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心境
作者:瑞根|发布时间:2024-06-28 22:36:51|字数:6361
郭岳终于回来了。
他心情很不好,倒不是因为受伤的原因,猝不及防之下被术法强弩所伤也很正常,而是因为两度遭遇术法武器的阻截,自己竟然无法突破,这让他很是憋闷。
作为一个天境养息期的高手,居然被两枚术法武器所困扰,甚至在这一战中基本上没有能发挥出多少作用,这让他觉得自己这个亲卫都都头都有些不合格。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两枚术法武器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第一枚就让他几乎催发了第二重的金刚不坏体之功才拼着险些受伤的一击将那枚不知名的盘状飞环击碎。
第二枚赤焰天星轮就更为厉害,其轮刺极其锋利,三名骑兵的斩马刀都被轮刺击伤。
为了击破这枚天星轮,他不得不用九段玄铁伏魔棍强行破杀,而天星轮极为灵动,几次击中对方轮环,都被天星轮特有的扇叶式卸力装置所化掉撞击之力,反而让天星轮飞行速度更快,更难捕捉到。
一直到最后冒险用棍头击中轮环中央的活动扇叶,却又被喷射出来的赤焰击中,若非自己的金刚不坏体之功已经达到了第二重,郭岳知道今日自己就真的要撂下搁在这里了。
即便是这样,天星轮中的赤火毒焰仍然灼伤了他的肩部,迫使他不得不立马削掉了那块皮肉,避免毒焰蔓延。
“主公,已经搜索完毕,敌人留下了七具尸体,其中五名应该是术法人员,另外另外应为接应配合的人员,虽然他们身上没有其他印记,但应为南阳方面的人员,没有发现蔡州方面的人手。”
郭岳古铜色的面颊有些苍白,眼中笼罩着浓浓的怒意,“没想到南阳和蔡州居然联手了,连袁无敌这等人物也自甘下流,行这等龌龊之举。”
“六郎,这从某种方面来说也说明我们淮右让南阳和蔡州都感到压力了啊,你的伤势如何?”江烽笑着摇摇头,修炼金刚不坏体之功,肌肉修复能力很强,这一点他知道,所以并不太担心。
“没事儿,那枚弩矢倒是有些劲道,伤了我一根经脉,需要几天来修复。”郭岳提都没提那毒焰造成的伤害,皱起眉头,“主公,这刘、袁二家联手,怕是有些麻烦,这亲卫都恐怕还要加强啊。”
江烽沉吟了一下,摇摇头:“刘袁二家联手没联手还说不清楚,但今日之事还无法断言他们就联手了,他们应该是凑巧碰到一起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哦?”郭岳颇感惊讶,“主公何以得出这个结论?”
“那刘浔我认识,乃是南阳节度使府中负责情报的重要人物,估计应该是协助那刘氏子此次行刺行动的,但却只顾刘氏子性命,丝毫没有管袁无敌的下场,加上袁氏竟然无一人配合,显然不合情理。”江烽摇摇头,“双方逃离现场的方向也不尽一致,当然这不算什么,可袁无敌也没有对刘氏不吭一声就撤离没有任何态度,足见他们也就是临时纠合起来而已。”
“那就好,只要他们是临时纠合起来就好,属下还担心这刘袁两家若是携起手来,日后麻烦就大了。”郭岳也舒了一口气。
显然今日这一站给他很大的震动,对手竟然用两个术法武器就把自己这个亲卫都的都头,一个天境养息期的高手给缠住脱不得身,这固然和自己以往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关,但是也足以说明南阳一方在术法一道上的水准。
在这刺杀行动中都能展现出这般实力,而袁氏更是派出了袁无敌这种接近于小天位的高手来干这种卑陋行径,下一次呢?他这个亲卫都首领压力就大了。
“未必啊。”江烽苦笑。
他有感觉,这一次刘袁两家哪怕是临时联手刺杀未能成功,只怕还会更增添刘袁两家的警惕心,哪怕短时间内也许不会再有刺杀之举,但是也许会促成这两家的联手合作,尤其是在光州的问题上,会有什么变数,还真不好预判。
“哦,主公为何这般说?”郭岳虽然不爱说话,但骨子里还是一个直肠子,对很多问题也考虑不到那么多。
“六郎,你以前听说过有哪家藩阀如此兴师动众来行刺杀之举么?”江烽反问:“今日我却遭遇了南阳和蔡州两家的这般举动,足见他们两家对我们淮右的忌惮。要说我们淮右的实力与南阳和蔡州相比,都还有相当差距,但是他们却都不约而同的打这种主意,一是觉得这种方式见效最快,二是恐怕他们都有心再打光州的主意了啊,这一次未能得手,也许就会刺激他们真正联起手来了。”
郭岳略加思索,也觉得江烽所言有理,皱起眉头:“那主公我们该如何应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我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光州现在还有朝廷这块挡箭牌,如果说换在以前,也许南阳和蔡州还要顾忌一下,但是我感觉南阳似乎有点儿态度变化了,还有些吃不准了。”
江烽也有些弄不准南阳怎么会大动干戈的来刺杀自己,蔡州也就罢了,刘同这般做就有些不太正常了,难道是南阳真的要对鄂黄动手,所以要先取光州,求得先手?
