着各自的象征和代表就行。
  然而对孙悟空来说,他却觉得,西游路上的人选,自然是实力越强越好。
  因为实力越强,往往代表的也是对各自道心理解程度的深浅。
  虽然这一点对佛道天庭来说似乎并不重要,不过却仍然会让西游之事变得更为简单,事半功倍。
  原本孙悟空的想法是,如果这玄奘能够悟破自己的佛心,那么剩余的,交给那六耳猕猴便就罢了。但现在却不同。
  如果这玄奘,真的那天赋,那毅力,以及那坚守。那么,又何必不助力一番?
  正如当年苏寻想看到孙悟空自己会做出怎样选择一般,如今的孙悟空,也想要看一看,这玄奘该会如何走自己的道路。
  是否会走出一条,迥异于众人想象,但却也合情合理的路呢?
  不得不说,对于这一点,孙悟空还是很期待的。
  因此他的对策也发生了转变,开始刻意将玄奘的修行,往“大罗道”的方向去引导。
  且说这一日,玄奘在水帘洞中修行。
  平日里,三星洞的众人也不会一直在花果山水帘洞中,他们也有着各自的事情。
  比如那三国师乃是那竭国的国师,白牛罗刹女,也是罗刹国的国主。
  故而,往往是每隔一段时间,才会过来几个人,对玄奘进行指点。
  但今日却似乎有所不同,原本各在千里之外的人,如今却又一次被悟空重聚而来,甚至还有一些,是玄奘平日里难得一见的。
  比如那五庄观的白毛鼠,西方佛门的青狮、白象、金翅大鹏雕等。
  众人都有所疑惑,看向悟空,不知他为何叫自己等人前来。
  虽说,众师兄弟姐妹聚首叙旧,本也是一件常事,但今日众人却都看向玄奘。因为他们知道,今日他们过来所谓的,实则是这和尚。
  那金翅大鹏雕先看向玄奘问道:“我听说过你,你跟我那师兄师姐们学了神通法力?”
  玄奘从未见过金翅大鹏雕,但既然此人是一众的同门,那么按理来说,也算得上是自己的“师伯师叔”。
  虽然玄奘没有正式进行过拜师,但他这些年来熟读百家,却也知礼,便恭敬对金翅大鹏雕行礼回应。
  大鹏雕见状,觉得很是满意,微微点了点头,道:“你这和尚还挺明礼节。不错,在和尚中,你算是很让我满意的。那么你既然是佛门弟子,可知道我是谁?”
  玄奘一愣,他自然不知道。
  金翅大鹏雕不由笑道:“你是佛门弟子,却不认得如来佛祖的亲娘舅耶?”
  此话一出,玄奘才知道,此人竟然是便是大乘佛法中的佛门第一护法,大鹏金翅雕。
  身为佛门弟子,他自然觉得意外。


第三百零二章 印证
  不过,如来佛祖的亲娘舅?这辈分也未免太大了一些吧!
  虽然如今的玄奘也知道自己是跟随着水帘洞中的许多精怪修行。可是,他仍然不会忘记自己是佛门弟子。
  作为一个佛门弟子,哪怕是自幼修行的东来佛法,但又岂能不拜如来佛祖?毕竟,如来佛祖才是三世佛中的“现在佛”。
  那这大鹏雕,自己该如何称呼?这……
  金翅大鹏雕笑道:“所以,你这小和尚既拜释迦牟尼,那也该称呼我一声‘师祖’才对。”
  玄奘闻言,顿时略有些不知所措。何况,“师祖”这个称呼,也甚是奇怪。
  便在此时,旁边的众同门都一一反应了过来,那白毛鼠道:“好你个黄毛鸡,居然敢占我们的便宜?”
  “讨打,莫非自比祖师不成?”黑熊精也怒道。
  众同门一一声讨,吓得大鹏雕连连赔笑道:“说笑,说笑罢了,我与那如来佛祖也没那么亲,平时都不怎么见的。”
  众同门仍旧不依不饶,追逐打闹,玄奘见到如此状况,不由得觉得温馨得很,失笑起来。
  便在此时,孙悟空干咳了一声,道:
  “且住。”
  众同门闻言,便都停了下来,看向猴子。却见那猴子说道:“今日俺叫师兄师姊们前来,乃是为了与玄奘印证一番近些年所学之术,进而取长补短,加以见学。”
  悟空此言一出,众同门方才知道此次前来的目的为何。
  却原来,是悟空觉得玄奘经过这些年的修行,已然有所小成,故而才让众人都聚集在此,对其指点,意图集百家之长,寻得善修之法。
  众人都不禁惊讶,莫说是那些教过玄奘的,即便是未曾教过的,如白毛鼠、大鹏雕,也都觉得很是讶异。
  毕竟,他们也大多知道,这玄奘才只修行了三四年才对吧?
  仅仅三四年,就达到了如此的程度吗?
  另外就是,他们也觉得,这悟空对玄奘也未免太好了一些,指点也就罢了,竟然还请了众人一同前来指教。这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待遇。
  而另一旁,实则孙悟空却并不仅仅是因为玄奘。
  西游之事的将近,最多不过百年,便要开始如果那玄奘不能在此时悟破心劫,寻得自己的道,那么很可能西游之事,还得再拖几百年。
  所以无论玄奘到底如何,此时,都该让他去尝试一下了。
  在这个时候决定了,若是玄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早做准备,或是改换其他人选,或是另想办法。
  再加上,玄奘这些年来修行的,的确也是不俗。于是方才有今日的这等情况。
  对于悟空的说辞,众同门自然不会拒绝,而且也很好奇,这玄奘到底达到了如何的程度?
  于是,纷纷同意。那金翅大鹏雕也道:“既如此,便看看你这和尚都学了些什么手段,不如便让我先来罢?”
  金翅大鹏雕先如此说,众人自然不会拒绝。
  也正好,看一看这玄奘的修为到底达到了如何的程度。
  玄奘见状,也只好应下,询问要如何印证。
  那金翅大鹏雕笑了笑,道:“若论我的法力,当以腾云驾雾之法最为擅长。吾乃云程万里鹏,一振翅可飞九万里,不知你可跟得上我否?”
  言罢,金翅大鹏雕也未藏私,显露本相,全力一振翅,轰然一声破空飞出,转瞬间,已至九万里外,再一振翅,呼啸归来,引发滔天海啸,满天皆乌云密布,狂风骤然。
  玄奘见到此等法力,不由感到惊叹。如此声势,当着厉害得很。
  须臾,大鹏雕已然归来,显露本来模样,笑道:“怎样,如此的腾云之法,你觉得如何?”
