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战火!


  时过二日。
  邓隐终究按捺不住,发起了大军,猛攻剑门关。
  箭矢来往,密布天穹。
  数十万士卒,尽数披盔戴甲,宛如潮水一般涌了过来。
  呐喊之声,刀剑之势,不可抵挡。
  军中的杀机,与天地的气运,融合在一起,仿佛汪洋大海一般,轰然卷了过来。
  这等浩浩声势,纵然是人仙在此,也要退避三分。若是换作寻常上人,难免阴神破碎,身死道消。
  只有融入军中之人,例如白孤魂,例如白岳等人,方可不受阻碍,甚至如鱼得水一般……此外,也就只有凝成道意的人物,或是凝成杀意的人物,方可不受阻碍。
  清原凝就道意,道属天意,故而不受影响。
  而那位已经陨落的白氏之人,传说之中便是凝就杀意,杀意属人意,他也融入了军中杀意,故而不受此中影响。
  ……
  战争惨烈,血流成河。
  这一番大战下来,邓隐这边,伤亡颇重。
  倒是姜柏鉴早有布置,凭借剑门关这等险地,占了地利的优势。
  只是,蜀国本就势弱,梁国本就兵强,也就只有地利的优势了。
  “剑门关守得一时,守不住一世。”
  邓隐年纪已是颇大,但老将余威犹在,怒声道:“继续攻打,势必攻破剑门!”
  营帐中,众将士俱是应了一声,声音响亮激昂。
  白岳朝上方看了一眼,收回目光,心中沉了一下。
  “邓隐是要以蛮力强攻啊?”
  ……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
  古镜上面,显化着剑门关之前的场面。
  这一副场面,显得十分惊人,只见残肢断臂无数,尸首遍地,土地尽数染红,那倒下的旗帜,那断去的刀剑,那凌厉的箭矢,俱都触目惊心。
  这本都是活生生的性命!
  但是在上层人物一声令下,便要舍弃性命,奋力厮杀!
  如今,他们也全都倒下了。
  “可怜,可叹。”
  清原眉宇低沉,他想了一下,盘膝坐下,在茅屋之中,默思经文。
  他在紫霄宫之中,所阅典籍有限,谈不上博学多才,许多知识还是从清阳师兄的故事当中知晓的。
  但在他所识的道经当中,也有几篇能够化解煞气的渡世经文。
  ……
  剑门关内。
  “自古以来,剑门便是险要关隘,易守难攻,尽管邓隐势大,梁国强兵人众,但他们有人和,我等亦有地利。”
  姜柏鉴看着营帐中的诸位将领,沉声说道:“此外,我请来了郭老,他老人家对于辨别天时,有着十分神妙的本事,我等也是占了天时。”
  “天时人和地利,我占二者,他独占一,诸位也莫要过于丧气。”
  “在这个时候,姜某人也不吝啬于跟诸位讲一讲……”
  他神色肃然,正色说道:“本将军另外还有谋算,只待这剑门关稳守半月,他梁国必然落入颓势,待到那时,可不仅是击退梁国,而是覆灭梁国。”
  众将闻言,面面相觑,俱有错愕。
  但在心中,他们也难免是觉得,姜柏鉴应是鼓舞士气之说。
  姜柏鉴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他没有点明,有些时候,空言便该点到即止,但是真正让他们相信此事的,便是谢三的任务了。
  更何况,他这些话为了鼓舞军心,也着实略有夸大。
  姜柏鉴一番言说,定计之后,才让众将散去。
  姜柏鉴挥手道:“老八,去请那位燕先生。”
  这位燕先生,不是旁人,正是跟随谢七的大船,从东海归来的那位老者。
  在一些修道人的称呼当中,这位燕先生,又称为眼道人。
  眼道人,顾名思义,此人眼瞳异于常人,能观天下事。
  前次击败邓隐,便是依靠此人去观看邓隐军中的布置,此外,又看邓隐等人的言语,从唇齿开合之间,推测出他们一言一语,从而知晓他们定计的谋划。
  这位眼道人,着实是一位神奇到了极点的人物。
  ……
  关于眼道人燕闲,清原也早已知晓,只不过碍于大势,便放任自然。
  其实早年时候,他对于燕闲,也是颇为忌惮,毕竟此人拥有一双妖异的神眼,甚至造诣不足,还未能尽数发挥出威能,可却已经有了令人十分忌惮的本领,日后随着燕闲道行渐高,神眼中发掘出来的本事,自然日渐高涨。
  待到造诣有成,那么燕闲睁眼时,得以观测数万里,甚至随着道行再高,也必定不止于此。
  以往清原道行不足,还当心他的窥探,而且还忌惮于神眼尚未发掘出来的种种奇效,今后都该加以防备,到如今,却也不足为虑了。
  “当初闲神真君所言,有眼耳口鼻四道人,那么……”
  清原想起了在明源道观之时的那一句话。
  那句话源自于极为遥远的地方。
  那句话应是守正道门当代首徒正一的意思,但却不是正一的声音。
  这句话遥隔不知多少距离,传入了以乾坤封闭之术隔绝气息的清原耳中,如今想来,就是四道人之一,得了“口”的那位道人?