只是刘玄去年在蔡州一战中损兵折将,损失不小,才吞下安州,这就又要对鄂黄动手,这不是在逼着鄂黄拼命么?这好像也不是最合适的时机才对。
想到这里江烽也而有些为鄂黄悲哀。
杜家这种姿态很容易让人生出觊觎之心,尤其是在对刘玄夺取沔州的态度上过于软弱,让南阳更觉得鄂黄可欺,得陇望蜀的心态就会在南阳方面滋生出来。
下一步蕲黄二州都会成为南阳的目标,若是鄂黄不及早谋划对策,只怕就真的危险了。
等到收拾完之后,江烽一行这才启程前往霍丘。
……
霍丘位于固始和寿春之间的中间节点上,距离浍州和寿州的距离相若,且离淮水亦是不远,幅员辽阔,地势平坦,加之薮泽众多,灌溉条件良好,所以是江淮地带最肥沃的地带。
霍丘与安丰紧密相连,又有芍陂的灌溉之利,所以一直被视为寿州的粮仓。
虽然遭遇了这一场袭击,但是一路行来的变化,尤其是靠近霍丘城周围的变化,还是让江烽的心境变好了不少。
应该说郑家在霍丘的重建上还是花费了很大心思的,这从霍丘县城附近招募来的流民屯垦情况就能略见一斑。
接到消息的霍丘县一干官员也在霍丘城郊接到了江烽一行人。
在看到江烽一行死伤如此惨重,霍丘县一干人也是面如土色。
虽然知道这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敢于谋刺江烽的肯定不会是寻常蟊贼,但毕竟发生在霍丘县境内,还是让地方官员心里不踏实。
好在江烽及时宽慰了对方一干人,才让这帮人放下心来。
霍丘县令郑桐是郑氏族人,但是并非郑氏嫡系一族,而是旁支。
他同样是文人出身,只不过一直在寿州府衙内从事仓曹一职,这一次下放到霍丘担任县令,也是利用其长期在下边工作的经验来尽快把霍丘这边的局面打开。
江烽也没有多少时间来和其废话,只是询问了霍丘目前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
当下三州的官吏们大多已经知晓了江烽的习惯,不喜赘言,不喜繁序,喜欢直截了当步入正题,有事说事,这位郑桐县令显然也知晓这一点,早有准备。
言简意赅的介绍了目下霍丘的境况,然后重点谈了霍丘当前存在的困难,归根结底,还是人少,水利设施需要建设和恢复的地方很多,短时间内要想有大改观很难。
当然在具体的细节上,这位郑桐县令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以亲招亲,让已经在这边落足的颍亳泗三州流民到淮北去招揽亲眷来霍丘垦荒;又比如由官府出面鼓励借贷,加大垦荒力度,官府限制借贷利息。
一些建议可用,但一些建议显然会伤害本地士绅大族利益,不过其心可嘉。
从霍丘的垦荒力度来看,进度还是比较快的,尤其是随着陈、黄、许等光浍大族进入,对于郑氏来说也是一个刺激,若是郑氏不能更好的推动复垦,那么势必会被这些外来大户们所挤占,所以在这上边力度都还算比较大。
但归根结底时间太短,要想让霍丘恢复到蚁贼之乱之前,尚需时日,而江烽的目标则不仅仅是恢复到旧有的情形,更要超过原来,达到满足整个淮右军军事行动的需要程度。
出来走一趟,总能让人心情舒畅不少,起码看到自己辖地内生机盎然的模样,江烽以为遇刺的心境也在迅速转好起来,想到寿州的未来,他的期待值更高,对未来的发展也更期待。
第二十六章
从霍丘到寿州,可以不过安丰县城,但江烽还是选择了稍稍绕行了一段,专门去了安丰。
安丰县城紧邻芍陂,就在芍陂北口上,肥水的一条支流水道把淮水和芍陂连接起来,而连接处就是北口,也就算是安丰县城所在。
芍陂原本是一处巨大的水泽地带,春秋时候楚国孙叔敖在此兴建灌溉设施,围绕着一处水泽修建了大量塘陂和灌溉水渠,使得这一片土地水旱无忧,迅速成为楚国重要粮仓。
而从那时候起,虽然历经多个朝代,但是寿州作为江淮粮仓的地位从未变过,主要就是依靠着芍陂水利灌溉体系和这一片的肥沃土地。
不得不说寿州这片土地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数百年来淮水的不断决堤泛滥在寿州这一片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再加上这一带薮泽众多,又有芍陂灌溉体系,遇到洪涝年成,有芍陂和其他薮泽这一调节器来调节,而干旱年成,芍陂和薮泽又能为周围土地提供水源,所以使得这一片成为有数的粮仓。