  玄奘道:“贫僧着实钦佩得很。”
  大鹏雕得意至极。众人见了,不由都撇嘴,不过也不得不承认,这大鹏雕的速度之快,确实乃是三界中数一数二的了。
  不过,众人都没想到,就在这时,孙悟空却道:“玄奘,该你了。”
  众人一愣。
  振翅九万里,如此的腾云驾雾之法,还需要继续比试下去吗?
  玄奘见状,也有些顾忌。不过看到孙悟空的目光,还是点了点头,道:“既如此,贫僧便献丑了。”
  言罢,他也运作法力,跌足而起,在空中陡地翻了个跟头,一瞬,云光涌出,下一刻已到十万八千里外。
  众人当即目瞪口呆,没想到这玄奘真的学会了腾云驾雾之法,而起竟然速度也如此之快!
  只是,这腾云驾雾之法,怎地那么眼熟,看起来却很像孙悟空的“筋斗云”呀。
  若非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便是玄奘的筋斗云速度要慢上许多。孙悟空瞬息数十万里,玄奘却只飞了十万八千里。
  但即使如此,仍旧是非常厉害的速度了。就算是比之金翅大鹏雕,也很难评述孰强孰弱。
  若非说有什么违和之处,那就是,这玄奘驾云之时的模样,却非常的不自然,仿佛就是在模仿悟空的腾云驾雾之术一般。
  若是悟空来用,自然很是正常。毕竟他是猴子,不过若是玄奘这个“人”来施用,自然就会有些奇怪。
  但是仅从腾云驾雾之法这一点上来说,众人也不知该如何指教。因为玄奘的腾云驾雾之法,着实已算是不错的了。
  须臾,玄奘归来,与众人见礼。众人怔然片刻,气氛一时有些尴尬。但旋即,悟空便说道:“接下来由哪位师兄师姐?”
  于是白牛便出来道:“玄奘,既如此便有我与你比试一番如何?”
  玄奘忙应允,白牛便道:“我与你比大力之术。”言罢,即使出法天象地的神通,变得无比巨大,头顶苍天,脚踏大地,紧接着环抱起一座高山,猛烈一拔,当即山石翻滚,大地塌陷,这座大山竟然直被倒拔出来。
  众人纷纷惊呼,这白牛的大力神通,他们自然都知道,可是却也很少见他真的动用出来。虽然是在这水帘洞天之中,但是这声势也着实吓人。
  实则,诸如孙悟空、白毛鼠、大鹏金翅雕等人更知道,这白牛还并未动用全力。类似搬山此等神通对他而言,是在太轻松不过了。


第三百零三章 道行
  不过,白牛是何许人也?虽然他平日里并不显风露水,但是其法力高深,实乃三星洞中仅次于孙悟空的存在。
  因此,即使是这大力神通,就已然是非同小可的了。
  这洞天中的仙山,重比泰山,但却轻易就被连根拔起。众人都好奇,这玄奘要如何做,才能够达到类似的效果呢?
  待到白牛复将仙山放下。看到众人都看向自己,玄奘也知道自己当再施神通。
  法天象地的法术,他也学过,当即也有样学样,迎风变作无限大。顶天立地,拿起那九环锡杖,仿佛一根天柱。
  不过,玄奘倒是没有前往搬山,而是来到一处河前,猛地将锡杖插入河中。
  顿时,长河倒流,无尽流水向天逆旋而起,形成了一条无比巨大的水龙,在天空咆哮,播撒骤雨。
  这法力神通当即让众人惊叹,从观感上来看,并不在那搬山神通之下。但是,不得不说,众人看起来还是有几分怪异的感觉。
  因为法天象地,虽然是很强大的神通,但实则会的人却也不少。
  可偏偏,很少有佛门弟子会用。
  即使有,也是那些罗汉金刚。而玄奘如此模样,变作那般巨大,看起来的确略感违和。
  接下来,是黑熊精,与玄奘比较的是金刚不坏之法。黑熊精刀劈斧砍,难伤分毫。玄奘水火风雷,不侵半分。
  黑熊精之后,众人也接连与玄奘相互比较。
  蜈蚣精与之比神眼,蟒蛇精与之比吐纳。三国师比行云布雨,金鱼精比兴风作浪。
  那玄奘也果真修成了神通法力,与诸多妖精比较,也无太多差异。
  众人对玄奘的天赋皆称道得很,眼看只有悟空和那金鼻白毛鼠还未显露。于是便都先看向白毛鼠,皆道:“你怎地不与之比较?”
  白毛鼠闻言,道:“我那些微末伎俩,如何献丑?”
  闻言,金翅大鹏雕不由道:“老鼠,以往不是神气得很,你那替身遗鞋之术呢?如何不使将出来试试?”
  白毛鼠道:“我这法术,只能收拾你这样的黄毛鸡,上不得大雅之堂。”
  两人吵骂,众同门都取笑,龙女劝道:“你二人先勿要斗嘴了。白毛鼠,既有神通,如何不用来试试?”
  金鼻白毛鼠听是龙女开口,便说道:“龙女妹妹,非是我藏私,只是这些年来,我于五庄观修行,着实明白那替身遗鞋之术,果真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伎俩。况且这法师既已通变化之术,料想替身遗鞋之术自也不在话下,何必再献丑。”
  此言一出,众人都很好奇。
  如今众人也都知道了那五庄观,五庄观中的镇元子,更是号称“与世同君”,其乃三界中少有的大神通者,曾经孙悟空也在他手下吃过亏。
  虽然,如今悟空的修为也是日益精进,未必比那镇元子再弱许多。但也可以看得出,其之强大。白毛鼠在五庄观修行了几百年,如今已视以往的那替身遗鞋之术为下乘。
  那么她这些年究竟学到了什么?
  众人询问,白毛鼠也如实告说,未有隐瞒:“我在五庄观这些年中,并未修行什么法力神通,不过,却每日帮助照理那人参果树。昔年我惹下大祸。”
  “种树?”
  众人奇怪,罗刹女道:“你这些年来,还真的一直在种树?”
  白毛鼠道:“不错,这些年来,那些人参果都已重新生长了出来。”
  “种树有什么用,如何能比得了神通变化之法?”众人都有所不解。
  他们以为,白毛鼠应该是在五庄观修习了什么道法,否则如何能不再稀罕以往自己那天赋道行?
  而且事实上也应该确实如此。白毛鼠来到此处,身上给人的感觉也与以往有所不同,道行绝对是深厚了许多。
  不过,只是种树?
  难道种树,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修为道行不成?