  燕闲的神眼有此奇效,那么得了“口”的那位道人,能够传话给运起乾坤封闭之术的清原,也并非多么难以置信了。
  “眼耳口鼻,已接触其三,倒不知那位得了鼻的道人,又在何方?”
  清原到了如今,也已明白,这四位道人当年获得的机缘,便是那位侵吞北方,又想食尽东海的神兽饕餮。
  饕餮只剩头颅,被封住多年,脱困而出,不知怎的,晃荡到了他们的面前,终究还是油尽灯枯了。
  “这也是他们的机缘。”
  清原这般想着。
  ……
  不多时,燕闲匆匆来至。
  这位当年风度翩翩,潇洒俊朗的人物,在当初被清原所伤之后,断去一臂,又苍老了许多,此时看来,已是古稀之年。
  他来到姜柏鉴身前,稍微躬身,也无客套,开门见山,立即便道:“邓隐看出天时,二更时分而来。”
  姜柏鉴讶然道:“他便这般急切?”
  燕闲说道:“邓隐急功近利,便有些迫不及待,匆匆定计,他适才召了众将,商定计策,决意在今夜动手,还请将军早些准备,想来以将军的本领,足以能借此消息,将之打一个措手不及,反占上风。”
  姜柏鉴点头说道:“多谢先生相助,此事我已知晓,必有谋划。”
  燕闲稍微点头,便退了下去,他当初跟随谢七而来,本就是想要在这封神的大势之中,挣得一方局面,也不枉自家这异于常人的一双眼眸。
  待得燕闲离去,姜柏鉴坐回原处,目露凝重之色。
  沉思了一下,姜柏鉴喝道:“来人。”
  营帐外有人进来:“将军。”
  姜柏鉴说道:“立刻去将郭老请来,言明我有要事相商。”
  那小将应了一声,道了声是,匆匆而去。


第七百九十九章
  送走了燕闲之后,姜柏鉴请来了郭老。
  邓隐要趁夜而来,而郭老精通天时变化,能知今夜许多事情,必然会有极大帮助。
  今夜或许有雨,或许有风,或许有雾,或许有露,或许有霜,这都极可能成为致胜的关键之处。
  也正是因此,姜柏鉴对于郭老,从来不敢懈怠,向来是以礼代之。
  见郭老到来,姜柏鉴没有客套话,只是开门见山,道:“郭老,今夜是天气如何?”
  郭老这些时日过去,气色已是不错,闻言便道:“回将军,老朽今日午时,便在观看天色,今夜有雨,其势微小,亦有少许风儿,也是不大。”
  说罢,他也没有停下,从怀中取过一根草,递给了姜柏鉴。
  姜柏鉴左手接过,右手一拂,手中一阵风扫过,那草顿时摇摆起来。
  “风是这般大?”
  “稍小一些。”
  “如此?”
  “正是。”
  “好。”
  姜柏鉴满意点头,道:“雨势如何?”
  两人又是一番演示。
  演示过后,对于今夜的场景,姜柏鉴便有了大致上的想法。
  “雨势不大,风势不大,起于……时,待到邓隐攻城时,土地必然泥泞不堪。”
  姜柏鉴暗道:“视线不清,投石不易,而风雨之势,必然碍于射箭。”
  他在这边,不断盘算着今夜的变化,也在布置着今夜的局面。
  ……
  范八为人稍显粗鲁,对此不甚明白,但他也知晓将军在思考什么,不敢轻易开口,不敢轻易打扰。
  等了约有将近一个时辰,才见姜柏鉴回过神来,而这时,他面前的沙盘,已经推倒重来十多次,而他手中的纸张,也已定下了十分完善的布置。
  “老八。”
  姜柏鉴唤了一声,范八犹自发呆,待得再唤一声,才让他惊醒过来。
  “将军?”
  “别呆着了。”姜柏鉴挥手道:“赶紧去把老三叫过来,我有事与他商量。”
  “是。”范八应了一声,匆忙离去,他自知是个莽夫,不如谢三行事来得周密,许多事情还须让谢三去布置,而他自身,安心当个冲锋陷阵的大将便好。
  范八迅速离去,过了许久时候,才见谢三匆忙而来。
  “将军?”谢三施了一礼。
  “没有外人,无须客套。”姜柏鉴随口问道:“严宇如何?”