如果不是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和蚁贼之乱这里都是重灾区,寿州的情况还要好许多,而这一切都被战乱所毁,每隔几十年就要来这么一次轮回。
不过这里上佳的条件还是让这里战乱只要一结束,就能迅速恢复过来。
安丰这边的情况比霍丘更好,无他,有芍陂灌溉之利,距离寿州更近,加上水道的运输优势,自然也就使得这里成为流民首选落足点。
沿着芍陂和淝水支流水道这一线,可以看到一些居民点已经开始初现规模,这让江烽心情大悦。
虽然他也知道这更多的还是这些寿州大族们处于利益才会这么积极,但是毕竟寿州已经握在自己手中,寿州诸县情况能迅速恢复过来,对自己当然是一件大好事。
无闻堂传回来的消息,在整个寿州境内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蚁贼了,即便是有,也不过是小股打着蚁贼旗号的盗匪,在第一军连续派出小股军队清剿之下,也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从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安丰和霍丘的恢复情况都还不错,安丰更好,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江烽也清楚再怎么快,这也需要一两年才能恢复过来。
不得不承认寿州的底蕴要比浍州厚实不少,得天独厚的条件才能使得寿州成为诸藩心目中的王霸之地。
拿下寿州,淮右就一下子成了进可攻退可守之地,浍州和寿州的相互接应,使得淮右军的战略纵深一下子具备了可以抗衡一场大仗的实力,不至于一战而灭。
对于江烽来说,怎么把寿州彻底纳入囊中,并将其彻底消化使其发挥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浍州已经基本上算是自己的基本盘了,哪怕盛唐和霍山相当于彻底重建,但是基本上是来自陈、黄、谭、许等几家在这里的复垦,使得这一区域基本上彻底脱离了原来寿州的影响,真正纳入浍州的控制。
但寿州不一样。
一来寿州有三大姓,这三大姓根深蒂固,若非郑氏被梅田两家排挤倒向自己,自己要接手寿州没那么简单。
二来寿州位置太过重要,与淮北、淮南之间的关系也盘根错节,哪怕现在梅田两家迫于形势不得不臣服于自己,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要么淮北和吴国势力彻底崩塌,要么就只能让淮右表现出碾压淮北和吴地的气势,否则始终难以让这片土地真正归心。
对于淮右来说,其实现在已经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淮北时家的外强中干已经被蚁贼给戳得千疮百孔了,而这又勾起了一直在厉兵秣马舔舐伤口的蔡州的野心,江烽可以肯定下一步蔡州必定会对淮北动手。
这本来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好事,淮北时家的崩盘,可以让梅家无所仗恃。
但对淮右来说,有利就有弊。
江烽甚至有些担心,这一次刺杀袁无敌和刘氏的巧遇,也许还会让这两家提前合作。
蔡州也许会支持南阳拿下光州来勾引南阳向东推进,以此来拖住自己的脚步,这种可能性甚至会越来越大。
时家的崩盘也许就会让整个局面发生剧变,梅家固然失了依靠,但若是因此造成蔡州为了东侵而与南阳结盟,那对淮右来说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吴地内乱一样可能使得田氏无所依靠,这看起来甚至比淮北局面崩盘对淮右更有利,貌似淮右甚至还可以觊觎濠州和庐州,但以现在淮右的基础实力,连江烽自己都要承认,淮右没有那么好的胃口来消化太多地盘,这种财力物力和军事控制力量以及人才储备来说,都难以做到。
这种情况下吴地内乱除了便宜了可能南渡牧马的秦权这帮蚁贼主力,也许就还有可以趁火打劫的越国了。