  众人都如此疑惑,但玄奘闻言,却似乎若有所悟。
  而另一旁,孙悟空则更明白白毛鼠话中的含义。且不说他自己亦有了道果,就算是曾经,他亦曾在天庭的蟠桃园中,看到过王母娘娘种蟠桃的场景。
  种树,和种蟠桃,实则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果然,只听那白毛鼠说道:“我这些年来,在五庄观中的确只是种树,但却从种树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天地气象,造化流转。故而道行日益增长。”
  众人还是不解,白牛若有所思,问道:“你是说,种树乃是悟道和修心的过程?”
  “是的。”
  白毛鼠道:“昔年祖师教导我们造化道,我等仔细感悟,各有所获。但现在想想,我等所感悟的,大多是借由造化而产生的神通,如那风雨雷电,法力变化,这些,实则乃是舍本逐末的行为。而造化本身,才是最为珍稀重要的道法。”
  “那五庄观中的人参果,因天地精华而生,集地质藏灵而存,其存在的本身,便是造化的氤氲,因此我种桃树感悟道法造化,这些年来对日月变化,气象转动都有心得,方才知道类似那遗鞋替身之术,终究不过是只求表象,不顾本质的法力。”
  白毛鼠这一番说明,让众弟子都明白了许多,不由得联想起了曾经在三星洞中与祖师的所学。现在想想,祖师教授的当真是大法力,大神通,大造化。可是他们虽然也学了,并且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实际上却并没有获得什么真正巨大的收益。
  但这却怪不得祖师,若怪,也只怪他们无法自悟!
  就好像是现在。虽然那白毛鼠如此说了,他们也都抓到了一些头绪,可是就算是这样,让他们去想着感悟造化,感悟道法自然什么的,他们也根本做不到!
  悟道一事,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难如登天的一件事。那白毛鼠有自己的机缘,但到现在,也只是初窥门径。至于其他人,则根本就是很难领悟了。
  想到这里,他们都看向了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是他们当中道行最深的,而且联想到当年孙悟空修大罗道时的场景,很可能,这猴子也是早已感悟了造化的。
  不过,众人虽看向了孙悟空,可那孙悟空,却在看玄奘。


第三百零四章 信步
  此时的玄奘听闻了那白毛鼠的话,也觉得有些难以捉摸的事情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
  那就是所谓的“悟道”。
  佛门之法,对“悟”字也很着重。玄奘自幼聪慧,听到了白毛鼠的话,顿时觉得甚对。
  若以此比较的话,那得悟的造化,实则是要比一切法力神通都要更重要的力量。玄奘不又说道:“如果是印证那种树之法,恐怕贫僧当真是无可能相比的。”
  众弟子在看到悟空的目光时,就已经重新注意向了玄奘,此时闻言,也都深感赞同。
  金翅大鹏雕问向白毛鼠道:“老鼠,你说你种树是在悟道,如今的道行已今非昔比,但当如何体现出来?”
  白毛鼠一愣,随即道:“我也不知该如何说,只是,我觉得神通法力都是追溯表面的力量。而造化,则是事物的内核。至于要如何证明嘛……我也不知道。”
  金翅大鹏雕微微点了点头,道:“既如此,便让我来看看你这种树之法有何等玄妙?”突地,他陡地显露原形,一爪向白毛鼠抓了过去。
  他如此动作,让众人都是一惊。不过随即也都意识到了,金翅大鹏雕是想要见识一番白毛鼠这些年来修行的造化法力。
  白毛鼠也是一愣,不过金翅大鹏雕虽是突然发起的袭击,却也保有余地,因此她尚有反应的时间。
  若按曾经,白毛鼠此时当是以替身遗鞋之法脱身。不过眼见着这一爪袭来,白毛鼠却并没用出替身遗鞋的法力,而是轻轻踏步闪身。
  那狂风呼啸之间,利爪已至,却偏偏被白毛鼠轻易闪身躲过。
  众人不由讶异。金翅大鹏雕的速度如此之快,怎地却被轻轻踏步,便躲开了?莫非是意外不成?
  金翅大鹏雕也是一怔,但他并没有由于,继续一爪抓了出去。
  可依然,白毛鼠只是轻轻闪身,便甚是随意地躲开了大鹏雕的攻击。
  连续几爪,白毛鼠都犹如闲庭信步一样,闪避躲开。让众人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白毛鼠并没有动用任何的神通和法力,她如今能做到的,但凡是一个凡人,也可以做得到。
  只是那时机却得把握的恰到好处。如若少有失误,恐怕便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而面对那金翅大鹏雕如若狂风骤雨的攻击,这就更显得神奇了。仿佛,一个凡人在雨中漫步,但偏偏每一滴雨珠都无法沾染到那人的身上一般。
  自在,轻松,如意,神奇。
  “难道这才是造化道真正的力量?”众人不由对白毛鼠刮目相看。
  便在此时,悟空却开口了:“嘿嘿,这虽是造化道,但却又并非是造化道。”
  众人听到,又疑惑了起来。罗刹女道:“猴子,你说什么?什么叫又是又不是?”
  悟空道:“这虽是造化道,但造化道却并非只是如此。小老鼠感悟的造化,乃是属于她自己的造化,而不是属于造化的造化。”
  此番话说的云里雾里的,不过,悟空的目光却又看向了玄奘,这让玄奘顿时知道,这话多半也是对自己说的。
  可是孙大圣为何会对自己说这些?
  联想到白毛鼠,玄奘总觉得,孙悟空是在对他进行着某些提点。但这提点却又有些摸不清说不透的,让玄奘很是疑惑,只得全神贯注地重看向场内。
  而如今,面对白毛鼠犹如闲庭信步一样地躲闪,金翅大鹏雕虽深感这造化道的玄妙,却也甚是不服。
  他陡地振翅,飞举在空中,身形逐渐变大,紧接着一翅扇出,当即狂风骤起,呼啸向白毛鼠卷了过去。却是已然动用了法力。
  众人见状,各自捏了个“定风诀”,以免被狂风卷飞。这一翅金翅大鹏雕引来风雷激荡,从高空笼罩而下,众人也都知道是何意。
  那白毛鼠的造化道纵再玄妙,也不可能再如同方才那般,轻易躲开这骤风。盖因为,此风铺天盖地。金翅大鹏雕正是想让那白毛鼠使出法力,方才罢休。
  然而,众人都没想到的是,面对那怒风,白毛鼠却仍旧没有动用法力!
  只一瞬,那风呼啸而至,赫然将白毛鼠卷了起来,众人都是一惊,白毛鼠没有法力护身,金翅大鹏雕纵驭的狂风虽然不甚强大,但也已然有可能会伤到她!