  “绝食了一日半。”谢三冷笑了声,道:“接着,我也不再给他送餐食,他知道我会坐视他活活饿死,绝不会妥协,也就服软了,现在正在吃饭。”
  “好。”姜柏鉴只是随口问上一声,听得回答也只是稍微点头,不再对此事发问,转而说道:“严宇的事暂且先放在一边,我有急事要与你商量。”
  谢三见状,正色道:“将军请说。”
  姜柏鉴说道:“经燕闲所述,今夜邓隐必然来犯,而郭老言明,今夜必有小风小雨。”
  谢三闻言,神色肃然,问道:“将军要招来众将,共同商讨今夜的谋划?”
  “不。”姜柏鉴摇头道:“你能在邓隐麾下安插人手,但邓隐必然也在我这帐下安插了人手,而且,我怀疑此人地位不低,只是难以判断是哪一人……既然可能有梁国的眼线,那么今夜的事情,便不能尽数告知于麾下中将士,否则一旦有人通风报信,被邓隐所知,他放弃来犯也就罢了,就怕他借此机会,另下谋策,让我吃一个大亏。”
  谢三闻言,点头说道:“将军所虑极是。”
  姜柏鉴思索片刻,然后说道:“今日饭食,命人准备丰盛一些,但不得饮酒,待到傍晚时分,你让众将士及早休息,不得开口说话,不得有任何行举,便是无法入睡,也要闭目静心。”
  说到这里,他眼中闪过一缕寒色,道:“违令者,军法处置。”
  谢三应道:“是。”
  “一更之前,便让众将士起来,盔甲穿戴齐整,刀枪剑戟备好,让弓箭手取来所有箭矢,以操练为名,聚合起来。”
  姜柏鉴说道:“比起往常的操练,只须轻微一些,便当热热身子,清整困意,令人清醒,但不得操练过甚。记着,无论是出恭还是怎么,待一更之后,须十人同往,且不出军营,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卒,俱是如此。”
  谢三顿时点头,心中知道,这是避免通风报信。
  姜柏鉴没有停顿,继续说来。
  谢三能够执掌姜柏鉴最为信任的一批下属,能够被姜柏鉴委以重任,也是一个极为聪慧的人物,对于姜柏鉴所述,尽数听在耳中。
  ……
  三危之山。
  洞天福地。
  清原看着姜柏鉴吩咐的将近二十余道命令,略微点头,心中暗道:“这个姜柏鉴行事,谨慎而稳重,顾虑周全,果真是善战之人。”
  只是善战者,亦无赫赫之功。
  姜柏鉴有此能力,却无相应的名声,兴许是他平常处事过于温和及稳重,未露锋芒,加上有意隐藏,才无多少威名。
  倒是郭仲堪,当初也是趁夜突袭神国,也是有着类似的布置,但他处事大开大合,锋芒毕露,气势恢宏,一举攻破神国,再度名震北方。
  “今夜,只怕邓隐要吃不小的亏。”
  清原暗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眼道人燕闲在此,能见邓隐军中的诸般布置,连邓隐等人的言语,都能用眼睛看得出来,从而推测出言谈的内容,无论邓隐何等精妙布置,却都尽数被姜柏鉴所知,便都无用,甚至反被利用。”
  姜柏鉴拥有眼道人燕闲,对敌方可谓无所不知,而又有郭老相助,得了辨别天时的本领,再是占据剑门关所在天险,得了地利。
  虽说如今邓隐势大,强兵甚众,优势似乎更大,可是在清原看来,哪怕优势再大,想要尽早击败姜柏鉴,也非易事。而若是拖延日久,梁国难免疲乏,将士难免心乱,而蜀国这边,缓过气来,沉了心绪,只怕胜负之局,也有逆转的变化。
  只是,如今的局势,对于修道人而言,充满了变化,根本难以推断,也无法推断……阳神勘破一切的奥妙,但是对于这个充满了气运的封神大势,几乎无法推测。
  “无论变化多大,但封神的局面,我似乎嗅到了末尾的气息。”
  清原闭上眼睛,暗道:“快了。”
  ……
  入夜。
  二更时分。
  风雨微弱,土地泥泞。
  早先残留的尸首,几乎腐烂,残肢断臂,布满了蛆虫,残刀断剑上的血迹也已凝结,但在一场风雨之下,血迹重新浮现,大地渗出了一层血水。
  活生生的性命,在此刻显得十分凄凉。
  而就在这样的场景下,邓隐百余先锋军,悄然隐匿,至城池之下,试图先破城门,放入大军。
  这一批人,在来此之前,心中已然作好了必死之念,无论是能否打开城门,他们都该抵御源自于蜀军的冲击,几乎是必死无疑。
  而剑门关,十万大军,也已悄然做好了准备。
  争斗一触即发!


六月观主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