总而言之,看来非常美妙的局面,但是对于淮右来说却是如鲠在喉,不上不下,无比难受。
若是能给淮右两年时间消化,那简直就是再美妙不过的事情,可惜从来没有假设,吴地的君臣相疑能够拖到现在已经是很难得了,看看那帮在淮北的蚁贼给憋屈得多么难受就明白了。
……
“主公,我觉这恐怕不是我们就此停步的理由吧?我记得主公您曾经说过,我们淮右现在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像南阳,像蔡州,他们都是我们的大敌,他们都在扩张地盘,积蓄实力,一旦他们觉得时机成熟,就会像恶狼一样向我们扑过来,我们不能停步啊。”杨堪沉吟了许久,才缓缓道。
这种话,在江烽麾下,大概也只有杨堪和张挺能说,也许日后还可以加上一个王邈,连许子清、秦再道、张越和丁满他们都不敢轻易出口。
杨堪和许子清是在寿春城下接到江烽的。
在得知江烽再度遭遇刺杀,而且是袁无敌和南阳刘氏联手刺杀时,两个人都被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连袁无敌都亲自出面来玩刺杀局了,这个世道还有什么事情不会发生?
杨堪和许子清倒不是很担心他们自己,在寿州,他们都一直住在军营中,基本不出军营,每个人身边也都有亲卫都,都一样配备有术法器械和术法武器,这等情况下,哪怕是小天位高手来刺杀,都很难得手。
对于小天位高手来说,以一敌百并不是什么问题,但这个百是指寻常士卒。
真正遇到有准备的尤其是像通脉、洗髓甚至结体期的武道高手,哪怕他们连天境都没踏入,只要有合理的组队结阵方式,再辅之以术法器具和术法武器,一样可以给小天位强者造成很大麻烦。
这也是小天位高手们很少去参与行刺这等行径的主因,因为实在是已经到了小天位这个层面了,若是因为行刺而被对方给灭杀了,那也就太憋屈了。
连袁无敌和南阳都参与对江烽的刺杀,这也足以说明他们对江烽的忌惮,这既是坏消息,但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江烽地位和实力的一种认可,否则也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形。
“我们是不能停步,但七郎,我觉得我们不停步并非就一定是在地盘上的扩张,更包括我们要有把地盘上的一切实力转化为能为我所用,这才是关键,你觉得现在寿州的力量已经能完全为我所用了么?”江烽反问道。
杨堪微微一窒,他当然知道江烽担心的是什么。
实事求是地说,寿州并未真正彻底纳入手中,寿州仍然存在着很多阳奉阴违的情况,哪怕梅田郑三家已经明确表示承认了江烽对寿州统治地位,但这种情绪上的扭转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情绪无法就转过来,自然要会影响到淮右对寿州的控制力。
“但是主公也说过,如果能加快步伐,控制周邻州县,也许可以让梅田两家头脑更清楚一些,断绝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看问题更长远一些。”
杨堪的话让江烽忍不住有些小后悔,怎么这个家伙专门用自己说过的话来打自己的脸?
江烽当然知道杨堪是有意这么问自己,因为当时杨堪也是强烈主张打出去,尤其是利用吴地内乱之机,认为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七郎,寿州重要,若是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我们过分沉迷于在地盘上的扩大,却又没有足够的控制力,会出问题。”江烽耐心的解释道。
杨堪挣扎着犹豫了一阵,这才又换换语气道:“那是否我们可以适当克制一些?哪怕取下一个小州,但我不认为可以放弃这样的机会。”
江烽也没想到杨堪也变得如此急切了,看样子几个月的驻防会让这帮家伙热情难熬,不过这也是好事,说明杨堪他们已经在开始头脑思考虑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