  要知道,若不动用法力,就算是仙人,往往也可能会因疏忽而受到痛楚。譬如那西游记中,连如来佛祖也不小心下被蝎子精所蜇伤,疼痛不已。
  而金翅大鹏雕此风卷出,吹袭神魂,自然非同小可。
  然而,众人都惊呼时,转眼间,却又看到那白毛鼠在怒风之中,任凭摇荡,也没有现出原形,仍然是少女的模样,左右摇摆,随风飘动,却并没有任何受伤的征兆。
  这,未免令人再一次感到匪夷所思。
  金翅大鹏雕见状,也更是不服了起来,原本还担心伤到白毛鼠,如今则不同,接连振翅,那风雷堆积愈发强大。
  不到几吸,只听到天空中雷声震荡,风声呼啸,轰隆隆地如若天崩一般炸裂。可白毛鼠在风雷之中,却仍然飘摇自如。
  就仿佛鱼儿在水中游动一般,轻松自在,甚为适应。
  此等状况,实乃众人平生从未见过的。
  金翅大鹏雕眼看着再震荡法力,也伤不了白毛鼠,便知道自己恐怕拿这老鼠也无可奈何了。
  他收了神通,落下地面,无奈地说了几句气话道:“好个老鼠,看来你这几年的树没白种!只是虽说如此,却也不过比以前更加圆滑了,软硬不吃,水火不浸,烦人得很。”
  见金翅大鹏雕颓丧的样子,白毛鼠不禁“噗嗤”笑出了声。她与其斗气多年,如今却站在上风了。
  旁边的众同门见状,也都上前取笑金翅大鹏雕,不过,更多的则是好奇:“小白鼠,你这造化道,可真神奇!却不知是如何得来的?”
  白毛鼠道:“我种树时,感悟天地气象,便不自觉想要融入其中。后来,又想到当初猴子化鱼之时的样子,复回想起祖师的教导,不知不觉,便领悟了如此的玄奇,却也甚是有趣。”


第三百零五章 领悟
  听了白毛鼠的话,孙悟空也对其的机缘甚是钦佩,却不想在五庄观几百年,这白毛鼠竟成了众同门当中,后来居上接触到真正造化道的人。
  比之白牛、九灵元圣,恐怕还要早一些。
  虽然这不代表白毛鼠便是如何的强大了。毕竟,就算懂得了造化道,可是以她如今初入门的程度,对付金翅大鹏雕的法力尚可,但面对九灵元圣那等大神通,也是极其危险的。
  孙悟空点头道:“小白鼠你这造化道,却是与师父当年教导的甚是类似了。只是,还需要再多加追溯才是。”
  众人听了孙悟空的话,都看向悟空。他们知道,如果论起造化道的话,悟空应该才是第一个接触到的。
  早在当年于三星洞时,悟空那化鱼之法,便已经让他们甚感有趣了。只是当初,他们不知道悟空拨弄造化的游鱼之法究竟有多强。
  但现在,他们都知道了。
  这造化道,的确是超越一切法力神通的极致道法。就连白毛鼠这初入造化的人,竟然金翅大鹏雕也奈何不了她。
  那么,现在的悟空又有多强呢?
  当日与六耳猕猴的那一战,众人原以为已经看到了孙悟空的实力。但现在看来,恐怕,那还远远不止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好像,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般。曾经众人都以为他们是内行,可现在看来,或许只是外行!
  他们能看得懂棍棒相交,神通比拼的场面,却看不懂那造化对应,气象流转的含义。
  不过,众人还未及多想,孙悟空却又看向了玄奘,道:“玄奘和尚,你这些年进境神速,现在已然学会了诸多神通,然而,如若你不明何为‘造化道’,那么……恐怕也决不能抵挡得了那有为法界的力量,更难以找寻得到六耳猕猴!”
  此言一出,众人终于想起了今天到来的目的。
  同时,也终于意识到了,为什么悟空要找寻玄奘印证法力。
  便是因为,悟空想要指点玄奘造化道!
  可是想到此处,众人又不由得对悟空此举感到诧异。
  那造化道,何等的深奥?连他们有祖师指点,也都未明所以。
  难道玄奘便能够轻易领悟不成?可如若不能,悟空今日又何必这般大费周折?
  玄奘道:“不知造化道……究竟是何种法力?”
  悟空说道:“你这和尚,看了那么久,现如今一点心得都未有吗?”
  玄奘微微摇头,道:“我也不知该如何说。但以我的理解,这造化道,大概便是感悟天地法则的力量?”
  孙悟空道:“不错,正是如此。所谓造化者,即使创造化育,即使天地流转的自然。而造化道,则是利用那自然造化的力量,使得自己能与天地相合。”
  顿了顿,悟空又说道:“玄奘和尚,你虽然学了不少的法力和神通,然而,那种就是舍本逐末的作法。俺且问你,你的这些神通法力,可与你有半点关系?”
  玄奘一怔。
  仔细想想,的确,自己虽然学会了不少神通法力,然而,那些终究是从别人身上学到的。
  譬如那法天象地,虽然极为强大,但三界中会的人却也不少。
  那移山填海的神通,也是亘古以来便存在的。
  至于类似变化之术,神眼之法,甚至是那纵驭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都是从孙悟空的身上学到的。
  可是,那终究不属于自己。
  既然不属于自己,往往,便不够得心应手,所能发挥出的力量,也要大打折扣。
  孙悟空将这些事情说了一番,众人才都终于理解到了,之前与那玄奘印证时,玄奘动用法力产生的违和感是什么了。
  那便是,玄奘始终是在模仿,是在单一地去学。
  他是一个学习者,而不是一个创造、改进者。
  而且,玄奘与他们相比,更加劣势的是,他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赋神通。
  譬如金翅大鹏雕那振翅之法,玄奘便不会!因此纵使他学会了筋斗云,若论速度,也仍然比金翅大鹏雕慢。
  类似白牛的大力神通,玄奘可以用法天象地做到类似的程度,但白牛却也并未尽全力!
  至于其他的,也都亦然。
  而想到了这一点,众人都不禁回想起往事,同时看向了猴子。
  要知道,当年在三星洞中,猴子也做过类似玄奘这样的事情。
  但猴子做的要更出色!
  玄奘只是对这些神通法力进行大打折扣的模仿。而当年的猴子,则是利用造化,真正地反本还原了。
  他的变化之术,甚至连九灵元圣都能够等同效仿。
  却是比如今的玄奘,高明得多了!
  可是,即使是那样,却仍然被祖师说是“末流”。由此可见,如若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实则都只不过是扰乱心神的“末流”。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自从悟空成就道果以后,众人也很少再见到,他再一次动用那样的本领了。
  玄奘明白了。
  原来悟空想告诉他的,就是走出自己的道路。
  不是一味地效仿,一味地随波逐流。而是自己去改进,甚至是自己去创造。
  只有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才能够真正地属于自己。
  而若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利用天地,引天地造化于一身,那便是造化道。
  如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辟出另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造化,那……便是道果!
  但凡证得道果者,无论面对怎样强大的神通,怎样磅礴的法力,都可以淡然应对,便是因为如此!
  玄奘不由得愣住了,他仔细地回想着自己的经历,感悟着周遭的气息,不觉脑海中浮现出了一道道回忆。
  紧接着,竟然有一种顿悟之感。
  见状,孙悟空也不由得对这玄奘的悟性感到惊讶。不过值得开心的是,这和尚终于明白了!
  悟空也不打扰玄奘,对众人说了几句,便一同悄然离去,转到水帘洞外,来到大圣府中,一同饮酒聚会了起来。
  而玄奘,则留在了水帘洞中,开始按照悟空所说的,去感悟这天地的造化,去回忆内心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力量。


第三百零六章 六通
  自那日起,玄奘便在水帘洞中,仔细地感悟起了所谓的“造化道”。
  而这一感悟,便足足又过了十年之久。
  在这十年中,玄奘没有再随众人学习,或许也是没有这个必要了。
  三星洞的众人见到如此状况,自也不会去打扰玄奘,而且主要是他们也对这造化道甚是感兴趣,时常想要去追溯,去领悟。
  可惜的是,众人虽然理解了何为造化,何为造化道,但想要去亲身学习,却是一件难之又难的事情。
  感悟造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十年来,众人都尝试了。可是这三星洞中,除了悟空和白毛鼠以外,便只有龙女隐约对此有一些头绪。
  其余的,哪怕是强大如白牛和九灵元圣的,也无法领悟这造化道。
  以至于,后来很多人便放弃了,包括那九灵元圣。
  也不是说他们不去领悟造化了,而是,若无法感悟,那也是缘法。
  倒不如顺其自然,坚持自己的法力,说不定也别有一番机缘呢。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过后,玄奘逐渐地忘却了当年自己从三星洞众人身上学到的神通和法力。
  他的一切法力,一切神通,渐渐地趋向于“佛”。
  那蜈蚣精的百目神通,逐渐成就了类似天眼通的力量。
  那读心之法,渐渐地成就类似他心通的玄妙。
  原本应翻跟头才能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再度成为了佛法中的神境通。心念具足,瞬息百万之遥。
  甚至那道门的卜算之法,也融入到了禅定法中,成为了佛门中的“宿命通”。
  是的。
  这便是所谓的“佛门六通”!
  玄奘将从三星洞众同门身上学到的法力神通,融入到了佛法当中,成就了佛门六通的力量。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境通,宿命通……
  除了那“漏尽通”以外,玄奘已然将这其余五通的力量融会贯通,并且完全转化为了自己的力量。
  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那些菩萨罗汉所会的六通,但是却异曲同工之妙,同时更加胜于菩萨罗汉的六通!
  领悟了这些以后,水帘洞中佛光大作。
  一道五彩琉璃色,冲天而起,将整个三界在一瞬都照耀的通明。
  虽然,瞬息过后,一切便再度消隐无踪。然而,即使如此,三界的无数大神通者,还是注意到了这力量。
  那些大神通者,有的惊讶,有的震骇,有的不可思议。
  但也有许多,了如指掌,智珠在握,欣慰相待。
  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句感慨。
  不愧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
  看来,他这一世,就要功德圆满,修成正果了呀!
  唯有……
  在那西方极乐世界中,如来佛祖,却皱起了眉头。
  这玄奘能有如此感悟,是好,还是坏呢?
  平心而论,如来佛祖实则不希望玄奘这样的。
  至少在这西游之前,没有必要这样。
  毕竟玄奘代表的意义是佛门。如果真的要修成正果,也该是西游之后考虑的事情。
  只是,在与苏寻经过交涉之后,最后,还是认可了苏寻的做法。
  如来佛祖看中的是西游这件事本身。
  但苏寻却认为,西游固然重要,可西游这条路产生的作用,也应当不小。
  不该仅仅局限于表面,局限于所谓的西游上,也该去重视其中的实质。
  而玄奘作为西游路上的领路人,便尤为应该重视这一点。
  如果他没有这个资质,那么西游之事,终究是一件虚事!
  哪怕最后仍然达到了他们想要的目的,但是,却不会达到十成十全的程度。
  ……
  ……
  却说,玄奘修成了佛门六通,但对那“漏尽通”,却仍旧未有头绪。
  虽然他如今法力神通更胜以往,已然成就了金仙佛果。
  恐怕,就算在三星洞众人之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实力了。
  可是那六耳猕猴是何等强大?
  越是领悟了这佛门六通的力量,玄奘反而越发对六耳猕猴和孙悟空的深不可测,而感到棘手。
  在他看来,如果不能领悟那号称“证得漏尽智烦恼尽除”的漏尽通,恐怕,终难消灭心猿!
  于是,玄奘还是过来请求悟空,希望悟空能够指点他要如何顿悟这漏尽通。
  但是这一次,孙悟空却拒绝了:“这漏尽通是你们佛门自己的法力,俺如何会也?不若你去问你的佛祖罢!”
  对于这般说辞,玄奘不由觉得好笑。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漏尽通,乃是成佛之神通,唯有佛,才知道何为漏尽通。
  很显然,齐天大圣孙悟空不是佛。所以,自然也无从指点自己。
  那么自己何不真的去想办法拜见询问一下如来佛祖?
  想到这里,玄奘不由得心中有些浮动。他忽然想起了,那金翅大鹏雕乃是如来佛祖的亲娘舅。那么……是不是也有可能,自己能因此而见到如来佛祖。
  话说回来,自己的前世,不正是那如来佛祖的二弟子吗?
  于是玄奘便将这个说法说了出来。对此,孙悟空倒是没有什么反对的。
  不久后,金翅大鹏雕也得知了此事,对于玄奘的事情,他也是尽量能帮就帮了。
  毕竟这大鹏金翅雕对玄奘的感官,还是不错的。
  于是他便找机会,向那佛祖进言,言道玄奘之事。而对金翅大鹏雕有如此做法,如来佛祖自然早就已经有所料到了。
  一日,灵山法会之上,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
  如来佛祖便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曰:“我佛所言,可是那六耳猕猴者也?”
  如来佛祖道:“是也,那六耳猕猴乃南瞻部州红尘妄心,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然今有德道圣僧,当遣有为法界,降服心猿,成就正果,尔等当遣入共助之。”
  大众听言,俱都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


第三百零七章 问佛
  且说玄奘驾驭法力,离了三星洞,但见西方佛光升腾,瑞霭漫天,虹光拥世,驾驭起了一座金门,似在迎接玄奘。
  玄奘径自使出了“神境通”,瞬息之间,便到达了西方灵山极乐世界。
  来到时,只见那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旁边是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
  玄奘觐见到前,拜伏在地,看到了那四大金刚,八大菩萨,东来佛祖,与那释迦如来佛祖行礼,道:“弟子玄奘,拜见我佛。”
  他虽修持了神通,已然今非昔比,但是对佛恭敬之心,却从未曾变。
  更何况,今日佛光满天,显然是在迎接自己,对此玄奘甚是感激。看来佛门并未因自己数次有破戒之行为便将自己视作叛孽,如此,那龙女所言,也都是对的了。
  如来佛祖微微颔首,道:“你本是我座下二弟子,因轻慢佛法,不悟佛心,故而下修十世轮回。如今修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境通、宿命通,已有神通傍身,可证得菩萨之位。”
  玄奘闻言,大是开心,但却恭敬行礼,道:“拜谢我佛。然,今弟子行至西方大海时,无意唤醒了那红尘妄心,六耳猕猴。此猴兴风作浪,罪恶滔天,如若不管,必然令其伤天害理,此乃弟子之罪责也。只请我佛指点,该如何擒拿那妖猴,如不擒拿妖猴,终不敢擅作菩萨。”
  如来佛祖看向众菩萨,道:“汝等俱都一心,唯玄奘乃二心也。”
  众菩萨都双手合十,称了声:“阿弥陀佛。”
  佛祖看向玄奘,道:“若要降猴,先要伏心。汝既不与成就菩萨,则当先伏二心,再镇心猿,才有成就正果之事。”
  玄奘道:“既如此,该如何降服二心?求我佛指点明路。”
  如来佛祖道:“也罢。既如此,看在你是我佛门弟子之下,我便念就三界,与你指出一条明路。”
  言罢,以般若法力,监听三界。
  片刻后,如来佛祖轻轻睁眼道:“玄奘,你可向东北方驾云而去,朝天空中行,待见到紫气处,便有人可指点你伏心之法。今日若去,则不镇压心猿,莫要再复灵山也。”
  玄奘闻言,万分感谢,对上座的如来佛祖及众菩萨再行大礼,旋即转过身去,径自离开了灵山。
  他以腾云驾雾之法飞举,半日之后,来到了西方大地之上,又行了三四万里,也不知道了何处去。直到果然看到天空中,一道紫气在红日之下蒸腾,方才知道,那定然是佛祖所指点之路。
  玄奘心神振奋,当即便用“神境通”,顿时进入到了紫气所在之处。
  瞬间,眼前无边气象倏地变换,到处玄微蒸腾弥漫。下一瞬,他便惊觉自己落入到了另一个世界当中。
  再睁眼时,却发现,自己身处于一座仙山中,这仙山到处气息清香,仿佛一座洞天福地。
  几处院子坐落,一片池塘依存,高台上,一个白发老者端坐,感受到了玄奘来到,也不睁眼,轻轻问道:“何人到来,有何事端?”
  玄奘当即意识到,此人定然是佛祖所说那人,连忙朝那人行大礼跪拜道:“阿弥陀佛,贫僧玄奘,奉佛祖指引,前来拜会仙人,求仙人指点伏心之法。”
  “哦?奉佛祖之指引?”
  那老者微微抬眼,看了看玄奘。
  一瞬,玄奘便感受到了一道温暖的视线,这让他心中顿时浮现出了亲切地感觉。
  顿时,一个名字从心中浮现出来,玄奘不由问道:“敢问仙人,可是菩提祖师?”
  那老者轻轻颔首。
  玄奘心道果然,大是开心,多次行礼道:“见过祖师!我在花果山水帘洞时,便得祖师的诸多弟子指点,方才有如今之法力神通,今来请教祖师,便是求伏心之法,降服心猿,成就奥妙。”
  老者道:“原来如此,只是,那二心乃你自己所生。如要伏心,也当是你自己降服,便是问我,我也无他法可告知也。”
  玄奘复行礼道:“祖师,我仍不知,何时诞生的二心?但望祖师可以指明,方才能够想个办法降服。降服二心,方得漏尽,才有可能镇压那心猿。”
  老者道:“所谓二心者,实乃是前世的你,与今生的你。”
  玄奘愣了愣,道:“此话何意?”
  老者便说道:“玄奘,若有人要你抛弃你那两个妻子,你可愿意?”
  玄奘道:“自然是不愿的。”
  老者又说道:“如有妖魔在你面前作祟,你要杀他,却有人想要阻止,你可愿意?”
  玄奘道:“亦不愿也。”
  老者道:“此便是二心者。你虽知道何为对,何为错,但是在你的内心深处,却仍然有一个意识不认可你的行为。此乃是你的魂灵,也即是当年的金蝉子。昔年金蝉子心生疑惑,不知何谓之对,何谓之错,方才堕入十世轮回。今日你虽领悟,但金蝉子却仍旧疑虑。如你不能说服他,他便不会让你漏尽。”
  玄奘道:“既如此,请祖师指点我,能看得二心,与那金蝉子谈论一番。”
  老者道:“那金蝉子便在你的心中,只要你闭起眼睛,时刻都能看到他。”
  玄奘闻言,便依老者所言,闭起了双眼,仔细地感受着金蝉子。
  逐渐地,果然如老者所言一般,他发现自己眼前一道佛光愈发壮大,紧接着那佛光从心底之中显露绽放了出来。
  瞬息间,玄奘便意识到了,这佛光便是从小便伴随在自己内心中,与自己成长到如今的那尊“佛陀”。以往他虽有怀疑,却不敢确信。但如今他终于知道了。
  这佛光,正是那“金蝉子”!
  这个念头刚刚浮现,佛光很快便化作了一个身穿白衣的僧人。
  那僧人的相貌,与玄奘极为相似,果然便正是金蝉子。
  “阿弥陀佛。”
  金蝉子双手合十,似乎也意识到了玄奘的存在,问道:“你如何到得此处?”
  面对金蝉子的发问,玄奘顿了顿,说道:“我为伏心而来,当问佛陀何如。”


第三百零八章 无为法界
  却说玄奘见了那金蝉子,开口便言及何为佛。那金蝉子很显然没有料到玄奘会如此直接。
  然而,他只是顿了顿,便说道:“既然如此发问,那么想必,你当知道自己为何会来到此处了吧?”
  玄奘微微一顿,随即点了点头。
  那金蝉子忽然指向黑暗中的深处,在那里,有九道光亮。光亮呈琉璃色,似是佛光,但是仔细一看,却让人毛骨悚然。
  盖因,这九道光亮所笼罩的,赫然竟是九具骸骨!
  玄奘似有所感,问道:“这是?”
  金蝉子道:“此乃你我之前生九世。”
  玄奘顿时了然。
  原来,这九具骸骨,便是他十世轮回之中,经历过的九世!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为何这九具骸骨会在这里?
  金蝉子问道:“你可知道,此乃何地?”
  玄奘摇头。
  他只是在菩提祖师的指点之下,闭目用心感受,便来到了这个世界之中。
  金蝉子道:“此处乃‘无为法界’。”
  玄奘一怔。
  自清浊分定,即有天地人三界。而在佛门,又由阿弥陀佛定义两大法界,分别便是“有为法界”和“无为法界”。
  则两大法界所代表的,便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换言之,一个乃是妄心之界,一个乃是真如之界。前者便是如今魔主波旬所在的地方,又作魔界。而此处,便是“佛界”。
  金蝉子道:“此处虽是无为法界,但却不如佛地。只因我虽有证佛陀之心,却始终未能明悟,因此才会永生永世被困在此处。”
  玄奘问道:“你的意思是,如若我不能悟成佛陀,则也会如你一般,被永生永世困于此?”
  金蝉子看向玄奘,片刻后,眼中出现了几分讶异。但还是说道:“不错,在你之前的九世高僧,便都是因此而死的。他们毕竟是凡人,总归是要坐化的。不过……你却不同。”
  金蝉子明显看出了,玄奘是有法力傍身的。
  而且,法力还不低,甚至似乎比自己还要强大许多。
  只是这玄奘身上的法力,怎地比起佛法,更像是“道法”呢?
  玄奘道:“不同?”
  金蝉子道:“正是。你即便无法悟破佛心,但有法力所在,便不会轻易身死。既如此,便可长久在这无为法界之地与我相伴,共同参悟何为佛法。”
  玄奘摇了摇头,道:“我之所以来到此处,便是为此而来。我问你,你所认为的佛陀为何?”
  金蝉子道:“佛者,觉也。即明白三世一切诸法者,非有大智慧、大毅力、大慈悲心者,难能成佛。我在此地便是为领悟佛心,参定造化。自转世历经十世以后,我每一世都有巨大收获,只可惜今日你所修的却并非真如的佛法。以你的天赋,真实浪费了。但也无所谓,只要你留在此处,虔心向佛,想必悟成佛陀,不在话下。当我能成佛时,便定要普度众生,泽被三界,令佛法长久传承下去。”
  玄奘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不过,面对金蝉子如此说,他却叹了口气,道:“汝何等愚蠢也。”
  金蝉子一怔,道:“此话何意?”
  玄奘道:“你看我像佛否?”
  金蝉子道:“不像。”
  玄奘道:“我为何不像?”
  金蝉子道:“你虽然悟性极佳,但修的却并非是佛法,而是道法,虽有些佛法的影子,但却也像是从那弥勒净土中得来的。非但如此,你甚至并非处子之身,更有业力环绕,也即是说你破了戒律。如何像是佛陀?”
  玄奘道:“倘若我能普度众生,则被三界,令佛法传遍天下,令众生得悟真如,我是佛否?”
  金蝉子道:“若能如此,你自然会是佛。但你却做不到。”
  玄奘道:“我为何做不到?”
  金蝉子道:“一个破了戒律,修持道法者。如何能是佛?”
  玄奘道:“如何不能?你岂不知我佛便有妻子,其妻子更成就真觉。且我佛创三乘法时,乃是在那竭国苏子像前,其佛法因道法而生。既然他可以成佛,能够普度众生,为何我却不能?”
  金蝉子不由恼道:“我佛乃释迦牟尼,你何德何能,可与之相比?若我佛门中人皆如你这般,世人若也因此而学你,则比如疯魔,三界更要大乱。”
  玄奘道:“我佛可做得,为何我却不能做得。岂不知在我佛眼中,众生皆是平等。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草木国土,悉皆成佛。”
  金蝉子心中一震,目光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
  他看向玄奘,半晌后,微微点了点头:“看来,果然这一世参悟甚深。原来你竟是如此想的,难怪有自信可证得佛心,进入这无为法界。”
  玄奘道:“我来此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进入无为法界。”
  金蝉子道:“那你来此为何?”
  玄奘道:“我为镇压心猿而来。”
  金蝉子道:“既如此,还得成佛才是。那我便问你几个问题,看你能否识破。”
  玄奘道:“你问便是。”
  金蝉子道:“我欲成佛,但始终有几个问题难以明辨。你且听好,这第一个问题便是……慈悲众生,普度苦海,所需为何?”
  玄奘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众生心得以快乐,则众生得以乐趣。”
  金蝉子点头。
  玄奘如此回答,却正是契合他的想法。不过,他继续问道:“如何能够快乐?”
  玄奘道:“得所需,获所求,便可快乐。”
  这个回答,金蝉子仍在意料之中,眼中更浮现出赞赏,但却继续问道:“既如此,佛法有五魔,皆为众生妄心,导向欲望。人得欲方可快乐,如此可能明心见性?”
  玄奘道:“能。”
  金蝉子一愣。
  很显然,他没有料到,玄奘竟然会如此说。
  他甚至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再次重复了一边:“五蕴心魔使人得获欲望,也可令人明心见性,得以为止之救度?”
  “不错。”
  玄奘仍然毫不犹豫地说道。
  金蝉子当即大怒,赫然起身道:“五魔何意能普度众生?莫非你已堕入魔道耶!?”


第三百零九章 超脱
  面对勃然大怒的金蝉子,玄奘道:“魔如何不能使人普度众生?”
  金蝉子道:“魔如何能普度众生?”
  玄奘道:“如若,有一个人有大智慧,有大毅力。其所为的乃是苍生求度,亦从不放弃救度三界生灵。其可称之为佛否?”
  金蝉子道:“当然可以。”
  玄奘道:“若那个人是魔呢?”
  “不可能。”
  金蝉子毫不犹豫地说道:“五蕴者,虽是乐趣,却不是善趣,乃小乐也。悟心悟道,明艰明苦。才可领悟大乐。世间大乐者,为我佛而无二者。”
  玄奘道:“何为小乐,何为大乐?”
  金蝉子道:“小乐乃恶趣之乐,大乐乃善趣之乐。”
  玄奘道:“所谓小乐,多是因不能长久。但却是必须所存的。无小乐,则无大乐。若众生常有小乐,则自有大乐存在。”
  金蝉子闻言,若有所悟,但却仍然有些不明白。
  他不知道,玄奘这些年来在水帘洞中修习百家之法,以诸法辨识,对佛法早有更深刻的理解。
  但是玄奘如此说,本来恼怒的金蝉子,却也渐渐平静了下来。他思索了许久,道:“此话何意?”
  玄奘道:“你可去过凡人国度?你可知道,凡人信佛,却也须得安生立命。”
  金蝉子点头。
  玄奘继续说道:“凡人难免吃食,难免杀生,可有罪孽否?”
  金蝉子道:“我佛为罪业有‘性罪’、‘心罪’。迫于生计而杀生者,乃本常也,自无罪孽。”
  玄奘道:“那若是佛门弟子迫于生计而杀生,可有罪孽否?”
  金蝉子道:“有罪孽也。”
  玄奘了然,他知道金蝉子肯定会这么说。
  因为曾经玄奘也是这么想的。
  玄奘道:“若我佛门弟子孤身一人,饥寒交迫,遇到一只濒死的麋鹿,该如何去做?”
  金蝉子道:“当全力施救。”
  玄奘道:“若那麋鹿死去,可否吃其肉,寝其皮?”
  金蝉子道:“如你全力施救,他仍死了,则可矣。”
  玄奘道:“你可曾前往过西方佛国?”
  金蝉子道:“自然去过。”
  玄奘道:“那你可知道,西方佛国信仰我佛者,是如何杀生的?”
  金蝉子一愣。这个,他却真的不是很了解。
  何况,他所在时,西方尚且贫穷得很,吃肉的更少。比较富裕的,诸如那竭国,也不是纯信佛门的。
  玄奘道:“将牛肉往自己的刀子上撞,若死了,则是牛自己撞死的,而并不是屠夫杀的。所以便可吃了。”
  金蝉子顿时不知该如何言语。半晌后,问道:“此话当真?”
  玄奘道:“自无半点虚假。”
  金蝉子叹道:“掩耳盗铃,无过于此也。”
  “正是。”
  玄奘又问道:“但昔年佛国的凡人不杀生时,吃的乃是林中的野果,或是野菜。他们吃素斋,不也仍然是掩耳盗铃?”
  金蝉子点头。
  草木也是生灵,亦有修成妖仙的。吃斋和吃肉并无什么分别,佛门本也是不禁吃肉的。
  玄奘便道:“但,如若整国之人都是信佛者。那佛国岂不是无物可吃?若三界众生都信佛者,那又如何吃食?难道三界众生都不得杀生,只能活生生地饿死便是?如果只能这样,那三界早就成为了人间炼狱,更不可能有人信佛。佛法该如何普度三界?”
  金蝉子再次默然。
  他思索良久,都不曾解惑,忽然问道:“若按你所说的,妖魔杀人吃人,亦遵心而行。此是罪孽否?”
  玄奘道:“是罪孽也。”
  “为何?”
  玄奘道:“人者,天生精灵,灵智自成。乃由道而生,亘古永存,即便不通修为,也可明礼知节。地府之中,以人为上三道。而但凡生灵,除人之外,非天生灵智者,如无机缘,则困难之至。凡从地府轮回者,皆有罪孽在身,吃之乃断其业,为善事者也。”
  金蝉子道:“可这又有什么区别?普度众生,救度天下。妖魔不也是众生中的一员?”
  玄奘道:“芸芸众生,观相无限,难逐一得知,唯从心而论。今日我为证心,而来到此处。来日你要问佛,却也该问自己的心,而不是问我佛如来。”
  嗡!
  此言一出,顿时,两人所在的法界中绽放出了无穷佛光。
  但见那无限佛光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的涌来,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但却充斥了整个法界。
  随着佛光的出现,两人耳中同时响起了无边的佛法梵音。天光大亮,一座金光天门出现。
  “法界……开了。”
  金蝉子眼中顿时浮现出了几分迷惘,看向玄奘,又十分地羡慕。
  半晌后,他不由得佩服道:“玄奘,看来你真的已悟得了佛心。如今这无为法界已承认了你,你当可以度过法界,成为真佛。”
  玄奘道:“度过那扇门,我便可以成为佛陀?”
  “不错。”
  金蝉子道:“虽然你的话我仍然有些难以认同,但是无为法界已承认了你的心,那么,你便可以成佛了。或许你真的是对的。”
  玄奘看向天空中的光影,叹了口气,紧接着忽然拿起手中的九环锡杖,周身陡然散发出无尽道蕴。
  “呜”地一声,一条巨大的游鱼虚影从其所在之处冲天而起,片刻后,两人所在的整个世界顿时浮现出了无数道地裂痕。
  那裂痕也堆积在那金色的佛法之门上,仅仅片刻,门庭轰然破碎。
  金蝉子怔住了。
  自己悟了如此多年求之不得的佛法之门,竟然……被这玄奘轻易舍弃了!?
  “你这是在做什么?”金蝉子不解问道。
  玄奘道:“我问你,度过那扇门,世人可学得佛法,超脱得苦海?三界众生可以因此而被普度否?”
  金蝉子道:“虽不能,但,你可成佛也。”
  玄奘道:“如不能,我为何要成佛?”
  金蝉子第三次默然。
  他突然想起了佛门中两位倒驾慈航的大菩萨。这一刻,他看向玄奘的目光,变得认同了起来。
  但是玄奘看向金蝉子,眼中却浮现出了失望:“原本,我始终有一个疑惑。那便是我究竟是谁?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是金蝉子的十世转世?但如今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并非是你。也许我是你的转世,但如今的我便是我自己,便是玄奘。而你,则是金蝉子。虽然或许没有你就不会存在我,但我却并不想成为第二个你。”
  玄奘说完,缓慢地转过身去。随着他的动作,那无为法界的幻象顿时开始逐渐的消散,远去……
  “你……”
  金蝉子瞪大双眼,因为,他忽然发现,玄奘的身上真灵流散,而自己的真灵,则开始重聚!
  那转世之人,竟有了独自的“心”,反超脱了自己的前生因缘?
  金蝉子愣了。
  这当真是三界中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森萝万象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